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因粉丝体量过大,很多时候都被无故卷入事件、话题的中心,会不会觉得很无奈。
蔡徐坤:我之前也说过,许多“自然现象”是我自己无法预料也无法掌控的,但在我看来,做好自己最重要。坚持自己坚持的,许多事,可能暂时等不到结果,但是时间会给到答案。
新京报:这几年“流量”成了一个贬义词,被打上“顶流”标签的你,认可这种评价吗?
蔡徐坤:“顶流”只是一个标签,我一直很清楚,“流量”仅仅是外界对影响力的一种认可,但也是沉甸甸的责任。从出道到现在,我要不断告诉自己,我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选择,都无时无刻不被大众关注,都在影响受众,这也敦促我每做一件事,每完成一个作品、舞台,都要更无懈可击。但面对这种影响力和关注度,我也需要懂得转化,需要把影响力用在传播正能量,引导粉丝们去做公益,做好事上面去。我也看到有许多粉丝在践行公益项目,如果他们因为我的影响力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这个“流量”的标签,于我,才与有荣焉,才有价值。
新京报:2019年有新歌、新舞台,还去国外进修,社交账号运营得也很用心,感觉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更私人化的生活被压缩了很多。
蔡徐坤:的确,我的生活基本上都被工作占据了。但可能是性格所致吧,工作让我感觉充实,每一次带来好的作品与舞台给大家,是我的压力,也是我的动力。
新京报:是否会觉得,相较于音乐和舞台,大众对你的关注点会更多聚焦在其他新闻上?
蔡徐坤:毕竟消除“刻板印象”需要时间。其实2019年我也看到过一些关于我作品的大数据反馈,每一首歌的受众都有明显上扬的趋势,我感觉很开心、很欣慰。关于对“新闻”的关注大于对“作品”的关注,我是这样理解的,现在大众所处本身就是一个分众时代,主流媒体一定会更专注于报道事件类的新闻,音乐缺乏专业媒体的报道与解读,但消费音乐的人群不容小觑,他们也有自己的主观选择。我能感受到有一部分人一直在关注我的舞台和作品。我很珍惜他们的反馈,我也有看到我的粉丝、听众给到《YOUNG》《蒙着眼》《重生》,很多元的再创作、再解读,从我这个角度,我并不觉得自己的作品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在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