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深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深读

初次来到北京有了许多的第一次,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企业

陈凯琪 抓住创业机会实现梦想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陈凯琪
年龄:20岁
身份:中央财经大学大三学生
陈凯琪(右)和她的室友兼创业伙伴任珺阳。新京报记者 马玉佳 摄

  “终于来到我们的首都了,原来这里除了很伟大,还真的很大。”2017年,18岁的香港女孩陈凯琪踏上了北京的土地,从天安门出发,到她的学校——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直线距离30公里有余,不堵车的话,开车要1个小时,坐地铁再转公交也需要2小时。

  在京三年,陈凯琪的普通话越说越好,只不过在舍友的影响下,不带港腔反而有点湖北味道。从小就有创业心思的陈凯琪,和舍友小姐妹一起组团创业,自大二开始已尝试过创立大学生交流平台、共享餐吧,近一年,又自创品牌销售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房县黄酒,“这种传统手工艺,也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应该发扬起来。”

  在陈凯琪眼里,内地的创业机会更多更好,虽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为梦想奋斗是一个很值得的事情,失败了大不了重新再来”。

  初识

  最爱老北京涮羊肉

  初见陈凯琪,个子娇小,笑容甜美。或许是遗传了妈妈那种广西人的开朗活泼,几句交谈下来,就能感受到她的热情。

  在18岁之前,陈凯琪经常来内地旅游,但从来没到过北京,对于首都,一直很向往。原本已被香港一所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录取的陈凯琪,仔细思考后,选择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就读。

  初来乍到,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上都有许多不适应,也让她有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住校,和其他几个女生住在一个屋里;第一次使用淘宝,买了一盏台灯;第一次体验北京的冬天,拥有了第一件羽绒服。

  第一次上课时,陈凯琪介绍自己来自香港,同学们都对她有些许好奇,主动和她聊天,甚至大多数人都表示,陈凯琪是他们第一个香港朋友。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内地和香港确实有些许差异。比如香港更重视元旦,内地更重视春节。相同的是,都讲究“团圆”,不管家人在哪儿,在重要的节日里总是要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吃顿饭。

  说到吃,北京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美食,陈凯琪最喜欢的就是火锅。四川火锅、北京涮锅都是她的最爱,特别是老北京涮羊肉,羊肚在滚开的汤水里颠个三两下,有点儿脆劲赶紧捞出在麻酱碟滚一圈,味道鲜美。

  来内地求学,普通话是第一个坎儿。

  “我当时普通话特别的卡,又卡又烂。”她笑着说,自己当选学生会第一次全干大会的主持人,她把主持稿在寝室念了一遍又一遍,有些字的读音念得不准,舍友捧腹大笑,然后教她正确的念法。

  遇到需要上台展示的课,陈凯琪也被那几个“没良心”的舍友推上台,一次次的练习,让她的普通话变得越来越好,偶尔一句话的尾字念错了,舍友照旧学一遍大笑再指正。

  创业

  想做属于自己的国潮品牌

  在京求学这几年,陈凯琪的重点不光是学业,还有创业。

  “我从小就有一个创业的梦想,想要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企业。”这三年来,她和舍友先后尝试过举办大学生社交平台,共享厨房等创业项目,每天睡觉前躺在床上开会。后来,两个舍友因为学业规划陆续退出了,只剩她和任珺阳两人。

  今年2月份,任珺阳带回了一瓶老家特产——湖北省房县黄酒,酸酸甜甜,酒精度数不高,有文化底蕴,但知名度不算高,是个好的创业项目,恰巧任珺阳的爷爷就是房县黄酒的非遗传承人,可以对酒的质量进行把关。

  “这种酒很适合女生,口味也符合年轻人的需求。”她们想利用文化创新,将房县黄酒的历史文化故事传播出去,做成一个“国潮”品牌,成为年轻人喝酒的新选择。任珺阳负责内务,包括黄酒的产品质量管理,陈凯琪就负责对外,市场和资源对接等。

  “我们团队里17个人全是大学生,又立足于北京,想把房县黄酒做成一个全新的品牌。”陈凯琪说,学校里的创业气氛很浓厚,她的团队申请了大学生创业立项,得到了3万元的资金扶持,也在学校里的创业基地有了专属的办公区域,会有专门的创业导师对她们进行辅导,还可以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大学生创业比赛,接触到更多的资源,也有很多投资人给她们指明方向。

  从选酒厂,再到设计品牌、包装、推广,通过一步步探索,这个创业团队已经颇有架势。未来,陈凯琪想把房县黄酒卖到国外去,卖到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所以她给这款酒取名为“小唐人”。

  陈凯琪说,香港的商业模式已经很成熟,创业的机会比较少,也很难得到投资,内地还处于发展迅猛的时期,还给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了平台,只要抓住机会,就能顺风起飞,“比如前几年的微信公众号,再比如这几年的短视频,赤手空拳的年轻人也可以有所作为,这也是我喜欢内地的原因之一。”

  愿望

  希望香港尽快恢复正常

  因着妈妈的原因,陈凯琪对内地一点都不陌生,“特别是一些一二线城市,发展得更快,甚至比香港更先进,特别是电子支付方面,真的很方便。”

  她笑着说,刚在大学里体会了乘车购物的便利,回到香港发现坐地铁还要“掏卡”,结账要付现的时候,就会觉得“好麻烦”,习惯了在北京拿着手机就能出行的生活。

  “可能听了我在北京的经历,朋友们觉得其实内地也挺好的,想过来感受一下。”陈凯琪说,有很多朋友,因她在内地,大学申请交换时,也选择了来内地的学校学习交流。

  陈凯琪坦言,也有部分朋友的父母不赞同来内地的计划,“老一辈的人可能固有印象比较深刻,其实一定要自己来感受,内地很安全,很干净,而且真的很大,也很便利,很多香港朋友初来内地都会‘疯狂’点外卖或者网购,内地的发展确实超乎想象。”

  对于近半年香港发生的事情,陈凯琪也一直保持关注,暑假回家时也看到了街头的一些暴力景象,“我觉得不太理性,表达立场,可以考虑用非暴力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很多内地的同学会向她打听香港的情况,但和香港的朋友们,大家都是默契地避开这个话题,“和部分立场不一样的朋友,会有意识避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陈凯琪说,现在香港的混乱是她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很多香港人的工作生活节奏都被打乱了,希望能赶紧恢复正常。

  新京报记者 张彤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