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特别报道

见证祖国辉煌 见证匠心传承

“2019新京报大国匠心致敬礼”举行,致敬新时代工匠,分享匠心感言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文化部原副部长潘震宙
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
10月16日,“2019新京报大国匠心致敬礼”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合影留念。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新京报讯 10月16日,“2019新京报大国匠心致敬礼”举行。致敬礼上,揭晓了年度匠心荣耀人物、年度匠心致敬人物、年度匠心致敬团队,同时,六家企业被评为匠心品牌。

  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北京市委宣传部影视处处长霍志静,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新京报社副社长、总编辑李海,新京报社副社长朱娜,新京报社编委金秋出席了致敬礼并为获奖人物颁奖。来自各个行业的匠心人物、匠心企业代表,也都在现场分享了他们的匠心感言。

  辉煌背后包含着能工巧匠的贡献

  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我们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辉煌,辉煌的背后包含着能工巧匠的贡献。新京报从2016年开始展开匠心系列报道,关注怀有工匠精神的人,和大家一起见证匠心传承。

  新京报作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都市类报纸,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立足新时代特色,对话时代的匠心,记录品质坚守背后隐藏的智慧和思考,共同讲述好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故事。今年,新京报匠心报道视角深入基层,由典型的代表叙述鲜活的故事,从中感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宋甘澍表示,我们正在全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初心的实现需要对匠心的坚守、传承和发展。这是我们开展致敬匠心活动的意义所在,也是坚守匠心、服务匠心和传承匠心,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意义所在。

  “干好本职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疼痛医学的主要开创者韩济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曾毅,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真菌病学专家、皮肤性病学专家廖万清,中国工程院院士、轴类零件轧制技术主要开创人胡正寰摘得年度匠心致敬人物。几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虽年事已高,但始终在自己的领域中孜孜以求,秉承工匠精神。廖万清院士获奖后说:“科学发展一日千里,祖国的建设也是蒸蒸日上,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会迷失方向,就跟不上新时代的科学发展,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觉得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决胜时刻》《建国大业》总导演、《我和我的祖国》《建军大业》总制片人黄建新,“雪龙2”号“中山大学新建科考船”等多型国内顶尖科考船总设计师吴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航天特级技师王连友,电力工人、“±660kV带电作业”世界第一人王进;中国短道速滑功勋教练、中国滑冰协会主席李琰,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的设计者林存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获得年度匠心荣耀人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航天特级技师王连友发表获奖感言时所说:“对于我们来说,在工作岗位上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和他的团队获得年度匠心致敬团队。新京报独家专访袁隆平院士的一段视频,让现场的掌声经久不息,以此致敬袁隆平团队的坚持和耕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

  孔雀城集团、伊利集团、小罐茶、茅台集团、爱康集团、西凤酒获得“年度匠心品牌奖”。

  新京报社自2016年发起“大国匠心”系列报道,持续探访匠心人物和民族匠心品牌,聚焦大国重器制造者、核心技艺传承者、匠心品牌造就者和行业发展推动者,对话时代匠心,记录品质坚守背后蕴藏的智慧和思考,陆续制作多期专题报道、视频节目,通过新京报App、新京报报网、新京报微博矩阵、新京报微信矩阵等全媒体资源分发,影响了众多读者,引发了社会极大关注,也让人们感受到“匠心”的力量和珍贵。

  敬 礼 现 场

  人人都可以成为工匠精神的实践者

  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建宙在活动致辞中谈到,器物有形,匠心无界。“新京报匠心守望——2019新京报大国匠心致敬礼”活动,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届,工匠精神,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恒于业,诠释的是对高品质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工匠精神以匠心为本,是信仰,是坚守,是追求极致,是勉励创新。在中国历史上工匠精神从未中断,它生存于中华血脉之中,不喧嚣,只永生,在每一个时代和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它都能释放光热,疏通渠道,搭建平台,迎接未来文明的到来。

  潘震宙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度写入工匠精神,这说明它是时代所需,发展所需。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征程,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伟大的发展成就。习近平总书记说,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在很多平凡的岗位上造就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他们胸怀大国匠心,争做大国匠人,披荆斩棘,使得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登上了世界舞台。作为为时代发声的媒体,新京报一直坚持聚焦匠人匠心的大国工匠精神、风范与贡献,传播守望匠心的思想共鸣。匠心筑梦,大国崛起,每一个与时代同步的人,都应该以工匠精神为拼搏方向,虽然不必人人都成为工匠,但人人都可以成为工匠精神的实践者,助力伟大的中国梦。

  立足时代致敬匠心,讲好中国创造故事

  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在致辞中表示,新京报从2016年开始的匠心系列报道,一直关注那些有工匠精神的人,和大家一起见证匠心传承中的敬业、专业。未来,新京报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立足新时代特色对话匠心,讲述好中国创造的故事。

