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X·15消费者权益保护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2:X·15消费者权益保护特刊

大闸蟹品牌生态调查:“阳澄湖”金字招牌背后的蟹市困局

●同源塘蟹售价仅一半,常被用来假冒阳澄湖大闸蟹 ●当地欲打造塘蟹新品牌,疏导造假蟹源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9月3日,苏州新蟹王市场,一微商在蟹铺前直播卖“正宗阳澄湖大闸蟹”,但此时尚未开湖。
10月12日,阳澄湖凤阳路市场,卖家展示的阳澄湖大闸蟹(左)与“湘城”牌大闸蟹(右)。
阳澄湖大闸蟹(上)和湘城牌大闸蟹(下)熟蟹对比。
2019年9月4日,江苏省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养殖区,成片的围网将水域隔成方块。当地介绍,为保护水质,阳澄湖养殖面积已逐年减少。

  堵,不如疏,多年的打假后,阳澄湖当地开始为周边的“假阳澄湖大闸蟹”建立身份。

  这里所谓的“假阳澄湖大闸蟹”,也产自阳澄湖镇,只不过它们并不在湖里长大,而是周边的蟹塘。因为蟹苗、饵料都一样,口感差别也不大,这些大闸蟹之前常被扣上各种防伪扣,冒以“阳澄湖大闸蟹”的名号售卖。

  随着阳澄湖因保护水质逐年减产大闸蟹,阳澄湖周边的塘蟹成为市场主力。如何在保护阳澄湖大闸蟹品牌的同时,又能让周边塘蟹打开市场,成为当地监管部门的难题。

  “既然是和阳澄湖大闸蟹同源,那就建立身份,另立一个品牌。”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大闸蟹商会会长张全根,对于新成立的品牌很有信心,毕竟阳澄湖周边的塘蟹,与阳澄湖里的大闸蟹同根同源,品质能有保证。

  10月12日,这些原本被很多蟹商用作假冒阳澄湖大闸蟹的塘蟹,有了统一的身份——“湘城牌大闸蟹”。苏州市相城区市场监管局四分局负责人司建青说,“如果这些塘蟹再没有身份,造假者会越来越多。”

  假冒蟹“开湖”前就已上市

  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都是在每年“开湖”之后上市。

  阳澄湖“开湖”,是一个启动阳澄湖大闸蟹捕捞的仪式。在开湖当天,各大蟹商集结于阳澄湖,争收阳澄湖大闸蟹。

  开湖时间根据每年阳澄湖大闸蟹的生长情况而定。2018年9月21日,阳澄湖开湖。2019阳澄湖开湖时间定为9月23日,中秋节后。

  九月初,苏州的几大大闸蟹市场内开始忙碌起来。9月3日,苏州相城区凤阳路大闸蟹专业市场内,多数蟹商已经开始营业,店内的蟹池里放了重量不等的大闸蟹,不时有消费者前来购买。

  市场内蟹商程英(化名)称,她家销售的是正宗阳澄湖大闸蟹,虽然没到开湖时间,但是已经将一部分捕捞出来销售,“现在就是为了尝鲜。”

  但多位蟹商否认程英的说法:“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现在还在脱壳呢,怎么可能卖。”他们认为,程英所卖的大闸蟹,多半是先于阳澄湖区域成熟的外地蟹。

  “没有人能很准确地分清大闸蟹是真的阳澄湖货还是外地货,”同为凤阳路市场蟹商的李鑫(化名)说,这是一直以来当地阳澄湖大闸蟹造假的常态,就算是做了10多年大闸蟹生意的他,也分不清。

  通常被用作假冒阳澄湖品牌的大闸蟹,多来自于兴化、高淳以及阳澄湖当地养殖池塘。这些大闸蟹都是同一品种,唯一的区别就是“生长环境不一样”。

  “去年九月,新京报记者来暗访后,市场内好多家用外地蟹冒充阳澄湖的都被查了。”李鑫说,过了一年,这个情况依旧存在。

  程英的店里,她自称所销售的大闸蟹是自家在阳澄湖里养殖。一只3两的大闸蟹单价为48元,客户购买的时候,带上“阳澄湖大闸蟹”的包装盒,或者是带上自家做的防伪蟹扣,一盒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就包装完成。

  程英的蟹店里,印有“阳澄湖大闸蟹”字样的包装被放在过道里,“因为现在查得严,使用这个包装是违法的,所以藏了起来。”

  除了凤阳路大闸蟹专业市场内,在阳澄湖度假区的新蟹王市场内,多家销售大闸蟹的门店均藏有印有“阳澄湖大闸蟹”字样的包装,并配上自家的防伪蟹扣。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新闻办公室负责人姚水生介绍,“现在(开湖之前)不可能存在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销售,要是有,一定是假货。”

