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庙北站派出所政委于文静
|
“部队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在我身上打下了一辈子的烙印。”转业军人于文静说。她有许多身份,是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白庙北站派出所政委,一名令人敬佩的女民警;是志愿服务队里暖心的大姐姐;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和最美志愿者。但在她眼里,自己本质上是一名军人,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志愿服务中。
另一名深受部队精神影响的退伍军人景晓军,放弃去美国深造的机会,潜心搞科研二十载,带领团队为北邮申请到全国非军队院校中第一个军事通信学硕士点。即便科研任务繁忙,景晓军依然坚持为本科生上课,“我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教给学生,也期盼从他们身上学到新的东西”。
“我只是觉得自己很能吃苦”
2007年,于文静从部队转业,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在许多人看来,这不是一份容易的差事,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
出任白庙北站派出所政委期间,于文静是北京市公安局唯一的检查站女民警。卡点上,她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从盘查车辆到核查录入,从拦截到抓获嫌疑人,她总是冲在前面。
如何面对工作中的艰辛和挑战?“我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平台的成就,而回到我自身,我只是觉得自己很能吃苦,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一股韧劲。另外,我懂得取舍,愿意去舍弃一些东西。”于文静说。
于文静回忆起今年7月的一段经历。当时,她和她所在的志愿服务团队要把3年多来走访记录老兵的故事剪成视频,在活动中播放。于文静是团队里唯一会剪辑制作视频的人,这个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她身上。
“那会儿时间真是太紧张了,我一个人要剪辑6个视频,虽然每个视频只有短短几分钟,但素材却有几百个。”于文静说,其中一个星期她就睡了十几个小时,一个月下来瘦了7斤。
视频快制作完成时,一个意外出现了。“可能是电脑工作时间太长了,最后输出视频的时候,竟然崩溃死机了,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吓得手脚都发凉。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关机重启,万幸的是,做好的视频没有丢失。”
许多人不理解于文静,为什么工作那么繁忙,还能组织和参加那么多公益活动。“我只是把别人休息的时间拿来做公益,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基本上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却并不觉得累,因为我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想了想,于文静补充说,归根究底,是十来年的部队经历,赋予了她一种“军人本色”,“担当奉献、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我就是被这些精神浸染着长大,影响到现在。”
把老兵故事拍成纪录片
走访关爱老兵这件事,于文静和她的志愿服务团队坚持了三年半。
2016年起,他们把通州区600余名八十岁以上的老兵和优抚对象都走访了一遍,困难家庭更是去了很多次。“去看望老人家,陪他们聊天,帮忙打扫卫生、剪头发,或者提供一些他们需要的医疗服务。”于文静说,虽然只是一些日常的陪伴和帮助,但每当看到志愿者们前来,老人们都会非常开心。
“其实老人家就希望有人能陪他们说说话,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三年多来与老兵的接触,让于文静感慨颇深,“和这些老兵聊天,我才真正地发现,所谓的爱党爱国、服务人民的初心,不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而是一直深深根植在他们的心中。”
于文静和志愿团队还把老兵的故事拍下来,做成了纪录片。630G的影像资料、2900多个视频片段、9600余张珍贵照片,让他们的故事引起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除了走访老兵,于文静和她的志愿团队还长期开展助残活动,为残疾家庭设计规划了一个“以助人实现自助”的庇护性就业模式——帮助他们注册成立自己的志愿服务队。如今,这个由100多个孤儿、残疾家庭和困境家庭组成的志愿服务队通过志愿服务学到了越来越多的技能,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信心和快乐。
对于未来,于文静还有一个“宏伟”的计划——希望为心智障碍残疾人建立一个庇护就业实践基地,帮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我想得其实很简单,‘无私为大私’,帮助别人过程中,我其实也在不断从他们身上吸收优点和精神,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新京报记者 吴娇颖 本版图片/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