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中国南方这片活跃度极高的经济热土,又以崭新姿态吸引了各界关切的目光。那么,这一年来,大湾区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大湾区目前的发展?对于未来又有何展望。
■ 购房分析
购房者仍以广东省为主
●莱坊大中华区研究及咨询部主管纪言迅
今年以来,大湾区市场呈现分化,广州、佛山、珠海等地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均增长。深圳整体市场供不应求,但随着供应的改善,销售面积同比也已明显回升。中山、肇庆等地由于过去几年市场容量持续扩容,仍有一定调整空间。
今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大湾区迎来战略机遇期。在此背景下,大湾区市场规模,短期提速后呈可持续的稳定向上趋势。对于明年以及未来大湾区的发展,因为大湾区受惠国策,二线城市楼价增长会好过其他二线城市,广、深也因经济受捧,有3%-5%增幅。
大湾区吸引了各地购房客群,其中仍以广东为主。不过,香港人士在大湾区市场份额还较小。但最近一些优惠政策的推出,对港人在此置业有较大吸引力。
自住需求购房占比58%
●中原集团研究部相关人士
粤港澳大湾区平均购房年龄为36.3岁,年龄的上下浮动与市场热度有一定关联,今年1-5月,购房者年龄维持在36岁左右,与2017年二季度接近。
2016-2019年5月,大湾区购房者总体以自住需求为主,占比58%。投资需求占比24%。不过,今年3-5月,随着市场热度回升,自住需求占比有回落趋势,但目前自住需求占比仍高于2018年平均水平。
从购房者组成情况看,中山、惠州、佛山、东莞4城情况接近,2016年-2019年5月,均有20%以上的成交由外地客户(广东省内)完成,是典型的接受外溢需求的城市。而广州、深圳、珠海则主要以本地客户为主。其中,中山有大量深圳、惠州,及广州客户;惠州、东莞则主要承接深圳的外溢需求;佛山则主要承接广州的外溢需求。
打拼的年轻人是重要购房群体
●购房者小月(化名)
我生活在深圳,大湾区规划刚出来的时候,有一些老家的朋友来深圳看房。我自己也是今年6月份买的房,买来做婚房用。我刚来深圳时买了一套67平方米的二居室。之所以购买该小区,是因为之前看中斜对面新开盘的项目华强城。我去排队摇号时没抢到,就在该区域周边看了下二手房。
我觉得未来深圳肯定是个稳中向上的城市,从目前来看,深圳还处在吸引人才的过程中,有很多年轻人在这边打拼,他们是比较重要的购房群体。
在深圳买房的香港人也挺多,他们投资意愿比较强。之前遇到些香港阿姨,她们听说这个盘很火,就过来看看,因为摇号排得比较前,就直接买下了。
■ 企业拓展
加快城市更新项目步伐
●花样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兼CFO张惠明
深耕大湾区是花样年未来五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截至今年6月30日,花样年在大湾区已有39个城市更新项目,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大部分位于深圳,并已布局惠州、东莞、中山、佛山、广州等城市,预计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672万平方米,储备总货值约3526亿元。
在深圳,花样年就已布局22个项目,货值达1600亿元以上,其中大部分为城市更新项目。未来3年,将有20个城市更新项目可转化为开发用地,预计供地总货值约1334亿元,预计毛利率达50%以上。
未来,我们会加快项目转化节奏,预计大湾区的销售占花样年销售额50%以上。我们看好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出台先行示范区规划,也使深耕型房企成为直接受益者。
关注多元化拿地渠道
●奥园集团相关人士
作为大湾区本土企业,奥园持续看好大湾区发展,并把大湾区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6月底,奥园在大湾区拥有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756万平方米,储备货值超1100亿元。此外,奥园也提前布局城市更新项目,实现旧城、旧村、旧厂“三旧”改造全覆盖,预计额外提供可售资源约2197亿元,其中,74%位于大湾区。
奥园会持续关注大湾区发展,并结合公司战略和经营需要,对公司在大湾区内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
未来在大湾区,奥园将重点加大一二线城市布局,同时将考虑以区域的思维进行投资布局,进行全区域覆盖,扩大拿地机会。此外,奥园也会重视收并购,持续关注招拍挂市场。同时关注产城融合、城市更新以及村企合作等多元化拿地渠道。
更多房企入驻竞争加速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各个地级市中,深圳、广东、佛山的常住人口远超户籍人口,是粤港澳地区最吸引外来人口的城市。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边界将逐渐模糊,“大都市圈”建成,各类要素流动也会更加自由化,同时,各城市间协同发展效应增强,广深的牵引力会进一步体现。
在人才方面,粤港澳大湾区25-34岁人才占比约六成,年轻化特征明显,人才结构有待优化,随着城市吸引力的增强,大量人才流入将为区域发展带来持续动力。此外,更多的房企将入驻大湾区,房企竞争加速、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市场将重新布局。
■ 趋势
住房改善需求待释放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
大湾区住房自有率较低,近3500万人无自有住房。住房自有率距离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此外,大湾区居住品质不高,后期大量的改善需求待释放。其中,香港、深圳、广州三个核心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为15平方米、19.7平方米、25平方米,距离全国人均36.9平方米(2017年)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和国外的湾区对比,也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从政策来看,“房住不炒”依旧是政策的主基调,具体到大湾区内部,政策从需求端的全面限购限贷转向“一城一策”,目标是促进市场的平稳,保证自住需求的有序释放,遏制投资投机行为。因此,预计未来大湾区的市场将告别过去的大起大落,整体稳定。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
本版制图/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