  假蟹难禁持久打假

  苏州当地对于假冒阳澄湖大闸蟹,多年来一直持续打假。

  新京报记者从相城区市场监管局四分局处了解到,新京报去年报道苏州当地阳澄湖大闸蟹造假乱象后,当地曾在9月至12月间进行多次查处行动,线下共检查大闸蟹经营户892家,责令违规使用“阳澄湖大闸蟹”店招牌的经营户当场拆除广告牌228处。没收违规使用“阳澄湖大闸蟹”字样的包装盒、包装袋1.5万余只,泡沫盒盖600余只。

  “这是一场持久打假。”相城区市场监管局四分局负责人司建青称,从去年被报道并进行查处后,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他们又在线上对209家大闸蟹电商企业,321个网点进行全面排查,对63家大闸蟹经营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8家大闸蟹经营户立案调查。

  相城区市场监管局四分局执法中队中队长赵军则介绍,在整个行动中,“光是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都有223份,罚款金额达到228万元。”

  赵军说,阳澄湖大闸蟹的打假不同于服装或者是其他有检测标准的食品,“造假很容易,却很难固定证据,如果把一只外地蟹偷偷运到市场,再和其他正品放在一起,无法分辨,也检测不出来。”

  在凤阳路大闸蟹专业市场和阳澄湖度假区新蟹王市场内,此前标注“阳澄湖大闸蟹”的门店均关门,招牌被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为了维护地理标注,不能再让一些门店使用阳澄湖大闸蟹做广告了,”赵军称。

  据介绍,今年7月,相城区市场监管局四分局对凤阳路、消泾、新蟹王大闸蟹交易市场以及部分电商代表180余家大闸蟹经营户进行集中约谈。就在临近“开湖”的9月初,相城区市场监管局四分局成立大闸蟹巡查小组,对上述三个大闸蟹销售市场进行检查,查扣违法使用“阳澄湖”大闸蟹包装袋1100余只,对1起涉嫌虚假宣传的进行立案查处。

  “阳澄湖大闸蟹这个金字招牌需要保护,但是近年来不断有商家假冒阳澄湖大闸蟹,”苏州市相城区市场监管局四分局负责人司建青说,“假货对品牌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会波及当地的蟹农,破坏大闸蟹市场。”

  塘蟹一堤之隔难获金字招牌

  在被用于假冒阳澄湖品牌的大闸蟹中,兴化蟹、高淳蟹都是外地蟹,也属于地理标志产品,只是名气没有阳澄湖大闸蟹大,而原产自阳澄湖镇当地的塘蟹更尴尬,既没有自己的品牌,也不能称之为阳澄湖大闸蟹。

  在阳澄湖的中心地带,大片水面被竹竿和围网分隔成四四方方的区域,这是大闸蟹的养殖区。每到捕捞季节,不时能看到大闸蟹举着大钳,挂在网上。

  “巅峰时期,阳澄湖上曾有14.2万亩的围网,如今仅剩下1.6万亩,养殖面积不到原来的八分之一。”相城区阳澄湖大闸蟹商会会长张全根介绍,在阳澄湖养殖区,一亩围网中至少会放入1000个蟹苗,投放大量饲料喂养蟹苗时,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污染,加上阳澄湖是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出于保护水质的需要,近年来,阳澄湖的围网面积一再缩小。

  为了向市场输送数量更多的大闸蟹,阳澄湖周边开始大力推广池塘养蟹,塘蟹的产量也超过了湖蟹。但是,这些产地为阳澄湖沿湖地区,并且使用阳澄湖水养殖的大闸蟹,却无法获得“阳澄湖”的身份。

  司建青回忆,曾有塘蟹养殖户找监管部门反映,同样的水源、同样的地域所养殖的大闸蟹,为什么一个称为阳澄湖大闸蟹,另一个却只能叫大闸蟹?司建青介绍,按照原国家质检总局的批复,划定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原产地域范围为苏州市自然形成的阳澄湖水域,共计113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只有产自阳澄湖里的才能称为阳澄湖大闸蟹,湖边哪怕一堤之隔的池塘所产,都不能叫阳澄湖大闸蟹。

  两者相近的养殖成本,因为身份问题,价格却相差数倍。

  在阳澄湖指定水域养殖大闸蟹的鲍建华,在湖边也有自己的养殖池塘。鲍建华告诉新京报记者,一只3两重的阳澄湖大闸蟹母蟹和4两的公蟹,市场价可达到80元以上,而同样规格的塘蟹,单只价格仅40元左右。

