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财经头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财经头条

新LPR报价落地首日央行:房贷利率保持基本稳定

央行方面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像“修水渠”,水的大小还是要看闸门,不能替代货币政策

2019年08月2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大楼。 图/视觉中国

  如市场普遍预期,8月20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新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首次报价显示,1年期LPR为4.25%,较贷款基准利率低10BP,较原LPR降6BP;五年期以上LPR为4.85%。这一利率将在下一次(9月20日)发布LPR之前有效。

  新LPR首次报价出炉后半小时,央行副行长刘国强、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等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对此次改革做了进一步解读,明确完善LPR机制不能替代货币政策、房贷利率不会随之下调、坚决杜绝不合理报价等,也解释了8月17日政策发布后,市场关注较多的改革是否为变相“降息”、银行报价是否为真正优惠利率等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新机制本身是为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对于股市短期反弹有部分提振作用,对债市利好有限,楼市调控原则不变,对人民币汇率没有直接影响。

  1 完善LPR是不是“降息”?

  央行称其不能替代货币政策

  在17日央行宣布完善LPR报价机制后,市场中出现了“降息”的解读。理论上来看,LPR报价的“锚”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变为了一年期MLF利率的3.3%,看似确实直接下降了逾1个百分点,但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出于业务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考虑,银行更有可能通过“加点”这个规则在MLF利率基础上上浮。从8月20日的报价结果看也是如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将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解读成“降息”,本身不够准确。新LPR是银行贷款的主要参考和定价基准,新机制本身不存在降息或加息的功能。

  在20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都谈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像“修水渠”,目的是让水流更加畅通,让水更有效率、更精准地流到田间地头,但水的大小还是要看闸门。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但不能替代货币政策,也不能替代其他政策。

  在回答是否会调整准备金率时,孙国峰表示,从法定准备金率的角度来说,过去积累了一定空间,未来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但总的来说这个空间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2 房贷利率会不会降?

  央行:房贷利率不下降,业内:平稳是主流

  对于房贷利率是否会随之下降,央行也予以了回应。

  此次LPR定价新机制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央行有关负责人在政策发布时介绍,这是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

  被问及个人房贷利率下限的政策会不会做相应调整时,刘国强表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房贷利率虽由参考基准利率变为参考LPR,但最后出来的贷款利率水平要保持基本稳定。“有一点是肯定的,房贷的利率不下降。”刘国强称,过几天人民银行将会发布关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公告。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5年期的LPR实际降幅偏窄,暗含了“房住不炒”,加强调控的政策原则。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全社会贷款成本都有所降低,房地产相对贷款成本上行可能性不大,但因为各种政策约束,预计下调的空间也有限,保持平稳将是主流。

  3 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

  央行称新机制对人民币汇率没有直接影响

  有观点认为新的LPR机制会增加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对此,在8月20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孙国峰回应称,最近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市场供求决定的结果,这完全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这次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关键词是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对人民币汇率没有直接影响。

  孙国峰表示,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有利于降低贷款利率,主要针对的是企业融资成本。“通常我们说和汇率直接相关的是市场利率,这次改革并不涉及市场利率的变化,这次改革的关键词是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因此对人民币汇率没有直接影响。总的来看,应当说当前中美利差处于舒适区间,我对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充满信心。”

  他还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企业、居民、金融机构对人民币汇率前期破7都能保持一个比较理性客观的看待,对汇率的正常波动体现出了很强的适应能力。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岸市场汇率、离岸市场汇率已经“三价合一”,表明市场预期总体平稳,这也印证了我们之前说过的,“7”既不是年龄,也不是堤坝。

  4 对股市、银行有何影响?

  业内:持续性反弹仍需明确政策信号及经济企稳预期

  新LPR首次报价当天,对政策信号较为敏感的资本市场没有出现非理性波动。

  方正研究策略首席分析师胡国鹏分析认为,LPR政策对于市场短期反弹有部分提振作用,但是持续性的反弹仍需要明确的政策信号以及经济企稳的预期。

  他提及4月份市场的下跌,称流动性并不是影响市场的核心矛盾,影响估值的因素更多是政策预期的变化以及贸易摩擦的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和票据直贴利率已经低于或者接近2008年的低点,信贷梗阻股票市场关注相对较小,而且此次政策调整市场预期已经较为充分,后续市场上涨需要明确的政策信号,比如MLF利率的下降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等。

  “LPR改革短期不利于银行股,体现为银行业绩预期以及盈利能力变化的影响,由于银行的信贷投向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大部分属于优质企业,包括央企和国企,会导致银行利差收窄。”胡国鹏表示。8月20日,银行股板块整体下跌0.61%。

  孙国峰表示,短期内贷款利率下降可能会对银行的息差、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银行贷款自主定价能力提升有利于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对银行是有利的。

  8月20日,债市也表现较为平稳。其中,10年期国债期货T1909小幅下跌0.01%,5年期国债期货TF1909小幅上涨0.02%。

  李奇霖认为,若想进一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要么是强行压降贷款利率,但会导致融资需求进一步萎靡,供需关系失衡;要么是央行调降1年期MLF利率,或者通过货币适度宽松引导综合负债成本下行。两条路径对债市均为利好,但仅第二条路径对股票市场有利好作用。

  光大证券固收分析师张旭分析称,新LPR定价机制对于债券市场的利好作用较为有限。

  ■ 延展

  LPR改革下一步看什么?

  业内:关注LPR锚定基准和MLF利率调整

  此前市场普遍预测四季度是“利率并轨”和政策利率下调窗口期,而今央行在8月即宣布LPR报价机制完善,推动市场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两轨合一轨”。

  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提出,应关注MLF作为LPR锚定基准,是短期权衡还是长期选择。

  他表示,MLF作为LPR锚定基准利率,短期能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但作为定价基准,MLF自身仍存在一些问题,这或只是短期权衡而非长期选择。第一,MLF本身存在机制扭曲,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62%,而银行获取MLF利率为3.3%,间接提高了银行经营成本。未来长期趋势,仍然要通过降准置换MLF,降低银行融资成本,进而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第二,MLF的交易对手方主要是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不在名单的中小银行很难参考MLF利率,为定价带来难度,未来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交易商范围值得探讨。第三,当前MLF最长期限只有1年,即使TMLF也仅三年,与5年期LPR存在一定期限错配,如何定价还需继续考量。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预测9月18日美联储降息后,我国央行于9月19日下调MLF利率15个BP,从而继续引导9月20日的LPR利率下行,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鼓励投资和消费,持续扩大内需,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变化,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在胡国鹏看来,LPR改革有没有作用,首先需要评估有没有可能降低融资成本,由于市场利率已经大幅下调,预计LPR报价将有小幅下调,但是更应该关注的是传导机制以及信用风险溢价,只有信用环境不断修复,传导机制通顺,才会实质性降低资金成本。其次,要评估LPR调整对于经济稳定的意义,他提到,当前的LPR改革属于增量的改革,147万亿的存量信贷余额几乎没有影响;实际利率下降和传导依赖于风险溢价变化,需要持续修复信用环境。

  新京报记者 程维妙 侯润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