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下一篇

从经济增速倒数到跟上大部队 这几年辽宁经历了什么

2019年07月0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经济观察

  辽宁要想实现稳步、健康地发展,必须破解产业结构上“四重四轻”的难题,即重“重”轻“轻”、重“旧”轻“新”、重“大”轻“小”、重“国”轻“民”。

  近日,辽宁省省长唐一军在国新办举行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辽宁实践”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这是该省17个季度以来经济增速首次重返6%以上。

  作为全国重化工业基地的辽宁省,2014年以后经济发展一直保持全国后列,以至于到2015-2016年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都列为全国倒数第一。但5年后,辽宁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其中发生了什么?该怎样读懂辽宁经济?

  辽宁已走出最困难时期

  自2003年中央启动振兴战略以来,辽宁还是取得了较大成绩的。

  2003-2012年,辽宁GDP翻了两番多。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2年,辽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是2003年的3.2倍。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民营经济比重逐年提高,2002年底辽宁国有经济占64.5%,2013年民营经济比重达到67%。

  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大连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辽宁获批国家自贸试验区。辽宁先行先试了增值税转型、农业税减免、养老保险并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棚户区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政策举措,取得突破、积累经验后推向全国,为全国发挥了重要的试点示范作用。

  十年实践证明,东北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这也证明,中央实施振兴东北战略决策是正确的。

  但到了2013年,我们研究新一轮振兴规划时突然发现,辽宁经济增长再度乏力,经济发展遇到了非常大的下行压力。

  与前十年里大部分年份相比,辽宁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减速。2015年GDP增速3%,全国倒数第一;2016年-2.5%,辽宁成为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

  2017年1月17日,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在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在挤掉水分之后,辽宁惨淡的经济数据也就有了答案。

  2017年开始,辽宁经济开始回升,当年实现了筑底企稳。

  2017年GDP增长4.2%,扭转了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单向回落的局面。2018年实现了稳中向好,一季度增长5.1%,上半年5.6%,全年增长5.7%。

  2019年以来,全省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实现了自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超过6%的转变。这是连续17个季度以来首次重返6%以上。

  这意味着辽宁经济走出了最困难的时期,意味着辽宁经济开始跟上全国发展的步伐,意味着辽宁经济进入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意味着辽宁的经济增长实现了与全国基本同步。

  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容忽视

  辽宁经济之所以这些年跌宕起伏,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从外在因素看,资源型产业和重化工业比重较高,受宏观大环境特别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波动影响较大,经济减速换挡的特征明显。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背景下,经济增速必然受到影响,不可能独善其身。

  在非经济因素方面,主动“挤水分”,修正虚增的GDP与财政收入,从“速度情结”“换挡焦虑”中摆脱出来,坐实经济数据,也使一些指标“难看”。

  从内在因素看,个半年份增速回落,表面上看是外部需求不足、投资拉动减弱所致,实质上则是尚未根本解决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是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问题的集中显现。具体来说是“三个衰退”,即资源性衰退、结构性衰退、体制性衰退。

  比如,从需求结构分析,经济增长中,投资贡献率偏大,而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作用则难以望其项背。投资率快速上升,有时甚至接近1——这是不可能持续的。

  2014年,辽宁的投资率达到85.3%,高于全国78.9%的平均水平,高于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出口,东北三省进出口贸易额不及广东的1/5。东北三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国的5%,消费明显偏低,反映经济内生能力不强。

  产业结构方面,重工业占比仍然过高,并且多数处于产能过剩产业,抗风险能力弱。传统产业优势正在减弱,新兴产业竞争力尚未形成,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产能过剩加剧,创新驱动能力不强,支撑经济发展的亮点不多。说到底,辽宁产业结构上的问题,是“四重四轻”:重“重”轻“轻”、重“旧”轻“新”、重“大”轻“小”、重“国”轻“民”。

  在体制机制方面,东北最早实行、最晚退出、执行计划经济体制最彻底的地区,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体制比较僵化。计划经济“遗产”丰富,市场化程度不够、各项改革突破不多。和东南沿海相比,民营经济仍不发达,社会资源多数在大型央企掌控之下。

  重点抓好培育壮大新动能这个关键

  在新时期,辽宁要振兴发展,需要牢牢把握新技术革命的新机遇,抓住国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立足于转换动能,以创新驱动汇聚全面振兴新动能,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首先抓新是大方向。在工作操作上,要做好“无中生有”的文章,要“寻找蓝海”,加大力度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尽快使新兴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要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振兴的根本途径,彻底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四多四少”状况。

  其次抓轻是重手段。目前,辽宁的轻型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并不好。很多城市的轻型产业,在工业构成中不足20%,甚至是个位数。辽宁的产业要由“重”向“轻”转变,轻型产业要“重整行装再出发”。

  再次抓小是大战略。与南方一些城市相比,辽宁小微企业层次较低,民营经济的质量和发展水平差距大。近年来全国500强民营企业,辽宁入围的在六七户。2017年A股IPO的户数,广东、浙江、江苏分别为98户、87户、65户,而辽宁只有两户。因此,要加快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的企业转化和发展计划。

  最后抓减是真境界。既要做靠投资拉动扩大总量的“加法”,又要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也要做创新驱动的“乘法”、简政放权提高市场效率的“除法”。

  辽宁的产能过剩是多年的痼疾,尤其是支柱产业过剩严重。所以,一定要痛下决心,做好“减法”的文章。对于传统产业也要“老中生新”,就是以老带新,以老生新,以老变新,以增量带动存量,推动其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方向改造。

  □梁启东(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