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城·迹之口述史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6:城·迹之口述史
上一篇  下一篇

房改提升居住质量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中国房地产之父”孟晓苏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与时代、家国一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共和国同龄的孟晓苏,被媒体誉为“中国房地产之父”。他亲手推动了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见证了中国商品房市场一步步地发展壮大;他是一系列房地产理论与政策的提出者,也是为中国住房制度改革摇旗呐喊、献言献策的深度参与者。

  出生于1949年的孟晓苏与共和国同龄。1982年,孟晓苏被分配到中南海工作,给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当秘书。此后7年半的时间里,他目睹并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中央一系列针对经济问题的重大决策制定和出台的过程,包括市场经济改革、农村承包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革。

  1998年7月,在孟晓苏等人的推动下,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结束了福利分房制度。

  据孟晓苏回忆,上大学的时候,他和同学住在宿舍楼,教师们住在“筒子楼”。这些“筒子楼”的模样其实和宿舍差不离:一条长长的、灯光昏暗的走廊,串起一个个也就10平方米的单间,每层楼有公共水房和厕所。

  改革开放后,城市居民开始享有集体福利分房,很多人住进了单元房,人们的居住条件上了一个大台阶。尤其进入新千年后,商品房的出现成功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国人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也不再满足于功能的完备,而朝着更高品质生活的理想迈进。高层住宅、花园洋房、高端别墅……一座座住宅建筑拔地而起,城市的样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房子是“家”的载体,从狭小到宽敞,从平房到高层,从有房住到住好房。70年沧桑巨变,“房”一一忠实记录。“如今,普通老百姓都有房有车了。如果没有40年前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没有21年前的住房制度改革,这一切,是不可能出现的。”孟晓苏感叹。

  展望未来,孟晓苏始终看好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他说,“总体来说,我国城乡居民还处在一个对住房的量和质有旺盛需求、以新房供应为主的时期。”

  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 摄影/寇德娜

  同 题 问 答

  新京报:请用一到三个关键词形容北京这座城市数十年来的居住变迁。

  孟晓苏:文化古都、现代城市。

  新京报:你对北京这座城市未来有什么期盼?

  孟晓苏:我热爱北京这片土地,我希望这片土地能在正确的理念下,建设得更加广阔、更加美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