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财经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财经时评
下一篇

增速放缓是转型的需要,高质量发展让经济更健康

2019年07月1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宏观大势

  经济增速放缓既是转型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体现,高质量的发展让中国经济的运行更健康、更持久。

  7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速。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是否已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时,毛盛勇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国际地位都有了明显提升,按照联合国目前的划分标准,中国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水平。

  毛盛勇虽然没有正面回应“是否已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却从中国收入水平的角度阐明了两个观点:一是中国还没有完全加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仍处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攀升的阶段;二是中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十分关键,既蕴含丰富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多方面的压力。

  “中等收入陷阱”,多指国家受制于原有增长机制,不能成功地从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行列,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其主要原因在于,既无法在要素成本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也无法在尖端科技方面与高收入国家匹敌。即一个经济体短期内依靠某种暂时发展动力实现的高速增长,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发展动力不再强劲,快速发展过程中潜伏的问题开始集中爆发,从而导致经济停滞不前。

  1960年,全世界共有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到了2008年,成功晋升为高收入国家的经济体只有13个,其余80多个国家均维持中等收入、甚至倒退为低收入国家。作为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例子,阿根廷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财政失策、社会制度滞后等问题最终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国则不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深挖发展中的痛点,积极纠正不合理的市场现象,推动中国经济朝着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行。从2010年的10.64%,到2014年的7.3%,再到2018年的6.6%,虽然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但是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还在增长,而且增长得更平稳,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外在体现,在很多国家发展速度停滞不前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中国也面临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受益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中国开始加大科技与创新的力度,推动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以来,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伴随研发投入的增加,科技产出的成绩也令人瞩目,在众多领域实现了国产自研,涌现出像华为、科大讯飞等具有尖端技术的企业,中国经济正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迈进。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城乡统筹规划,不断加强乡镇建设,近年来极大缩小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城乡差距的缩小,还体现在消费环境和消费水平的变化上,近年来“小镇青年”在消费端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实力。

  作为创新的典范,网购正在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和消费格局。一方面,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开始触碰“天花板”;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开始爆发巨大的消费潜力,越来越多的消费增长来自于下沉市场。最近几次的购物节显示,小城市和乡村的网购用户和网购金额同比增速远远高于大中型城市。网购的便利性,不仅有效拉动了内需,也让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有质量,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表明,经济增速放缓既是转型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体现,高质量的发展让中国经济的运行更健康、更持久。

  □盘和林(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