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全球最大自贸区都快出炉了,印度为何最后变卦?

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国际纵横

  可以肯定的是,印度错失RCEP创始成员国之后,会在将来成为一个后来者。

  1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泰国出席第22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时表示,通过共同努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5个成员国已结束全部文本谈判以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并决定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少数遗留问题的磋商,在明年RCEP领导人会议上正式签署。

  然而,印度却在签署RCEP“临门一脚”之际做出了拒签的决定。

  印度为何又要选择不加入RCEP?对此,我们应持有辩证的眼光。

  首先,我们要从印度国内发展及印度与亚太市场之间的产业链联系现状找原因。

  对印度经济发展而言,东亚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至少扮演着两重重要的角色:一是资金的重要来源,莫迪政府需要为印度国内工业化的发展寻找稳定的资金来源,进而利用自身在软件等技术领域和低人力资本的优势,加速印度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二是印度的潜在市场,只是由于印度出口工业的不发达,这点基本处在设想阶段。

  然而,明白亚太市场的重要性,并不意味它就有能力融入这个市场。印度国内由于日积月累的经济体制问题和历届政府经济改革成效不彰,工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比预期。

  辛格政府曾制定国家的工业化政策,希望将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6%提升到25%左右。然而,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2018至2019年,印度与11个RCEP成员国出现贸易逆差。这就意味着,印度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甚至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

  印度以“国家利益”为由拒签RCEP,除了经济层面的考量,也有政治层面的思考。印度国内选举政治下,无论是执政党印度人民党,还是反对党国大党,均关切的是国内产业就业和从业人员的现实和眼前利益,毕竟这些人代表着选票,而不会着眼于印度与亚太市场长远的关系。

  美国保尔森研究所副主席埃文曾考察过地区经济格局,他认为,中国开始主动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原先位于中国境内的各个跨国公司开始重新考虑在地区的发展战略。因此,一旦莫迪新政府能够克服国内经济改革和发展工业化的一系列挑战,就能逐步在地区产业分工和布局再调整中抓住机遇。

  可从目前来看,莫迪政府无论在国内产业发展,抑或在对接亚太市场方面,均未很好地抓住机遇。

  因而,可以说,与其说RCEP磋商“没有令人满意地解决印度悬而未决的问题和关切”,还不如说印度还没准备好。至于未来,印度什么时候准备好,我们难有确切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印度错失RCEP创始成员国之后,会在将来成为一个后来者。

  □葛红亮(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