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下一篇

“问题少女”流窜作案,最寒心的说法就是“没救了”

2020年01月0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视点

  

  岁尾年头,问题少女罗某京的故事仿佛一部电视剧,放映了近一个月,依然看不到结局的迹象,甚至剧情都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

  媒体报道显示,罗某京只有14岁,她居无定所、行踪飘忽,流窜四川宜宾、云南水富等十几城偷盗,一夜消费7000元;她喜欢夜生活,“随性生长”,会搭讪只有一面之缘的男生;在家里,父亲、爷爷管不住她;在课堂,她装疯卖傻;在派出所,她有年龄免疫;她会趁夜打开手铐,她会吞石子住医院脱身……

  “这孩子没救了!”有网友感叹。还有网友说,没必要去关注这类极端少女。

  是的,家庭、政府、学校、公安、妇联、村委……似乎能用上的救助力量都已经用上了,还是拿这个问题少女没有办法。似乎唯一剩下的方法,就是等到少女达到了16岁或18岁以后,再依法处理。但这终究还是在解决出现问题的人,而不是这个人的问题。

  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是恶魔,他们之所以没有成为天使,必然和成长环境有关。在罗某京很小时,妈妈便带着妹妹出走,父亲迫于生活外出打工,只能将其寄养在叔叔家。在这样的成长环境里,这个社会如果指望孩子主动“不学坏”,其实是整个社会的自私。

  罗某京让我蓦然想起了小燕子。在遇上紫薇前,她就是一街头小混混,偷东西、打架,一副江湖做派。遇见紫薇后,她完成了救赎。当然,如果没有遇见紫薇,或许小燕子过得更好,毕竟她有大杂院,有柳青、柳红这样的异性兄妹。可是,罗某京似乎什么都没有,她比小燕子还要匮乏。

  罗某京是个彻底的“坏孩子”吗?我不这样认为。在她的故事中,我看到一个细节:在她“看上小伙主动加微信”时,她之所以对那个小伙产生好感,是因为小伙被一醉汉砸翻桌子后,并没有恼怒,而是说着“没事”走开了。除了颜值,吸引她的还有少年美好的品性与举止,这是她身上让我看到的有光的地方。

  一个人,一个14岁的少女,她不仅喜欢美好的皮囊,还喜欢有趣的灵魂;她不仅喜欢美丽的衣服,还渴望通过大方请客交上一两个知心朋友。这让我觉得,这个孩子是有救的,只是我们做得还不够而已。

  有人说,罗某京的例子是极端个案,但是转眼一想,她不就是留守儿童的典型吗?问题少女背后的问题,不是有着普遍的家庭破碎、生活困难的因素吗?这些便是共性,便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此前,我一直不解,为什么在《放牛班的春天》的最后,导演要安排一位“邪恶少年”一把火烧了那个充满爱与救赎的学校。整个影片的铺垫、发展,不就为了最后的美好大结局吗?看到罗某京的故事,我大概想明白了,教育与救赎,是永无止境的。这个结尾就是提醒我们,总有一些孩子,是我们暂时无法走进其内心的,我们接受这个现实,并继续我们的责任,才是真实人间应有的选择。

  最后,我来试着回答那个网友有关“意义”的提问吧:把这个看似没有意义的故事报道出来,并非没有意义,而是试图寻找更多的救助力量、更好的救赎方式,透过问题少女,指向更本质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停止关注、不再关心,那才是真的无意义。

  □与归(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