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中国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中国新闻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水利部表示全面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

南水北调五年1.2亿人受益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自2014年12月12日至今,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已满五年。5年来工程安全平稳运行,经受住了特大暴雨、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考验,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和断水事件,供水量持续增长,水质稳定达标。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石春先介绍,年底前完成东线二期、引江补汉规划。

  新京报讯 昨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五周年。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获悉,工程运行五年来,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和断水事件,超1.2亿人直接受益,大大缓解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用水、超采地下水的局面。下一步水利部将全面加快推进后续工程建设。

  1.2亿人直接受益 40多座大中城市受水

  自2014年12月12日至今,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已满五年。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五年来工程安全平稳运行,经受住了特大暴雨、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考验,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和断水事件,供水量持续增长,水质稳定达标。

  截至12月12日,工程累计调水量近3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260多个县区用上了南水北调水,并由原来规划的受水区城市补充水源,转变为多个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成为新的生命线。

  “通水以后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基本摆脱了缺水的制约。”蒋旭光说,目前北京城区73.3%的城市用水来自南水,天津市14个行政区全部用上了汉江水。此外,河南郑州等多个城市主城区100%使用南水;河北的邯郸、石家庄沿线城市及沧州、衡水等市90多个县区受益。

  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 生态得到修复

  全面通水五年来,南水北调的生态功能日益显现,居民饮用水水质明显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地下水水位也显著回升。

  蒋旭光介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增加了受水区的供水量,大大缓解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用水、超采地下水的局面。中线沿线白河、清河、七里河、滹沱河、瀑河、北拒马河等30余条河流都得到了生态补水。沿线城市的河湖湿地以及白洋淀水面的面积明显扩大,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非常明显。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突破26亿立方米。河北省12条天然河道得以阶段性恢复,向白洋淀补水约2.5亿方。

  不仅如此,通水以来区域地下水的水位止跌回升。截至2019年10月,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平均22.81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0.63米,地下水的储量增加了3.2亿方。随着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扭转,受水区地面沉降问题也得到了遏制。

  沿线居民饮用水水质也显著改善。通水五年来,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II类标准及以上,80%以上水质断面是一类水;东线工程稳定在III类标准。

  ■ 关注

  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进展如何?

  西线规划正在论证;年底前完成东线二期、引江补汉规划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石春先介绍,下一步将强力推进东线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东线二期工程主要是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增加向北京、天津、河北供水,同时进一步扩大向山东和安徽供水。初步方案计划把抽江水的规模,由一期工程的500个流量扩大到870个流量,抽江水的水量从一期87.7亿方提高到165亿方。规划线路长度1785公里,要新建25座泵站,新增装机71.8万千瓦。

  石春先说,东线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基础上扩建,技术比较成熟,因为一期工程建设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同时,二期工程规划考虑生态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河道输水,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和生态环境影响。此外,东线工程水源丰富,长江入海口的水量约1万亿方,二期调水量不到2%,对长江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小。

  从中线工程来看,将实施引江补汉、干线调蓄工程,从长江向汉江调水,并在中线工程沿线新建调蓄水库。

  石春先介绍,实施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明确的中线二期后续水源。通过从长江向汉江调水,可以增加向北的调水水量,也可以进一步保障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用水。经过比选,近期计划实施从湖北的香溪河取水,自流引水到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大坝下面,初步规划约200个流量,正在根据调水的需求进行论证,年调水量约40亿方左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还将实施干线调蓄工程。石春先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长1400多公里,现在还没有调蓄水库,将来运行中的一些风险或工程检修都可能带来断水风险,一旦断了水,对作为主水源的城市供水可能造成影响。为了提高保证率,工程能够及时检修,水利部正在谋划一些沿线的调蓄水库,既包括将已建成水库与干线工程连接,也包括新建水库。

  他透露,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具体方案正在研究论证,东线二期工程规划、引江补汉工程规划、中线干线调蓄水库布局方案将于今年底前完成,明年年底前要完成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干线调蓄水库工程局部段或者局部工程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 背景

  南水北调构想可追溯至67年前

  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蒋旭光回忆说,其后,经过50年科学论证和50多个方案比选,及一系列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研究,110多名院士献计献策,成千上万名水利科技人员接续奋斗,至2002年工程开工。

  工程开工当年,《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出炉”,明确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要分期实施,东线要分三期,中线分两期,西线分三期。

  2014年12月12日,历经12年建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

  其中,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及京杭大运河等,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市抽引长江水,逐级提水北送到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补充山东、江苏、安徽等输水沿线地区的城市生活、工业和环境用水,兼顾农业、航运和其他用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加高大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入渠道,经长江与淮河流域后,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中线一期工程向北京、天津等20个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6省(自治区)黄河中上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司长李鹏程介绍说,南水北调借鉴全人类关于水利方面的智慧,既有我们祖先关于都江堰、郑国渠以及大运河的经验,也有国外相当多成熟的调水经验,比如美国加州调水、澳大利亚的雪山调水等。

  新京报记者 许雯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