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体谈】
萧瑟秋风中,CBA2.0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国家队兵败世界杯,给中国篮球兜头浇了一盆冷水,也让CBA新赛季多了几分愁绪。此时此刻,CBA2.0时代的恢弘愿景,极大提振了中国篮球的士气。
10月23日,CBA联赛新赛季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上,CBA联盟公布了赛事运营、球迷服务、商务开发以及品牌推广方面的升级举措。这正式标志着CBA2.0时代的大幕开启。
早在5月份,CBA2.0品牌升级计划正式对外发布,包括北控、深圳在内的九家俱乐部发布了更加洋气的新队徽。篮球世界杯之前,CBA联盟也对外发布了CBA2.0的商业计划。CBA在姚明掌舵后的第三个赛季,正迎来形象气质上的脱胎换骨。
具体升级举措如下:其一,赛事运营方面,赛程、开球时间、裁判员管理制度、选秀制度和荣誉体系等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升级。其中,被命名为“獬豸”的裁判员计划,将签下5名全职裁判。其二,商业开发方面新增9家合作机构,比赛中的官方暂停可以为赞助商带来更多曝光机会。其三,新增的票务平台以及互动社区,将升级球迷的观赛体验。其四,品牌升级方面坚持走国潮化、年轻化、公益化的路线。
CBA的改革迈入深水区,为这个有着25年历史的联盟注入了全新的活力。CBA的影响力、品牌价值、美誉度与日俱增,改革红利让人心旷神怡。但是,这一袭华丽锦袍上,仍然有需要修补的瑕疵。
与CBA2.0时代大幕开启比起来,更令人关注的是CBA从下个赛季开始将实施的新政。10月17日,CBA联盟召开俱乐部投资人会议暨股东会第七次会议,涉及外援政策、国内球员工资帽以及青训准入等重要政策调整。
从2020-21赛季开始,CBA外援将实施4节4人次,但每个俱乐部可注册外援数量扩大为4人;国内球员工资帽基准值为3600万元,缓冲值为1200万元(这意味着初始工资帽上限为4800万元,下限为2400万元)。
这一系列新政改变的不仅是CBA联赛的形象与气质,还影响到其内在的骨骼构造。与之比起来,CBA2.0时代的一系列升级举措更像是细枝末节上的修剪。
外援政策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到CBA的观赏性,进而将左右其上座率、收视率、商业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力。
新政下,任何时候只能有一名外援在场上(不考虑亚外的情况)。毋庸讳言,CBA就是一个靠外援打天下的联盟。当只有一个外援在场,中国球员上场时间增多,但比赛容易沦为菜鸡互啄。俱乐部在外援使用方面将变得保守,没有必要斥巨资囤积多名大牌外援。马布里、麦迪、JR·史密斯、比斯利等NBA大牌球员加盟CBA的盛况难以再现,缺少顶级明星将让CBA流量下降。
从长远来看,工资帽会成为一个趋于规范化联盟的标配。但在当下各俱乐部财政不透明,以及转会政策的束缚下,工资帽很容易沦为摆设,并无法限制顶尖球星的薪水,反而有可能挤压普通球员的薪金空间,给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小俱乐部增加额外的负担。
明眼人都能看到,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中国男篮兵败世界杯关系密切。CBA并不是完全独立于中国篮协之外的体育联盟,肩负着为中国男篮培养人才的重任。这一现状决定了当CBA联盟更侧重“为国养士”,必然会伤害到CBA的职业化属性。
CBA2.0时代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让CBA联赛变得更加职业;而限制外援的政策,则有可能破坏CBA的职业化进程。这就形成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联赛的根基在于比赛本身,品牌以及商业化的升级更像是涂脂抹粉,只能起到美化的作用。当联赛本身的观赏性下降了,在赛事运营、球迷服务、商务开发以及品牌推广方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变成无用功。
这么浅显的道理,姚明不可能不懂。实际上,CBA职业化进程与中国男篮发展并不是互斥的关系。限制CBA的外援上场人次,对国内球员水平的提升未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国内球员上场时间是增加了,但联赛水平下降了,锻炼价值打上了折扣。
CBA职业化程度越高,一定会反哺中国篮球的发展。只不过,这需要时间。我们,还应该再耐心一点。
□张宾(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