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北京新闻

3位外国院士签约中关村创纪录

为国内一次性落地外国院士数量最多;昨日7场平行论坛“开讲”,聚焦科技创新、未来产业发展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昨日,乌克兰船舶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雷杰科夫(右二)、内德巴洛·亚历山大(左二)、乌克兰交通运输科学院院士安德烈·布克托夫(右一)签约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主办方供图
昨日,2019中关村论坛首场论坛——硬科技创新与青年创业平行论坛在举行圆桌论坛。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吴柯

受访者供图
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主任解洪兴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摄

  昨日,2019中关村论坛举行7场平行论坛,聚焦硬科技创新与青年创业、未来农业科技变革、工业互联网等。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也同时开展。在平行论坛上,3位外国院士签约落地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下了国内一次性落地外国院士数量之最。另据介绍,在中关村创业者中,“80后”创业占比39%,“90后”创业占比11%。今日上午,2019中关村论坛将举办论坛开幕式暨全体会议。

  新京报讯 昨日上午,2019中关村论坛“全球院士科技创新与合作”平行论坛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举行。美、加、英、法、日、俄、白、乌、新西兰、南非和中国等11个国家的33位院士,以及国内外各界人士等210余人参加。3位乌克兰科学院院士签约落地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下国内一次性落地外国院士数量之最。

  北京营商环境全国第一

  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局长桂生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始终坚持以开放的姿态加强国际合作,中关村论坛已成为北京搭建的面向全球创新思想、创新理念的交流平台、新科技新产业的引领平台、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的交易发布平台。当前北京正在发展高精尖业态,推动富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三城一区建设,培养发展新动能,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设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等十个高精尖产业。

  同时,北京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布局,在脑科学、量子、石墨烯、人工智能、干细胞等领域重点培养一批新型研发的机构,依托北京地区高校建立22个高新尖创新中心。北京正在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对北京营商环境评估从上期的78位跃升到46位。北京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第一。

  3位外国院士签约中关村海淀园

  在签约环节,一些重要合作项目进行现场发布或签约,包括“中关村科学城国际人才港暨海外院士创新中心”发布启动;中关村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与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合作共建“中关村科学城国际人才港暨海外院士创新中心”等。

  值得关注的是,乌克兰船舶科学院院士、基辅大学客座教授亚历山大·雷杰科夫,乌克兰交通运输科学院院士、计算机集成技术教授安德烈·布克托夫,乌克兰船舶科学院院士、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技术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内德巴洛·亚历山大等3位外国院士签约落地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下了国内一次性落地外国院士数量之最。

  “全球院士科技创新与合作”论坛,由北京市人才工作局、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等共同举办。

  ■ 关注

  今日开幕式将大咖云集

  今日上午,2019中关村论坛将举办论坛开幕式暨全体会议。在开幕式和全体会议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的领导将发布国家层面的创新政策动向。

  会议议程显示,在主旨演讲环节,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索尔,首位华人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香港大学校长张翔,清华大学副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薛其坤,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等将进行主旨演讲。

  另外,地平线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余凯,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甘沙,寒武纪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天石等将进行高端对话。

  ■ 保障

  140余名志愿者服务论坛

  记者获悉,今年论坛共有140余名志愿者参与各项会务工作,其中包括20余名国际志愿者。

  据悉,志愿者通过官方渠道招募,分别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会期三天共投入140余名志愿者参与各项会务工作,其中有20余名国际志愿者,国家涵盖德国、瑞士、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韩国、喀麦隆、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印度等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志愿者9月开始投入工作,论坛期间,主要负责嘉宾陪同接待、舞美搭建、车辆引导以及咨询台等服务。这是历届中关村论坛参与的国际志愿者最多的一次,也是志愿者涉及国家数量最多的一次。

  硬科技创新与青年创业平行论坛

  中关村创业者80后90后占一半

  新京报讯 2019中关村论坛首场论坛——硬科技创新与青年创业平行论坛昨日举行。记者从论坛上获悉,2018年末,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2万家,总收入5.9万亿元,有独角兽企业82家,占全国的40%。在中关村千千万万创业者中,“80后”创业占比39%,“90后”创业占比11%。

  本次论坛以“硬科技创新与青年创业”为主题,来自中国、英国、法国、以色列、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科学家等创新群体共同探讨世界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翁啟文介绍,目前中关村拥有上市公司353家,还拥有500多家创业孵化机构,600多个创新型社会组织;活跃着1800多家创投机构,天使、创投案例和金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中关村千千万万创业者中,“80后”创业占比39%,“90后”创业占比11%。

  当天活动还发布了“创青春——中关村U30”2019年度优胜者榜单,并为30位优秀青年创业者颁奖。

  据悉,“创青春——中关村U30”是开拓培养青年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此次发布的2019年度优胜者,平均年龄30岁,最小的仅24岁;从事的行业领域涵盖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信息安全等前沿阵地,尤以“硬科技”为代表,自主核心技术优势明显。

  本次平行论坛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关村创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中关村融创企业开放创新促进会、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共同承办。

  ■ 现场

  “龙虾壳”食品袋强度超钢铁

  昨日,在硬科技创新与青年创业平行论坛“科技秀”环节,来自世界各地的15位优秀青年创业者以“硬科技”为重点,对创业理念和成果进行现场展示,涵盖新能源、新材料、工业4.0、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大家有没有想过龙虾壳为什么那么硬?其实壳里的结构大有学问,可以从壳中提取一种材料,它的大小不到头发丝的万分之一,强度远超钢铁,同时环保可降解。”加拿大博科生物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管齐的开场白引起了听众的注意,他展示了从鱼虾蟹等海产品废料中提炼出的CNW纳米晶须环保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高强度、无毒无害、环保可降解的独特优势。

