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X·15 消费者权益保护特刊·大数据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8:X·15 消费者权益保护特刊·大数据

暑期整形小心这些雷点

2019年07月1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如今,很多人信奉“颜值即正义”,想要通过整形实现华丽变身,美容整形正在成为中国女性的重要投资之一。据ISAPS(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协会)预计,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3150亿元,成为继美国和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医美市场。但火热的医美市场背后是行业的重重乱象:专业医师缺口巨大,“黑医美”经过几天培训就敢给消费者动刀、打针;广告夸得天花乱坠,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涉医疗美容机构纠纷案件数量逐年增长。但2017年七部门联合发文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监管加强让医美行业逐渐走向正规。

  小心遇到“黑医美”!

  我国医美行业自2006年以来便成指数级增长,预计2020年中国将成为继美国和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医美市场。但中国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2018年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表明,巨大的市场也带来了巨大的专业医师缺口。

  【解读】 巨大的缺口,使得很多非法执业者趁机浑水摸鱼,经过几天培训就敢给消费者动刀、打针。

  如何辨别谁是正规医师?我国法律规定,合格的医疗美容医师必须有《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等资质。

  虚假宣传害人不浅

  在美颜视频,P图软件的攻略之下,我们这个时代对于美的追求达到了巅峰至极。“我要变好看”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心声,但美丽的代价也可能异常惨重。

  【解读】 退款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用户在服务人员的花言巧语之下,冲动消费办了美容年卡,但清醒之后,想要申请退款却遭遇重重阻碍。

  医美机构骗人的常见套路是通过填写问卷,赠送体验先把客户忽悠进美容店,美容套餐没少办,成效却让人不满意,消费者感觉上当受骗。

  虚假宣传则体现在广告夸得天花乱坠,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案例】 2017年底,上海一位消费者在某医美机构“零利息”诱骗下,贷款10余万元做了鼻部整形、玻尿酸、抽脂等项目,但3个月后脸部开始出现肿块,半年后出现鼻子歪斜、鼻头处有断节、鼻内腔流血等症状。至今,消费者仍在与商家进行拉锯战。

  祛痘成医美踩坑重灾区

  正值暑期到来,美容整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变美路上总会遇到一些陷阱。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医美类投诉共有468条有效数据,投诉集中于美容皮肤科。

  【解读】 根据原卫生部印发的《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医疗美容项目分为四大类: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美容中医科。

  在投诉的美容皮肤科项目中,祛痘成为困扰年轻人的一大皮肤难题。很多致力于通过医美解决痘痘问题的消费者,却发现一套流程下来,皮肤不仅没有光滑无坑,反而变得更敏感,痘痘也没有痊愈,严重的甚至毁容。

  注意保护人格权

  7月12日,在北大法宝V6司法案例库中,使用“医疗美容”作为标题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3000余件民事纠纷案件,案由集中在人格权纠纷,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侵权责任纠纷等。

  【解读】 人格权纠纷主要是明星等公众人物诉医疗美容机构侵权案件,许多医疗美容机构为吸引消费者眼球,擅自使用明星姓名、照片进行宣传,侵害其肖像权、名誉权;侵权责任案件则主要是因“整形失败”或“手术结果未达宣传效果”而引起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