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北京新闻

胡同管家凤维然 想居民所想 破停车难题

挨家挨户走访征求意见,设身处地帮居民解决问题;到五金店学习挑选货物技巧,牵头开便民服务实体店

2019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11月15日,光明胡同,首华物业公司国诚物业处党支部书记、经理凤维然正在清扫落叶。
西黄城根南街,首华物业公司国诚物业处开设的快修门店。里面的物品齐全,价格实惠。

  从西单北大街到西黄城根南街,短短653米的东斜街,两年多来,凤维然不知道走了多少遍。

  两年前,首开集团房地首华物业公司国诚物业处党支部书记凤维然来到东斜街。他笃定,要想取得老街坊们的信任,设身处地帮他们解决问题是关键。

  如今,过去车乱停,地锁随处装,垃圾死角惹人嫌的胡同街巷焕然一新,居民幸福指数攀升,对他们赞许有加。一些老人表示,以前不知道“物业”是什么意思,以为只有住楼房才有,没想到如今胡同也“享福”。

  获得了老街坊们的信任和肯定,凤维然说:“这工作没白干!”

  破局:解决停车问题

  2017年,首华物业公司国诚物业处接管了西长安街街道的4个社区的胡同街巷。

  “想为居民们解决问题,先要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凤维然说。

  来到东斜街的第一个月,凤维然首先带着6位同事挨家挨户走访,征求大家意见。有些住户早出晚归不在家,他们就等着家里有人再登门。

  即便这样,不少居民并不领情。老街坊们认为,胡同是我们大家的胡同,凭什么你们一帮外人来管。因此,被拒之门外,遭数落、白眼是常有的事儿。

  走访中,凤维然确定把停车问题作为突破口。

  东斜街平均宽度不足12米,两侧既有本地的居民平房院落,也有快递收发点、宾馆等社会单位。2017年以前,停车是个大问题。

  破旧的自行车、残缺的坐椅、弃用的花盆,成了东斜街的“标配”,拉个铁链和周边固定的大树、电线杆锁起来,“私人车位”就此成型。胡同里日渐凌乱,但居民自有难处:“不给自己留个地方,车回来了没处停”。

  凤维然回忆:“居民不仅路被堵,心也堵。我决定就从这件事入手,先要给居民解决这个大问题。”

  下了决心,凤维然就带队开始清理东斜街上的私装地锁、占位三轮车、自行车,长期停放的僵尸车,他计算过,这样的话,胡同里62个车位可以增加到113个。

  拆除工作一开始,就遭到了部分居民的极大反对。

  “他拆我就拆,不然别谈!”“我自己家门口,凭什么不让占!”“你是谁啊?凭什么对我家门前指手画脚!”有人甚至干脆踹开物业办公室的门,指着凤维然他们发火,骂他们“管闲事”。

  物业工作人员刘晓明记得,因为剪断一位老人的占地设备,老人冲过来动手打他,并夺下他的手机。刘晓明身高超过一米八,当时工作没多久,他虽然也生气,但任由老人抱怨:“我是晚辈,老奶奶心里有怨气……都得给个笑脸,好好解释。”

  几个月后,东斜街的清理工作结束。物业公司制作了几十个大约高半米,长一米,宽30厘米的花箱,箱里种了绿植,箱底带轮,整齐统一地摆设在道路两侧。住户夜晚回来了,将花箱推到路侧,靠边停车。

  凤维然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姓冯的老住户,当时他的反对声最大,但某一天突然拉着凤维然的手说,“我再也不拦着你们干了。”

  原来,冯老先生停在胡同里的车被外来车辆剐蹭,刚好被物业巡视胡同的保安看到,保安人员拦住肇事车辆并通知了他,为他挽回损失。

  这件事让冯老先生意识到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在后来签署停车自治协议的时候,他第一个签了字,还做起了街坊邻居们的工作。

  惠民:开设便民五金店

  今年年初,凤维然兼任首华物业公司国诚物业处经理一职,肩负起更多责任,心中更加时刻为居民考虑。

  东斜街的平房和多层老房占了多数,维修需求量大。不会网购的老年住户比重不小,近些年,居民们想去买个五金配件,需要穿过好几条大街。

  不少老人向凤维然抱怨,换个灯泡、修个水管,打电话找来的工人漫天要价,老人们无奈,但又找不到其他办法。

  今年夏天,在公司的支持下,凤维然牵头开了一家“老房管”便民服务实体店。

  筹备阶段,凤维然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五金店铺比质量、比价格,边看边学。“很多店铺看我光看不买还挺不高兴,不过我还是遇到了好心人,教我挑选货物技巧,上货渠道等等。”懂行后,凤维然向街道和所在社区申请了这一事项,获得支持。

  7月,这家店在邻近东斜街的西黄城根南街开门营业。十几平方米的门脸房,写着“老房管快修”的字样。店面空间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货架上分门别类,摆放着百余种日常维修用品和配件。

  凤维然告诉记者,货品和服务费用都只收成本价,“绝对不可以比别处贵。”

  开业头两个月,“老房管快修”上门服务超过1000次,不少都是回头客。

  现状:24小时保安巡逻

  如今的东斜街,胡同里有全天候24小时的保安巡逻,定时保洁和垃圾清运。胡同居民享受到了现代化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叫好声一片。

  60岁的王女士从小就住在东斜街,已经超过50年。

  “我现在和他们(物业工作人员)都是好朋友。”王女士说,自己家曾经遭遇过入室盗窃,也听过邻居说丢东西,但因为平房大院本来就是临街敞开的,除了给自家升级门锁,也没有其他好办法。

  2017年物业入驻后,常见保安巡逻,心里很踏实,也没再听说有谁家丢东西:“(保安)有震慑力,坏人也不敢来了。”

  物业接管胡同,受益的不仅仅是老街坊。

  “帮我大忙了!”西黄南社区主任李德娟告诉记者,过去住户们有难题,有需求,最先想到的就是居委会,但很多事情居委会无能为力:“比如管理乱停车,我们只能疏导劝解做工作,没有更好的办法。自行车棚堆了大件垃圾,我们没有人力,也没有专业的车,想拉拉不走。”

  李德娟说,过去居委会就是矛盾的集合地,他们也为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犯难,直到2017年凤维然带着员工们入驻,她像是一下子找到了好帮手。“我把居民们的诉求告诉物业,他们行动很快,堆积了几年废品的死角,几个小伙子忙乎几个小时,满头大汗地干完。”

  一些经常和居委会打交道的老人告诉李德娟,开始并不知道“物业”是什么意思,以为只有住楼房才有,没想到如今胡同也“享福”。

  目前,李德娟接到的关于胡同环境整治、综合管理方面的反映越来越少,大家已经习惯了有物业帮忙,一个电话找到凤维然,这事儿办得又快又好。

  最让凤维然有成就感的是获得了老街坊们的信任和肯定:“现在大爷大妈们见了我们嘘寒问暖,让我们很感动,这工作没白干。”

  推荐身边“追梦人”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发微博@新京报

  主办单位:新京报

  协办单位:首开集团

  指导单位: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委社会工委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