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商务部发布新规7月30日正式施行,放开外资在内地成立影院持股比例限制
| ||
| ||
| ||
| ||
|
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数量由48条减至40条,其中在文化领域“电影院、经营需由中方控股”在新版中被删除。这也就意味着,外资在中国内地成立影院可以以合资、独资等形式合作,不再受持股比例上的限制,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据悉,该政策自2019年7月30日起正式施行。
据灯塔专业版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影院数量达到10707个,银幕数达到63572块,同比增长速度放缓。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内地影市在平均票价提高10%的同时,票房、观影人次却在近9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内地影院生存面临危机。这时候,海外资本想要进驻中国影院,似乎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存在很高风险。新京报记者梳理了这十多年来,海外公司在中国成立影院的历史背景,并采访了相关院线人士及政策上的专家,聊了聊政策的发布对于中国影院未来布局的影响。
采写
新京报记者 滕朝
原因
与国际经济环境有间接关系
在2018年版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中,电影制作、发行、放映领域规定,电影院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文化领域规定,文艺表演团体须由中方控股。2019年版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中,则将上述两条删除。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告诉新京报记者,之所以今年对外商投资准入放宽了限制,主要还是中国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需求。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就提到了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要扩大开放。
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是否与最近国际复杂的经济环境有关?徐洪才告诉记者,应该有一些间接关系,因为这是融入全球化的开放需要,也是中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的具体体现,文化产业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下繁荣发展起来,它也是要通过不断地跟外部世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形成良性互动,这对本身发展有利,同时也可以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仅有经济效益,更重要的也有社会效益。
历史
十几年前,华纳投资中国影院失败
一直以来,外资进入中国院线都受到严格限制。这一现状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放宽了在电影领域对外资的限制,允许外资参股中国电影院,但必须以合资形式,且持股比例不得高于49%。在这一形式的推动下,华纳成为第一家与中国内地合资建设影院的外国公司。2003年,华纳兄弟国际影院公司借助华纳出品的《黑客帝国2》在中国首映之际,与上海永乐股份公司达成合作,正式成立了永华电影城,总投资2850万元,华纳持股49%,达到了外资持股的最高比例。
2003年9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第21号令,公示中外合资电影院合营外方在注册资本中的投资比例仍不得高于49%;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武汉、南京7个试点城市,合营外方在注册资本中的投资比例被允许升至75%。这一政策被视为华纳兄弟在华发展影院的一个拐点,华纳兄弟加快了在中国建设影院的步伐。2004年,华纳兄弟分别与万达集团成立华纳万达影院,与中影集团、横店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华纳兄弟在中国建设影院的版图逐渐扩张,并表示未来几年内将在中国建立30余家多厅影院。
2005年8月,文化部等五部委出台了一份新的文件,将取消试点城市外资占股75%的政策,恢复至2003年以前的49%政策。这一政策对于华纳的打击是致命性的,2005年12月底,万达将天津以及武汉影院的“WB(华纳)”字样默默换成“WD(万达)”,宣告与华纳兄弟合作的终结。华纳兄弟撤出所有对中国影院的投资项目。
变化
港资成为外资进内地的“跳板”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海外公司,虽然华纳在中国投资影院失败,但仍有一些海外资本与内地公司合资或者绕道香港注册公司,再借由港资身份进入内地。
韩国CJ集团旗下的CGV影院2006年进驻中国,与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上海上映星汇影城有限公司,建立了第一家影院——CGV大宁影城,双方持股各占一半。两年后,两个公司又成立了CGV莘庄影城,韩国CJ CGV株式会社持股49%。不过,之后CGV在香港注册了日活企业有限公司,有了港资的身份之后,便不再通过与内地公司合资的方式进入内地,基本以独资形式在内地成立了40家CGV影城。此前,据天眼查显示,成立于2006年的北京中关村美嘉欢乐影城就是中外合资,名为SUPREME STAR INVESTMENT LIMITED的韩国公司持有股份49%,是最大股东。
因为港资企业在内地享受国民待遇,目前内地已有很多影院由香港资本投资。以北京万国城百老汇电影院有限公司为例,据天眼查显示,该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法定代表人刘少文,股份占比100%,全部为香港资本。他名下还有其他门店的百老汇影院、百丽宫影院、库布里克书店等不同经营项目。另外,英皇电影城(北京)有限公司也是由香港独资创办。
影响
短时间不会影响国内院线布局
虽然政策上放开了外资对中国影院的投资限制,但是在电影的制作、发行、引进等业务上仍然在禁止名单之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外投资公司的一些优势。相关院线负责人表示,近两年内地电影市场环境开始增速放缓,无论是票房还是观影人次都出现了下滑,影院生存面临危机,“短时间内海外资本的介入不会对国内院线布局造成影响”。
徐洪才也认为,海外资本在中国投资影院也需要时间,要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做风险评估,是一项高风险生意,“对内地影院不会构成太大威胁”。海外公司进驻中国影院经常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当年华纳公司退出中国影院,除了政策上的一些限制以外,也存在与中国内地在管理与经营方式上的冲突,比如照搬美国影院经营模式,加强影院的食品零售,结果定价过高,观众不太买账。
此外,徐洪才也承认,放宽外资准入中国影院的限制,可以产生“鲇鱼效应”,刺激同类影院活跃起来投入市场,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改善内地影院的服务质量,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别弄得都是一家,别无分店”,对观众来说,这是个好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