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时事评论
下一篇

藏身爱心群的婴儿贩卖,玷污了“爱心”二字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视点

  

  这样的“爱心群”,无非是打着爱心送领的旗号,掩耳盗铃,借爱心之名行脱罪之实,也掩盖不了其中的贩婴之“恶”。

  近日,一则《5个消失婴儿牵出地下贩婴链:藏身“爱心群”,怀胎预售》的报道,引发舆论关注。

  据河南都市频道报道,打拐志愿者卧底“圆梦之家爱心群”等QQ群,发现一个黑色的地下贩婴链。有人在网上明码标价,暗中出售新生的婴儿,甚至还有仍在娘胎里的孩子,都可以出价“预售”。而出售婴儿的违法者,竟是孩子的亲生父母。目前“圆梦之家爱心群”已处于被查封或被监控中,相关警方也正在对群成员展开调查。

  未婚妈妈售卖亲生女婴、亲生爸爸喊价十万卖儿、孕妇“预售”腹中胎儿……亲生父母售卖子女,无疑是让人痛心的人伦惨剧。而从打拐志愿者卧底“圆梦之家爱心群”QQ群的经历来看,这条地下贩婴链已经相当成熟,卖家和买家分别以“S”(送)和“L”(领)作为昵称标识。

  讽刺的是,集中交易的QQ群打着“圆梦之家爱心群”的名义,给贩婴链包装涂抹上爱心的色彩。但这种包装涂抹,说到底还是掩人耳目。

  法律层面,民间送养和借送养之名的婴儿买卖,边界的确很难界定。按照相关的司法解释,前者处罚更轻,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出卖亲生子女的,则会按照拐卖儿童罪论处。所以打着爱心送领的旗号,无非是想脱罪罢了,它跟实质上的贩婴之“恶”形成了鲜明反差,也玷污了“爱心”二字。

  无论是正常送养还是非法买卖,这些和亲生父母分离的孩子,从最初的出生证明,到后续办理身份证、上户口都需要相关材料。如果是非法买卖,就必定涉及身份信息造假,这就提供了一条很难被藏匿的线索。

  比如报道提到,为了躲避警方追踪,售卖婴儿的父母会频繁更换交易价格、地点,在婴儿出生登记时甚至还会使用虚假的身份资料,贩婴链在地下隐藏极深。而且,寄生在贩婴链上的还有专门办假证的人员,为买来的婴儿提供身份“洗白”的服务,进而掩人耳目。

  另一方面,由网络组织起来的贩婴链,买卖交易双方往往分散在全国各地,因为属地管理的问题,同样给调查打击制造了不小的困难。凡此种种,都给地下婴儿买卖提供了生存土壤。

  鉴于此,对贩卖婴儿的打击力度的确还得加强。比如,一些亲生父母卖掉孩子,是否构成了拐卖儿童罪的条件,必须严格甄别。不能在打拐之后,将孩子送还给父母完事。如果没有任何法律代价,只会进一步纵容婴儿买卖的非法交易。

  所以,从医院到民政、计生、卫生等部门,完全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发现任何异常立即调查处理,避免婴儿买卖冲破层层关卡。这样一来,藏身爱心群的“贩婴链”在现实中也难有遁形之地。

  □熊志(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