  管齐说,为了使薯片保持清脆口感和12个月的保质期,薯片的包装袋必须有非常好的阻隔水汽和氧气渗透的能力。为此,薄膜的生产商必须使用大量的化学添加剂,并增加阻隔层,几种塑料压合在一起会有不同的防穿透能力,有的薄膜上还会镀一层金属镀铝,这使得薄膜成分更加复杂,金属和塑料混合导致无法回收。如果添加0.5%-2%的纳米晶须,薄膜阻隔性可以提升最高46倍,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降解,没有任何安全隐患。目前纳米晶须已经获得11项专利,已经在工业上进行应用,未来将在食品包装领域上应用。

  ■ 对话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吴柯:

  北京科研能力无与伦比

  昨日,2019中关村论坛“全球院士科技创新与合作”平行论坛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举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吴柯在发言中讨论了无线技术和5G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会后,记者采访了吴柯。

  5G未来将消除城乡差别

  新京报:如何评价5G未来的应用前景?

  吴柯:从应用范畴来看,5G非常吸引人,它可以渗透到社会的每个领域,甚至改变整个社会。此前我们的第二代到第四代通信技术,就改变了整个社会,如果没有这些技术,像谷歌这类著名公司都不会存在。可以想象,5G时代下,将衍生出成千上万的这类可以改变社会的公司。

  新京报:为什么说5G可以改变社会?

  吴柯:因为5G解决了几个重要问题。首先是连接性,现在我们说物联网,即世界上万物连接的一个状态,所以,互联网会影响医疗、环境、教育、物流等各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5G的产生,未来将消除城乡差别,城乡就一体化了。未来我们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同样的服务和信息。今后可以在家工作、开会交流,甚至以后出去旅游之前可以提前感受一下目的地的风土人情,这就是虚拟现实。

  新京报:目前5G技术还需要攻克哪些难点?

  吴柯:5G技术目前还没有完全突破,有很多难题正在攻克,尤其从大规模应用的角度来看,移动终端能耗、如何降低时延等,以及核心网络问题等很多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首先是能耗,产生这么高的速度,电池无法维持。

  另外,万物连接的情况下,在一个特定环境中有无数个传感器,不可能人工一个一个去换电池。

  其次,频谱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这关系到移动终端的使用。

  北京要保持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

  新京报:如何评价这次2019中关村论坛?

  吴柯:这次论坛最大的意义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把各方的思想观点集中在一起,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资深学者,无论是搞软件还是搞硬件的,大家充分交流分享。

  新京报:如何评价北京近年来的科创能力,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吴柯:首先北京是一个高校和人才聚集的地方,名校云集,高校和研究所的精华都聚集在这里,科研投入很大。其次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吸引了很多高级人才来到这里工作,并且北京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对国际交流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地方。

  综合来说,北京利用自身高校及研究所的科研条件、国际交流能力,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学子,加上央企、国企、知名民企大规模聚集所积累的产业效应,北京的科研能力是极强的,而且这个能力是无与伦比的,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我觉得一方面要持续保持北京高校的竞争力,同时,要保持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的能力,特别是国际化人才,我认为对北京非常重要。 

  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主任解洪兴:

  中国环保市场全球最大

  昨日,在“知识产权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上,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主任解洪兴在会后结合自己所在领域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中国环保市场全球最大。

  创立初衷是为防治空气污染提供技术

  新京报: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清洁空气联盟创立的初衷是什么吗?

  解洪兴:联盟创立的初衷重点是针对空气污染。2013年1月是空气污染非常严重的一个时间点,因此我们发起创立联盟。但是,过去这六年,北京的空气质量已经显著改善,所以,我们就不仅仅是针对空气质量,也希望在更多的方向发挥一些作用。

  新京报:现在你们联盟的业务方向有哪些?

  解洪兴: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联盟主要业务是绿色技术。除了针对空气污染防治,现在业务扩展到更大的绿色技术,推动产业发展,尤其技术升级,更好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

  希望推动中国绿色企业做大做强

  新京报:你们是如何关注到知识产权领域的?

  解洪兴:联盟在2015年发起了一个奖项——创蓝清洁空气技术全球征集评选活动。当时的初衷是快速改善空气污染,需要很多优秀的技术,这些技术应该从哪里来呢?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政府寻找方案,因为我们是一个专家平台,能够帮助政府去做前一轮的技术的征集和评选,找到好的技术,再推荐给政府。

  评奖时会涉及技术,涉及知识产权,我们当时请了国际知识产权专家来做技术知识产权的评估,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里面有非常大的学问。

  新京报:绿色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有什么特点?

  解洪兴:我们征集的技术是全球化的,每年都有50%以上的技术来自于海外,能够看到不同的技术团队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欧美、日本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水平比中国本土企业高很多。为此,我们现在在从知识产权的层面做一些工作,来推动产业真正拥有技术的内核,拥有高价值的知识产权。

  新京报:绿色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已有碳交易等新型产品,你们所做的事情与碳交易有什么不同?

  解洪兴:碳交易其实更多的是将原来非市场的行为转化成市场行动。它将排放权变成了一个稀缺的市场资源,然后进行交易。我们现在做的与它有关联但又不一样,更多的是往技术方向探索,如何能让技术更好地更高质量地发展。

  无论是从传统的污染治理方面,还是节能产业、清洁技术的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等,中国的市场都是全球最大的。有这么大的体量和市场,应该有技术实力更强的企业发展起来,但目前环保行业的整体技术能力仍有限。我们认为,这与企业在知识产权上意识不高、重视度不够有很大的关联。我们希望能在这个方向做一些推动和引导。 

  A06-A07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邓琦 张璐 李玉坤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