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发布会解读《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离退休人员在消防行业协会兼职(任职)不得领报酬
新京报讯 (记者李玉坤)7月29日,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尚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消防部门将与消防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彻底脱钩,现职消防人员一律不得在消防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兼职或任职。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消防执法改革5个方面12项主要任务。
取消和精简3项消防审批
尚勇解释,按照意见,将取消和精简3项消防审批。包括取消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许可,取消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消防安全评估机构资质许可制度;简化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实行告知承诺管理;同时,放宽消防产品市场准入限制,将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中的13类消防产品调整出目录,改为自愿性认证,向社会开放消防产品认证、检验市场。
未来,消防执法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扩大监管覆盖面,并适时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及时核查群众举报投诉的火灾隐患,预防和化解消防安全风险。同时,将消防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信用记录,依法实施部门联合惩戒,完善“互联网+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强化火灾事故责任调查处理,严肃追究火灾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明确消防人员及近亲属从业限制
尚勇表示,按照意见,将规范消防执法行为。包括全面实施消防执法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执法公示制度,严格限制消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严格执行双人执法、持证上岗、岗位交流制度。将消防监督执法信息全部纳入消防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消防监督执法所有环节网上流转、全程留痕、闭环管理。
意见要求严格执法队伍管理。制定消防人员职业规范,明确消防人员及近亲属从业限制,严格落实回避制度。消防部门与消防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彻底脱钩。现职消防人员一律不得在消防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兼职(任职),离退休人员在消防行业协会兼职(任职)的,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且不得领取报酬。消防部门管理的科研、认证机构一律不得开展与消防执法相关的中介服务。
■ 焦点
1 13种消防产品将调整出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
按照意见,13种消防产品将调整出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刘卫军认为,这个举措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强制性产品认证是一种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管理制度。列入目录内的产品没有经过认证,就不能出厂、销售、进口,不能在经营活动中使用。”
据介绍,此次调整出的13种产品,包括消防水带、消防车等产品基本为消防部门和专业人员使用的产品,而一些与消费者直接接触较少的产品质量也比较稳定。通过此次改革,预计减少7万张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涉及企业1万余家,将大大降低消防产品生产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改革之后,如何保证消防产品的质量安全?刘卫军说,对取消强制性认证的消防产品,市场监管部门将会同消防部门继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按照职责分工依法依规对其在生产、流通、使用领域实施监督管理,并采取支持措施,鼓励企业进行自愿性认证;对保留强制性认证的消防产品,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强化CCC认证监管,重点查处未经CCC认证擅自出厂、销售、进口,以及伪造、冒用、买卖CCC认证证书的行为;突出认证机构主体责任,强化政府部门监督执法力度,对消防产品认证活动加强监管,同时发挥社会各方的监督作用,切实维护良好公平的市场环境,保障消防产品认证制度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2 营业性公众聚集场所无需到消防部门办理审批
根据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将明确公众聚集场所取得营业执照后,作出其符合消防安全标准的承诺后即可投入使用、营业;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消防安全评估机构办理营业执照后即可开展经营活动,不再需要到消防部门办理审批。
在取消事前审批后,针对一些公众聚集场所可能会出现的违规营业问题,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琼色表示,将采取多项监管措施,包括制定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作为公众聚集场所作出符合消防安全条件承诺的法定依据,让企业对标落实;实施事后核查,在规定的时限内,对作出承诺的公众聚集场所实行全覆盖例行检查;严格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发现场所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依法责令其改正并予以处罚,同时记入信用记录,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撤销审批,责令停止使用、营业并从重处罚。
消防审批制度改革以后,如何加强对从事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消防安全评估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公众聚集场所的管理?
琼色介绍,放宽市场准入后,将制定从业条件和服务标准,对场地设备、人员、服务范围、服务活动等作出具体规定,并相应增加有关罚则;将引导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落实主体责任,让市场对消防技术服务活动进行自我调节配置,优胜劣汰;将加强对机构及其从业行为的监督抽查,依法惩处不具备从业条件、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严重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人员实行行业退出、永久禁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