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与马克思》
作者:(德)卡尔·洛维特 译者:刘心舟
版本:三辉·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9月
“为了人本身”是人类打开现代之门后的基础命题。究竟什么是“人”?黑格尔是这扇门打开者之一,“人”在他的《法哲学》里作为尘世“需要”的主体而登场。他更相信人的精神性,而非人性,尽管他并未直接否定后者。而在这一脉络中,作为后继者,马克思与韦伯则先后希望救回“人性”,除了精神性的公司职员、资产者或国家公民等身份,还要探讨关于“人”的全部内容。这是两位思想家的共同议题。他们也因此不得不处理“人”所在的资本主义世界。
两者的这一共同点,是洛维特的《韦伯与马克思》之所以能做比较研究的条件。马克思诊断资本主义,提出人、人与人的关系在那里都已经被“异化”。他对此是悲观的,并希望通过介入改变世界,恢复“人”。而晚一些的韦伯认为资本主义只是理性化这一人类必然进程中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他的中心议题是背后的“理性化”,“人”因此自由,因此被束缚,他对此诊断但不介入。《韦伯与马克思》如今在数十年后有了中译本。作者洛维特在学理上对两位哲学社会学家的比较,以及对自黑格尔以来“人”之演变的论述,篇幅虽不算很长,内容却犹如鸿篇巨制。(罗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