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举办新时代师德风范论坛,探讨教育惩戒边界、教师心理建设等话题
| ||
|
如何做好一个好老师?如何评价一个好老师?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10月23日,新京报主办的“大爱·师德——新时代师德风范论坛”在京举行。
教育界领导、中小学校长代表、一线教师、家长等会聚一堂,围绕教育惩戒边界、教师队伍培养、教师心理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认为,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老师的责任不再是看好孩子,对家长负责,完成基本民生工作,而是要真的对民族、国家的未来承担起责任。
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教师队伍专业化、治理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今天的中小学学生、高校学生身上固化下来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将直接影响到2035年。”李奕说,教育的现代化,特别是教师的现代化重在当下。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李奕看来,合格和可靠两个概念需要“转移”到老师身上,这要求现在的老师队伍能够是合格的教师队伍,同时也是可靠的教师队伍。可靠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政治素养上,还体现在教师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上,以及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上。
李奕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几点希望:老师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拥有教书育人的本领,善于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传递给孩子,做“四有”好老师。
敬业爱生是最基本的师德
中国教育学会前会长顾明远提到,敬业爱生是最基本的师德。他说,全国现在有1600多万教师,应该说绝大多数教师都非常敬业,都是在教育第一线辛辛苦苦、呕心沥血地培养人才。但是,也不能忽视教师队伍里还有一些不太合格的,特别是在师德上有缺陷的老师,这些老师也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教育不像其他物质产品,出废品后可以再修正,教育是不能出废品的。所以对师德师风的建设确实要重视。
在顾明远看来,师德概括起来就是“敬业爱生”。“敬业”是忠诚于党的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勤勤恳恳不断钻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水平;“爱生”是把爱献给学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师德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
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在致辞中表示,师德师风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这其实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既不应对时下的师德师风,下一个武断的否定性结论;也不应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
师德的养成,教育风气的良善,既需要学校、老师自身的修行与努力,也需要外部的约束、引导、支持与包容。
宋甘澍说,新京报作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都市类媒体,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宣传、诠释中央、北京的教育政策,直面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困惑与难题,探讨建设路径,倾听各方意见建议,发现教育典型,寻找“最美”教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D01-D0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冯琪 方怡君 樊朔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