  记者从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获悉,阳澄湖周边还在进行标准化池塘改造。现在养殖池塘面积超过7万亩,是湖内围网面积的四倍多,其中近4万亩已经完成标准化改造。张全根告诉新京报记者,“阳澄湖沿湖地区养殖的螃蟹已经要以万吨计算。”

  张全根则称,相比于湖蟹,塘蟹的蟹苗、水源、饵料也都一样,甚至地理环境也是一样的,“养殖户对品牌差异和不满,也找过商会,但是地理标志产品的问题也需要保护,所以不能把塘蟹纳入阳澄湖大闸蟹品牌名称中去。”

  蟹镇的品牌保护困局

  正宗阳澄湖大闸蟹产量逐年减少,而阳澄湖周边塘蟹的产量却大幅增加,无疑让阳澄湖大闸蟹这块金字招牌的保护问题,在众多假冒行为中更为棘手。

  “本地的塘蟹是优质的,”司建青称,“和阳澄湖大闸蟹相比,阳澄湖镇的塘蟹从外观、营养成分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定指标能够检测区分出来,仅仅因为生长的环境不同会有一些差异。”

  “阳澄湖的品牌要想保护,不仅要进行打假、执法,还要从根源上去考虑问题,”相城区市场监管局四分局执法中队长赵军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我们此前发现的当地蟹农造假是因为塘蟹没有好的身份,同成本,同规格,同质量的螃蟹在价格上存在很大差异,致使很多人去不断触碰法律红线。”

  张全根介绍,成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现称“地理标志产品”),代表着阳澄湖大闸蟹独具特色的品质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同时规范了“阳澄湖大闸蟹”这一名称使用的条件,在品类繁多的蟹产品中为阳澄湖打响了品牌。但现在,曾经的利好政策在市场作用下,在湖蟹减产的背景下,似乎已经成为束缚阳澄湖大闸蟹这一品牌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9月中旬,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新闻办负责人姚水生曾向新京报记者提到,“要想保护好品牌,可以考虑扩大原产地保护范围。”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推广“广义阳澄湖大闸蟹”的概念,即阳澄湖包括周边流域内的池塘里养殖出来的优质大闸蟹,都可以叫“阳澄湖大闸蟹”。

  然而,新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无法接受塘蟹拥有“阳澄湖大闸蟹”的身份,而且这也违背了当初申请“地理标志产品”的初衷。

  最终,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妥协”,想出办法,建议商家在宣传时不要采用“某某牌阳澄湖大闸蟹”的说法,只写“某某牌大闸蟹,产地阳澄湖”,避免违反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

  “湘城”牌大闸蟹的诞生

  推广“广义阳澄湖大闸蟹”概念行不通,阳澄湖大闸蟹的保护和阳澄湖塘蟹的出路该何去何从?

  在从严监管“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的同时,阳澄湖镇政府及职能部门也在思考,如何引导本地蟹农合法经营,既避免法律风险,又能抱团做大?

  “近段时间来,我们在探索一个堵疏结合的办法,杜绝‘阳澄湖’大闸蟹线上线下满天飞的乱象。”10月11日,相城区市场监管局四分局负责人司建青表示,如果将当地的优质塘蟹推广成品牌,并且形成一个集体商标,那么造假源头就能解决一部分。

  这种背景下,“湘城牌”大闸蟹应运而生。

  相城区阳澄湖大闸蟹商会制定《阳澄湖镇“湘城”牌大闸蟹管理制度(试行)》,授权会员单位使用“湘城”牌集体商标,共同培育打造本地优质塘蟹知名品牌,解决本土优质塘蟹身份难认证的出路。

  相城区阳澄湖大闸蟹商会会长张全根介绍,按照商会制定的《阳澄湖镇“湘城”牌大闸蟹管理制度(试行)》和《湘城牌注册商标授权使用协议》,在通过严格审核养殖水面、公司住所、信用记录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第一批确定了68家相城区阳澄湖大闸蟹商会会员单位授权使用“湘城”牌注册商标,上述68家授权使用单位共拥有阳澄湖镇标准化改造池塘约6000亩,预计产量在480万只。由商会统一印制专用防伪标识、标签,按核定面积产量发放专用防伪标识;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规定授权使用单位建立台账、产销数量报备、食品安全、商标使用等方面义务和责任,建立内部惩戒和淘汰制,严格内部管理约束。

  10月11日上午,相城区市场监管局四分局,刚开完会的司建青告诉新京报记者说,“如果湘城牌大闸蟹品牌推广了,产地造假的问题也会有很好的转变。”

  一旁的赵军也表示,阳澄湖大闸蟹的金字招牌要留,但是也不能阻碍优质的产品走向市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游天燚 实习生 陈丽金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郑新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