A03:要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两国元首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美方不再对中国产品加征新的关税

2019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国家主席习近平29日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大阪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当前中美经贸摩擦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为下阶段两国关系发展定向把舵,同意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

  双方利益高度交融 合作领域广阔

  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回顾中美建交以来的40年,国际形势和两国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一个基本的事实始终未变,那就是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比摩擦好,对话比对抗好。当前,中美关系遇到一些困难,这不符合双方利益。中美两国虽然存有一些分歧,但双方利益高度交融,合作领域广阔,不应该落入所谓冲突对抗的陷阱,而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总统先生多次表示,希望搞好中美关系;你还表示百分之百地赞同双方要相互尊重、互惠互利。这是我们应该牢牢把握的正确方向。双方要按照我同总统先生确定的原则和方向,保持各层级交往,加强各领域合作,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特朗普表示,很高兴同习近平主席再次会面。我对2017年对中国的访问仍然记忆犹新,那是我最愉快的一次出访。我亲眼看到了非常了不起的中华文明和中国取得的非常伟大的成就。我对中国没有敌意,希望两国关系越来越好。我珍视同习近平主席保持良好的关系,愿意和中国加强合作。特朗普表示,美方将和中方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原则和方向,努力工作,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美中关系,并表示相信美中元首此次会晤将有力推动美中关系发展。

  经贸问题

  美方不再对中国产品加征新关税

  关于经贸问题,习近平强调,从根本上讲,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双赢。中美双方存在巨大利益交集,两国应该成为合作好伙伴,这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全世界。中方有诚意同美方继续谈判,管控分歧,但谈判应该是平等的,体现相互尊重,解决各自合理关切。在涉及中国主权和尊严的问题上,中国必须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分歧终归是要通过对话磋商,寻找彼此都能接受的办法解决。

  习近平强调,中方希望美方公平对待中国企业和中国留学生,保证两国企业经贸投资正常合作和两国人民正常交流。

  特朗普表示,美方希望通过协商,妥善解决两国贸易平衡,为两国企业提供公正待遇。美方将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关税。希望中方能从美国增加进口。美方愿同中方达成彼此都可接受的贸易协议,这将具有历史意义。

  两国元首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美方不再对中国产品加征新的关税。两国经贸团队将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特朗普表示,中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学生。我一直欢迎中国留学生来美国留学。

  半岛问题

  希望美朝双方尽快重启对话

  习近平阐述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特朗普表示,我重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关切,美方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习近平重申了中方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表示中方支持美朝领导人保持对话接触,希望美朝双方显示灵活,相向而行,尽快重启对话,找到解决彼此关切的办法。中方愿为此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特朗普表示,美方重视中方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重要作用,愿同中方保持沟通协调。

  丁薛祥、刘鹤、杨洁篪、王毅、何立峰,以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财政部长姆努钦等多位政府高级官员出席。据新华社

  ■ 活动

  习近平继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

  实现各国高质量发展和共同繁荣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29日在日本大阪继续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

  在讨论包容发展问题时,习近平指出,中方赞同把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包容发展的重要抓手。不久前在北京成功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广泛共识和丰硕成果。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开放、绿色、廉洁的理念,致力于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目标。最终目的是通过全方位互联互通,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实现联动发展。我们要加强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对接。共建“一带一路”突出发展视角,将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推动国际社会各成员共同发展,已成为造福各方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我们欢迎所有感兴趣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携手做大互利共赢的“蛋糕”,将在国际社会共同愿景和普遍共识基础上,继续推进政策沟通对接以及务实合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作出贡献,实现各国高质量发展和共同繁荣。

  当地时间29日下午,峰会闭幕。据新华社

  习近平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

  双方要加快落实第三方市场合作项目

  国家主席习近平29日在大阪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

  习近平表示,今年3月我成功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我们达成的一系列战略共识和合作协议正在稳步落实。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面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和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中法理应体现大国担当,坚持独立自主,携手合作,共同做多边主义的维护者、开放合作的践行者、世界和平的捍卫者、文明交流的引领者,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进步,保护美好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指出,国际社会共建“一带一路”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法双方要加快落实第三方市场合作项目,推进核能、航天等大项目合作。中方欢迎法国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双方要精心筹备2021年中法文化旅游年,促进人文交流。中法要就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密切协调,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

  马克龙表示,习近平主席今年3月对法国的访问有力推动两国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关系取得新进展。我期待着再次访华。法方愿同中方拓展农业、数字经济、能源、民用核能等合作,增进文化交流。法中都支持多边主义,要就全球治理密切协调,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多边议程中开展积极合作,发挥引领作用。

  双方还就朝鲜半岛、伊朗核等问题交换了看法。法方高度评价中方为劝和促谈发挥的重要和建设性作用,表示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据新华社

  ■ 成果

  “再次表明中国是全球共同开放的推动者”

  2019年6月27日至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日本大阪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行程结束之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

  汇聚多边主义的广泛共识

  王毅说,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持续蔓延,侵蚀各国互信协作,冲击国际规则秩序,拖累全球经济增长。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持和倡导多边主义。此访期间,习近平主席参加G20峰会全体会议,秉持多边主义精神,引导对话讨论朝着合作、包容、共赢的方向发展,指出人类从闭塞走向开放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各国早已休戚与共、命运相连。我们要立足共同利益,着眼长远发展,避免因一时短视而犯下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俄印领导人会晤、中非领导人会晤等“小多边”活动,呼吁各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体系,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共同促进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会场内外得到广泛响应。习近平主席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强调,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彰显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中国、法国、联合国在G20峰会期间举行气候变化问题小范围会议,继续以实际行动支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G20大阪峰会发出支持多边主义的主流声音,为国际形势发展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事实证明,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不仅是中国一家的选择,已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和心声。得道多助。中国坚持多边主义的人间正道,站在历史和道义的正确一边,正在国际上赢得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

  阐明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

  王毅说,习近平主席利用此访公开讲话、会谈会见等场合,阐释中国发展理念和合作主张,强调中国有信心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增进了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习近平主席介绍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宣布中国在开放市场、扩大进口、改善营商环境、推动自贸安排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明确态度和最新举措,指出中国正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主席结合G20峰会有关议题,介绍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理念,欢迎所有感兴趣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延续放大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积极效应。中国已成为创新和数字经济大国,习近平主席大力倡导国际创新合作,强调要超越疆域局限和人为藩篱,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这些倡议主张自信坦荡、掷地有声,彰显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博大胸怀。各方普遍看好中国发展前景,认为习近平主席宣示的新一轮改革开放举措有诚意、有分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顺潮流、合民心,再次表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是全球共同开放的推动者,是各国拓展商机的大市场,将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机遇、释放更大红利。

  王毅说,习近平主席此访统筹多边和双边、兼顾大国和周边、涵盖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全方位外交又一次成功实践。今年6月以来,习近平主席接连四次出访,创造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纪录。这四次重要外交活动紧密衔接、协调推进,实现了中国国际影响的再提升、外交总体布局的再完善、战略运筹空间的再拓展。据新华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