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中国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中国新闻

专家:明年草地贪夜蛾情况可能更复杂

境外虫源迁入和本地虫源生长致种群数量超过今年;明年北迁过程可能影响小麦产量

2019年12月0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6月7日,重庆云阳县农业农村委启动无人机,在凤鸣镇帮豪种业基地喷洒农药,防控草地贪夜蛾。资料图片/IC photo
新京报今年6月曾对我国贪夜蛾灾情进行跟踪报道。

  2018年以来,草地贪夜蛾在亚洲逐年向北、向南扩展,发生程度越来越重,已扩散至亚洲16个国家。 2019年1月,我国云南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5月开始快速传播蔓延,2019年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

  由于我国各级政府重视,农业农村部门监测防治措施有力,南方玉米产区产量损失控制在5%以内,黄淮海等玉米主产区没有造成损失,实现了“防虫害夺丰收”的目标。

  新京报讯 “今年的草地贪夜蛾只是一些试探性进攻,明年将可能是全面爆发的一年”。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表示,即将到来的2020年“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明年如何进一步防控草地贪夜蛾危害?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昆虫研究室主任王振营。

  迁飞时间将提前一个月

  今年1月,云南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5月开始快速传播蔓延,9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2019年,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的作物为玉米,此外在其他17种作物和5种杂草上也发现了草地贪夜蛾危害的迹象。

  尽管已实施了多种防控措施,但未来的防控形势依旧严峻。王振营说,“2020年,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可能要比2019年更复杂。2020年,境外虫源的持续迁入和本地虫源的生长,会导致种群数量远远超过2019年北迁虫源。此外,2020年春季向长江流域迁飞的时间会比2019年提前一个月左右,相应的,它蔓延到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迁飞的时间也会早,此时正是黄淮海夏玉米的苗期、北方春玉米的新叶期,因此造成的危害预计会比2019年更大”。

  小麦作物受到威胁

  2019年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为玉米型,危害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因此,有观点认为,草地贪夜蛾玉米型主要以高秆作物为食,对矮株的作物影响不大。

  然而,近日山东省滕州市麦田发现草地贪夜蛾,据当地植保站负责人介绍,草地贪夜蛾幼虫有6个龄期,发现的贪夜蛾幼虫虫龄多为4-6龄,危害最大。重发地块虫株率达20%以上,出现缺苗断垄现象。王振营介绍:“今年秋冬在广西、云南、河南、安徽、陕西等地已经发现了草地贪夜蛾危害小麦的现象,而且危害较重。到了明年,草地贪夜蛾北迁的过程中,会经过西南、长江流域的小麦种植区,那时候恰好是小麦返青的时候,如果控制不好,可能会对小麦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找到草地贪夜蛾基因的秘密

  此前,我国多个机构联合发布了高质量草地贪夜蛾基因组序列,首次从基因组层面揭示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群体的生物型遗传背景和抗药性特征。

  基因测序确认,入侵品种其实是一种以玉米型遗传背景为主导的“杂交型”。王振营介绍,“这是一种特殊的玉米品系,携带了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除虫菊酯类有抗性的基因,对传统有机磷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较高的抗性基因变异频率”。

  基因测序同时发现,入侵的草地贪夜蛾不携带对Bt基因和新农药的抗性基因,这意味着酰胺类农药、Bt(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和Bt作物可以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王振营介绍,“目前,这一发现已经用于草地贪夜蛾的应急化学防控中”。

  ■ 成效

  玉米受灾面积比预期减少1亿多亩

  2019年1月,云南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5月开始快速蔓延。农业农村部于5月9日组织召开了草地贪夜蛾发生形势研判及防控策略专家研讨会,认为今年草地贪夜蛾发生覆盖范围为2亿亩,严重威胁我国的玉米生产安全。

  草地贪夜蛾的入侵,引起了政府及农业、植保等部门的高度重视。王振营说,“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之前,中国农科院吴孔明院士团队就沿中缅边界云南澜沧设立了监测点,并在草地贪夜蛾入侵之初在江城和瑞丽设立草地贪夜蛾监测点,监测了草地贪夜蛾境外虫源的迁入情况。”

  农业农村部先后两次召开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布置工作等会议,推荐用于草地贪夜蛾防控的药剂,并印发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挂图和防治指导手册到县、乡、村。

  “入侵前预警、监测,入侵后防控,这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王振营说,“我们预测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迁飞途径和路线,监测和防控技术也及时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草地贪夜蛾的蔓延和危害,从数据上看,玉米受灾面积比预测的减少了1亿多亩,保障了玉米安全生产。”

  ■ 焦点

  加强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技术研发应用

  王振营表示:“今年草地贪夜蛾主要发生在西南山地玉米区,其中云南有930万亩,占全国见虫面积的60%,广西约200万亩,占12%,四川110多万亩,占7%。这三省的见虫面积占全国近八成。西南丘陵玉米区和南方山地玉米区玉米损失分别控制在5%和3%,黄淮海夏玉米区点片零星发生,基本上没有造成损失。”

  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虫害?王振营说,“此前的应对中,主要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且有虫就防治。”

  王振营说,“今后我想在两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首选,深入明确草地贪夜蛾在玉米等不同作物上的危害经济阈值,此外,在防治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在草地贪夜蛾虫口密度和植株被害率达到防治指标后再进行防治。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防治力量,获得更佳的效果。其次,也要加强草地贪夜蛾生态调控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结合种子处理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的安全应用技术,综合防治草地贪夜蛾,既经济有效、生态安全,又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 背景

  灾情扩至亚洲16国

  近日,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昆明联合召开亚洲区域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国际研讨会。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及11个亚洲国家的60多位农业官员和专家参加会议。与会代表指出,2018年以来,草地贪夜蛾在亚洲逐年向北、向南扩展,已扩散至亚洲16个国家。亚洲国家共同面临灾情发生规律不清、早期监测预警难、农民技术经验不足及自然天敌缺乏等新挑战。

  今年孟加拉、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局部玉米受害较重,受害面积约200万公顷,部分地区造成玉米减产10%以上。由于中国各级政府重视,防治措施有力,南方玉米产区产量损失控制在5%以内,黄淮海等玉米主产区没有造成损失,实现了“防虫害夺丰收”的目标,取得良好成效和经验,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和各国代表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