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首届“世界好戏·中国观众”论道周开启第二场主题对话,中外戏剧人谈全民戏剧教育的价值
戏剧教育应该打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12月4日,由保利、央华戏剧、新京报、北京师范大学与法国蒙彼利埃“演员之春”戏剧节共同主办的首届“世界好戏·中国观众”论道周举行了第二场主题对话《戏剧与少年——全民戏剧教育方向探讨》。五洲传播中心副主任、五洲传播出版社副社长杜斌与昆泰集团总经理周建出席并致辞。欧洲戏剧节法国蒙彼利埃“演员之春”戏剧节主席让·瓦雷拉,欧洲大学教授、新实验项目“学校的春天”创办人佛劳伦斯·马尔科,法国小丑剧、儿童剧导演、编剧、演员菲利普·马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拉佩拉29剧团艺术总监、戏剧导演奥里奥尔·布罗吉,以色列卡梅尔剧院总经理朗·古埃塔,保利·央华国际戏剧展演季项目秘书长安娜伊思·马田和教育部戏剧戏曲与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宜文共同探讨了全民戏剧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现 场
中欧文化艺术交流项目启动
作为本次活动重要议程之一,央华戏剧与法国蒙彼利埃“演员之春”戏剧节分别设立了中欧文化艺术交流项目,双方将在欧洲和中国两地共同搭建中欧文化艺术交流平台,整合中欧资源,服务双方戏剧文化发展,同时也将发挥平台人才优势,让戏剧和教育融合,助力中国的全民戏剧教育,活动最后,让·瓦雷拉、央华戏剧首席制作人王可然与周星、周建、王宜文、安娜伊思·马田和新京报编委金秋一起撒下金粉,宣布“中欧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中欧文化艺术发展行动”的正式启动。
谈及这次合作,让·瓦雷拉表示,与王可然先生最初在阿维尼翁戏剧节结下了缘分,从那以后彼此一起做了很多的思考和交流,“如果我们真的想创建起一种非常全面、扎实、有利于戏剧发展的机制,能让戏剧在制作发行和理论知识的传播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一定要借助于家庭和儿童。‘演员之春’艺术节为法国的各种家庭,还有儿童提供了许许多多的交流,他们是整个戏剧节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决定以后也会接待很多来自中国的家庭和儿童,让他们去发现什么是话剧,怎么去学习表演。回到中国后,再与中国的家庭和业界人士分享他们所学到的内容。如果有这样良好的机制运行起来,未来我们就能够建立起一个好的艺术共同体。”
观 点
不是为孩子做戏,是和孩子一起做戏
●周星:很多人把戏剧教育定义为一种专业化戏剧演出、培养职业戏剧人才的教学内容,但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戏剧教育其实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更为宽泛。戏剧对于人类思想、情感、表现等诸多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在无形中提升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从小孩一直到成人,如果投入戏剧教育的话,它就是用了一种独特的人类生命律动和戏剧形式结合在一起。
王宜文:戏剧全民教育看上去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其实在中国古代,教育不是普及的,但戏曲是全民的。很多人也许目不识丁,但他懂圣贤、知事理,都是从戏曲里听来的。到五四运动时期,前辈们提出了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把戏剧教育看窄了,它应该是全民性的。
让·瓦雷拉:戏剧教育是提升全民素质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法国大革命后,人民在创建公立学校之前,先成立了一些全民的表演学校。在我看来这是必要的,需要以此来塑造国民性。其实我就是这种全民戏剧教育的受益者,小时候母亲强制我去参加戏剧课程,希望我可以摆脱因为肥胖带来的腼腆和自卑,事实证明她是对的。
奥里奥尔·布罗吉:戏剧有一方面的作用是打破语言、文化的障碍。在我看来,戏剧也能帮我们打破代际之间的藩篱。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是为了孩子做戏,而是要和孩子们一起做戏。每一个青少年都是从充满诗意的儿童时代走过来,然后渐渐变成比较实际的成年人。在这个过程中,戏剧应该成为一种工具,一种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因为戏剧有它启迪、引领的作用。
佛劳伦斯·马尔科:我想介绍一下法国蒙彼利埃演员之春戏剧节的教育项目,“学校的春天”是针对14到16岁青少年开设的项目,目标是帮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公民。这个项目带来了三方面的价值:第一是认可和尊重他人,放下个人为中心的观念,与他人交换意见,我们学习、排练甚至参与演出,成为另一个人,产生一种共情。第二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交融,因为戏剧是集体的活动,是分享的艺术。第三是团结精神,这是戏剧的基石,更是整个社会的基石。
我们在为中学生办戏剧节的时候一直在用莎士比亚的剧作来创作,那时候有人会问,“为什么你们要给孩子用莎士比亚的剧本?他是一个400多年前的古人,早就过时了,况且莎士比亚的东西很难”。其实我们有两个原因,首先,他的剧作是一个大众剧作的典型,也是公民剧的典范。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语言,孩子在用莎士比亚剧本时,他所面对的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古英语,很显然孩子只能理解其中很小一部分,但通过这样的文本,我们可以让孩子重新发现语言的神秘性及魅力。
伊莱·比贾维(观众,以色列卡梅尔剧院首席翻译及编剧):作为翻译和编剧,我自己也在为孩子们创作。当我站在儿童视角上书写,会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平视的关系。
菲利普·马茨:没错,经典的戏剧,它讲述的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虽然它所用的语言是成人的,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是一种引领。而新的创作,是我们放低身段,创作他们眼中的世界。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一味讨好孩子。
朗·古埃塔:以色列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但我们的学生每人每年至少要看两部戏。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教授孩子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事,但这些都比不上让他们在剧院里亲眼看到舞台上的表演对他们的冲击更大、更真实,那些通过观看得来的体验是可以维持一生之久的。
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臻 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