  宋甘澍说,在国庆70周年大典上,我们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辉煌,辉煌的背后包含着能工巧匠的贡献,新京报从2016年开始展开匠心系列报道、关注怀有工匠精神的人,和大家一起有幸见证匠心传承。今年,我们正在全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初心的实现需要对匠心的坚守、传承和发展。这是我们开展致敬匠心活动的意义所在,也是坚守匠心、服务匠心和传承匠心,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意义所在。

  宋甘澍表示,今年的报道视角深入基层,由典型的代表叙述鲜活的故事,从中感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看似是细碎的小事,但恰恰也是反映着生活幸福的大事,许多匠人都是普通岗位的默默奉献者。无论是科考船专家吴刚,从15岁就开始制作景泰蓝的钟连盛,还是在过去十年里瞒着家人进行高危作业的王进,他们都以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尽心尽力的责任感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此外,即将到来的2022年冬奥会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今年也把目标对准了冬奥会,冬奥人身上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和挑战勇气,恰恰也体现了专注、有责任感的工匠精神。”

  宋甘澍表示,新京报作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都市类报纸,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改变和融合,传播渠道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建立了报、网、端、微的全网络传播格局,形成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全方位的呈现形式,未来新京报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立足新时代特色,对话时代的匠心,记录品质坚守背后隐藏的智慧和思考,共同讲述好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故事。

  2019新京报第三季大国匠心

  完整获奖名单公布

  年度匠心荣耀人物

  李 琰 中国短道速滑功勋教练,现任中国滑冰协会主席,执教期间带领短道速滑国家队拿到冬奥7枚金牌

  林存真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设计者,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黄建新 《决胜时刻》《建国大业》总导演,《我和我的祖国》《建军大业》等影片总制片人

  钟连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吴 刚 “雪龙2”号等国内顶尖科考船总设计师

  王连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航天特级技师

  王 进 特超高压作业检修高级技师,±660kV带电作业“世界第一人”

  年度匠心致敬人物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主要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 毅 病毒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廖万清 医学真菌病学专家、皮肤性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正寰 中国轴类零件轧制技术主要开创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年度匠心致敬团队

  袁隆平团队(核心团队成员代表3人)

  王伟平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张立军 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秋彬 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年度匠心品牌

  孔雀城、伊利、小罐茶、茅台集团、爱康集团、西凤酒

  蒋效愚:北京冬奥吉祥物从今年1月份开始评到9月份公布,历时9个月的时间,修改、完善、打磨历经了将近8个月的时间,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追求工匠精神的过程。我个人觉得工匠精神应该就是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追求卓越、完美、极致的精神。举办一届冬奥会,各方面工作都需要工匠精神,需要每一个参与者有匠心守望的信念。

  霍志静:匠心意味着热爱、专注、专业。热爱代表情感上的全情投入;专注代表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工作态度和做事态度;专业应该是一种能力和禀赋。只有我们用这种专业精神和能力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才能对艺术进行创新创造。

  王连友:对于我们来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干好本职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航天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决不是一个人、一支团队的功劳,而是中国最高精尖技术集成的结果。

  林存真:每一笔的勾画,每一次的修改没觉得是非常难的任务,而是一直秉持精益求精、离完美越来越近的理念。

  李琰:从教练员转型到项目推广者,每个角色都不容易,但是每一个工作都需要坚持和执着的精神。20年学滑冰,20年教滑冰,20年推广滑冰,我这一辈子也值了。

  廖万清:学习永远在路上,我们从不会走路到以后出国留学,都是在一路学习中度过的。科学发展一日千里,不学习就会落后。活到老学到老,一直为病人解决痛苦,这样才好。

  胡正寰:国内外传统的方法都是锻造和铣车,我是用轧制的方法代替传统的方法,进行了60年,在全国27个省市得到应用,而且出口美国、日本。今后还有工作可做,比如火车轴、新能源汽车轴都可以做。

  韩济生:我很幸运,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我的好老师、好朋友作为团队,我的成功少不了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钟连盛:景泰蓝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整个过程中工序非常繁杂,需要每一个工匠,每一个技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追求极致。如果某一个环节出了一点问题也保证不了精品,这是工匠精神的传承。

  黄建新:电影真的不是一个人,几个人能做成的。现在观众对电影的要求很高,所以工匠精神在电影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常常要求一丝不苟做好每一个环节,所以电影的成功是所有人加在一起力量的合成,是一种工匠精神的极度体现。

  王进:我在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庆典上坐着花车驶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脑子里涌现的是工作20年的经历。我觉得扎根一线,坚守奉献20年的奋斗值了,我在百米高空,身边流过的是万伏的高压电,我的奉献值了。坚守电网,为社会保电,让每一个老百姓每时每刻都用上电,这就是我们的匠心。

  袁隆平团队王伟平:袁老师有个梦,就是杂交水稻的梦,在这个梦里要不断把水稻产量发展好。世界上曾有一个专家论证称,杂交水稻产业潜力最高不超过每公顷15吨,但我们在2014年就突破了,现在已达到了每亩1158公斤,杂交水稻的潜力还有大量的潜力可挖。

  A12-A1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萍 王琳 张洁 徐晶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