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下一篇

取消学生发表论文硬指标不能靠学校各自为政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议论风生

  取消学生发表论文规定,需从全局层面推进,仅仅凭借学校各自为政,恐怕很难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10月24日,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时,委员蔡昉建议,“立即纠正大学发展中的一个错误导向,取消对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发表论文的规定,这是一个不恰当的规定”。

  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论文就是一道令人头痛不已的“紧箍咒”。蔡昉的建议,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共鸣。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该建议是取消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发表论文的规定,并不是取消写论文。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做学问,写论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不能贪多求快,满足于场面上好看。写论文作为大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能力的训练,或许无可厚非,但要求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发表论文,多少有些强人所难。

  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833万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697.33万人,博士生38.95万人,硕士生234.17万人。

  如此庞大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数量,哪怕只是一小部分高校有发表论文的要求,可以想象将会催生怎样的“市场”。在论文发表的量化指标考核下,能不能发表,除了文章本身的质量之外,更在于背后的种种因素,绝大多数学生只能遵循付费发表的潜规则。至于文章本身的质量,却很少有人会关注。这不仅成了学生的负担,更严重违背了人才培养的初衷,直接腐化了学术研究的风气。

  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2018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发表学术论文42.6万份,首次超过美国(40.9万份),成为全球第一。公众一方面认为这彰显了中国科技实力的迅速提升,但基于低端论文充斥其中的现实,对于这个“全球第一”,很多人并没有感到多少欣喜,反而忧心忡忡地指出这种趋向会对真正的学术研究造成不良影响。

  其实,早在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就取消了对研究生必须发表论文的硬指标。此后,陆续有高校跟进采取类似举措。只是在一些教育部门对于高校的评估指标中,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高校担心在评估过程中“吃亏”,难以下决心取消这类要求。加之一些学校规定国家奖学金评价指标一定要有发表的文章,以致取消研究生发表文章的规定面临很大挑战。就此而言,如果不从全局的层面推进,仅仅凭借学校各自为政,恐怕很难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胡欣红(教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