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2:二十二大影星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22:二十二大影星
下一篇

艺术生涯唯一一次演反派女特务就让观众拍案叫绝,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留下“巨大”财富

王晓棠 学会伦巴只三晚,金环银环于一身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王晓棠在《海鹰》中饰演吴玉芬。
●王晓棠的每一步选择都践行了她一直笃信的那句话:“人必须要努力,任何事情都是靠一点一滴做起来的。德艺双馨是做演员最基本的素养,就应该是这样的,只要能做到这四个字,到任何时候都没有问题。”

  王晓棠

  生日:1934年1月4日

  出生地:河南省开封

  工作单位:八一电影制片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这么一句话——“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在王晓棠还是个女中学生时,她便擅作主张北上参军加入了总政话剧团。随后,在电影《英雄虎胆》中因出演女特务阿兰而风光一时。“文革”时期她被发配到林场做林业女工,六年后回到八一厂励精图治为中国电影做贡献。王晓棠的人生跌宕起伏,堪称传奇。而这背后,都蕴含着她坚强的个性、追求进步的精神和对事业的执著。

  18岁只身北上参军,一眼改变人生

  王晓棠的父亲是画国画的,母亲画油画,两个人都很喜欢京剧,父母这些艺术爱好也让王晓棠耳濡目染。

  即便如此,在王晓棠父亲的观念里,让女儿去演戏还是不行的。1952年,只有18岁的王晓棠自作主张,从杭州只身北上参军,家里吓坏了,父母连夜赶到火车站想留住爱女,追到月台时火车都开走了。之所以这样选择,是一种朦胧的意志伴随着王晓棠:人要有作为,得靠自己去闯。

  北上后,王晓棠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后被调入总政话剧团,她只有一个想法“刻苦用功”,“那时练功真的很苦很苦,晚上都上不了床,一上床就‘啪’的一声摔了下去。”

  而她迈出演艺之路的第一步,要归功于在总政话剧团操场上的一次练功,那时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王晓棠,被林农和朱文顺两位导演选中,“一眼改变人生”,很快她便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神秘的旅伴》,饰演彝族姑娘小黎英。

  “王晓棠给人印象最深,两个水灵灵的大眼睛,戏演得好,人也漂亮,对人还好。”老演员凌元曾回忆。那时的王晓棠不懂电影,经常向凌元请教演戏该注意什么,该如何进入角色。

  为拍好戏,她成了话剧团旁电影院的常客。1955年《神秘的旅伴》在全国公映,一首《缅桂花开十里香》唱得无数观众情窦初开,时至今日片中的纯真情感依旧让人心动,王晓棠也凭该片成为那个年代观众心中的偶像。

  一曲“伦巴”引轰动,分饰两角获认可

  1958年初,话剧团的演出队长告诉王晓棠,马上要调她到八一厂,角色都派好了,是个女特务,很多声音告诉她“别演,你以前演的形象多好”。后来导演严寄洲找到她,给了她《英雄虎胆》的剧本,片中的阿兰也成了王晓棠艺术生涯中饰演的唯一一个反派角色,“他当时问我演不演,我说演员应该‘一人千面’,能演各式各样的角色。”

  王晓棠为阿兰特别设计了出场动作——揪辫子。至于那段让无数人不断揣摩的伦巴,她说,其实自己演之前也不会。八一厂当时发出紧急通知,找到三位会跳伦巴的厂里职工,从中选出一位教她跳舞,白天还有拍摄工作的王晓棠只用了三个晚上就学会了,让男主角于洋称赞不已。《英雄虎胆》的人气之旺,至今居高不下,“阿兰这个角色有争议,也很复杂,我演完后让很多人被触动,甚至在这个反面人物死的时候还能让观众感觉惋惜。”

  1959年,她和王心刚在《海鹰》中首次合作,这一次王晓棠塑造的女民兵连长吴玉芬与阿兰判若两人。“看《海鹰》,王晓棠老师戴着个钢盔,喊着‘敌人打炮了’,那时候我们虽然还小,也不禁感叹,好美呀,好漂亮啊。”演员濮存昕说,两位前辈给了他表演上的感悟。

  除了吴玉芬,让这对银幕搭档风头一时无两的当属1963年上映的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导演严寄洲首次在片中尝试一人分饰两角。事实上,王晓棠并非金环、银环扮演者的首选,但最终厂领导、作家李英儒和严寄洲拍了板。这在当时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件大事。食堂里大家议论的都是王晓棠到底能演好哪一个?他们普遍认为她演银环最合适,只有导演严寄洲和王晓棠坚信,她同样也能演好金环,事实果然如此。“我有个特点:在顺境中慎思实干,在逆境中挺胸前行。在绝境中会说‘我是最棒的,一往直前,永不言败,直到胜利’。面对两个角色,要么就别演,要演就一定得演好。”该片上映后,王晓棠接到了很多女学生的信,信上说“晓棠姐,我和同学打赌,都说是一个人演的,我说是两个人”。

  金环和银环成了中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人物形象,《野火春风斗古城》也是王晓棠表演事业的里程碑,本来她应该在1964年举办的百花奖上高票获得最佳女主角,可惜最终停办。

  怀柔六年人生低谷,再着戎装回报人民

  1969年末,王晓棠夫妇被安排到北京怀柔当了林业工人,此后的六年她体会到人民对她的关爱,“老百姓真的很呵护我,不认识的人都会从门缝里塞一封信说约个时间给我粮票,虽然我没去,但能感受到大家的好。”

  这期间,王晓棠还遭遇了痛失爱子的沉重打击,但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到重回八一厂、重回银幕。

  1975年3月,王晓棠“再着戎装”,回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她想用影片感谢人民,可当时没这样的剧本,她就自己写,自导自演电影《翔》,通过主人公女园艺学家说出自己的心声:“中国人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我受了人民涌泉的恩惠,竭尽心力也只能是滴水之报。”

  1984年,王晓棠六下洪泽湖深入生活,1986年编导出电影《老乡》。因工作出色,再次荣立三等功。此后她被任命为八一厂第一副厂长,主抓创作,立下规矩——“要来看片子的人不能说好话,不要捧,因为没有必要,要说毛病”。

  上世纪90年代,八一厂拍摄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大决战系列,在中国影史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992年,王晓棠晋升八一厂厂长,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大转折》《大进军》等重大电影题材的拍摄中,同时,她还给八一厂留下了最大一笔财富——王佐八一影视基地,占地47万平方米,给八一厂创造了不菲的收入,证明了她的超前眼光。

  在南京艺术学院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余泳印象中,王晓棠是个特别认真的人:“‘十七年电影’(1949年到1966年)中,她是唯一一个分饰两角的女电影人,她为人干练果断,八一厂在她的组织下,给国家、给电影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主要作品年表】

  1955年

  《神秘的旅伴》饰演小黎英

  1958年

  《英雄虎胆》饰演阿兰

  1959年

  《海鹰》饰演吴玉芬

  1963年

  《野火春风斗古城》饰演金环银环

  1982年

  《翔》编剧、导演、主演

  1986年

  《老乡》导演、编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