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2019年的舞台,涌现出多部大胆解构经典著作的作品,它们的风格比往年更个人、更先锋、更充满力量。华语作品中,我们看到《德龄与慈禧》这样的复排作品重新焕发艺术生命力,易立明用他的方式让《等待戈多》不再看不懂。《叶甫盖尼·奥涅金》毋庸置疑是引进剧目中的最高标准。
★ 新京报年度华语最佳戏剧
央华戏剧《庞氏骗局》
时间:2019年4月26日-28日
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编剧:大卫·莱斯高
导演:大卫·莱斯高
主演:蒋雯丽、戴军、江映蓉、王维倩等
《庞氏骗局》是2019年中国戏剧市场中具有挑战性的作品。它挑战了形式的宽度,找到了音乐和戏剧二者之间的新表达;它挑战了空间的深度,全剧只用桌子,就在舞台上构建出了游轮、码头、监狱、办公室等一切场景;它挑战了时间的跨度,用两小时讲述一个人的一生以及代际影响;它挑战了表演的高度,蒋雯丽成功反串了一名男性角色从少年到老年的一生;它挑战了场景调度,八位演员演了近百个角色,全剧营造了一种飘忽不定、暗欲涌动的社会群像,深刻的批判与反思了人性的贪婪。《庞氏骗局》为中国现代戏剧留下了如何与世界融合的新思考与新表达。——郐颖波(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副院长)
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叶甫盖尼·奥涅金》
时间:2019年5月16日-19日
地点:天桥艺术中心
原著:普希金
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
演出: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
立陶宛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在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排演的《叶甫盖尼·奥涅金》2018年亮相乌镇戏剧节,2019年在北京首演。这是一部充满诗意与想象的杰作,极为深刻地揭示出俄罗斯精神生活的内涵。塔吉亚娜成为了剧中的真正核心人物,她的灵魂世界纯洁而高贵。导演通过两个演员来扮演奥涅金,强调了这个男性人物的复杂性,也暗示了奥涅金精神世界的分裂:一方面,他厌倦上流社会的空虚生活,另一方面,内心中却仍然残存着真挚的感情,对自己的荒唐生活有着悔恨与自省。舞台后方的那面巨大镜子,同样映照出俄罗斯生活的分裂:一面是乡村生活的淳朴安宁,另一面则是粗暴的黑暗。
图米纳斯极为天才地将普希金的诗剧呈现在舞台上,普希金的那些优美诗句,仿佛是昨天刚刚写成的,变成了演员内心最自然的话语,变成了音乐一般的独白。图米纳斯的“奥涅金”是一部“人性之美”的赞歌:既忧郁冷峻,又饱含诗意的激情;既轻盈美丽,又沉重深邃;既讽刺怪诞,又有着内在的悲剧性。 ——彭涛(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教授,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长)
易立明《等待戈多》
时间:2019年5月17日-19日
地点:中间剧场
编剧:塞缪尔·贝克特
导演:易立明
主演:黄凯、张懿曼、黄澄澄等
贝克特剧作、易立明导演、他和团队新译、新蝉戏剧和中间剧场联合制作的《等待戈多》,是一次告别了中国演员不知所云、干瘪符号化演出史的剧场创作。译本恢复了曾被“雅化”的调侃,舞美的精神概括力强悍:墓地,歪斜的十字架,破碎的镜子,直接彰显剧作隐喻的人类境遇并将哈姆雷特命题延展到戈多——“上帝已死”,人类理性破碎,再也无法完整地自我认知并认识世界。《等待戈多》是意义不可穷尽的剧作,人物几乎每句台词、至少是每段独白,都需要《圣经》和各式现代西方哲学的索引。对于中国人来说,理解尤其艰难。易立明团队以十个月时间研读剧作和相关译著,致力于表演之前的“意义清障”,并以中国人的生命-历史感受决定舞台呈现的意义指向,一些本土化的“现挂”增强了观众的会心。这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也使这一版本成为迈向《等待戈多》精神腹地的决定性一步。——李静(编剧、剧评人)
德国慕尼黑室内剧院《夜半鼓声》
时间:2019年7月13日-14日
地点:天桥艺术中心
编剧:贝尔托·布莱希特
导演:克里斯托弗·卢平
演出:慕尼黑室内剧院
写《夜半鼓声》时,布莱希特的世界观尚未成熟,还是一个激进的个人主义者,但他把一战后德国资产者及其政治代理人的唯利是图和保守反动刻画得入木三分。2019柏林戏剧节在中国版本的《夜半鼓声》呼应了该剧百年前的首演,同时彻底贯彻布莱希特的陌生化剧场理念,通过间离手法将布莱希特的原作加以历史化。这版演出最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它用一种文献复原的方式,将这一复杂矛盾的文本放回特定的历史脉络,也将布莱希特早期思想的矛盾和困境予以充分展示。与布莱希特并不成熟的原作相比,这一版的美学理念更激进,主题也更深刻。这是一版后冷战年代的《夜半鼓声》,创作者显然是想借助对历史文本的重访,来回应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这种充满行动主义意味的思考令我赞赏。 ——赵志勇(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以色列盖谢尔剧院《父与子》
时间:2019年7月18日-20日
地点:首都剧场
原著:伊凡·屠格涅夫
导演:耶海兹克尔·拉扎罗夫
演出:以色列盖谢尔剧院
北京观众熟悉的以色列盖谢尔剧院带来了一版非常不“盖谢尔”的《父与子》,全方位打破了所有经典俄国文学作品舞台改编的熟悉定式,令人耳目一新。我们看到了浓烈纯粹的环境色彩,极简多元的道具设置,形式感强又恰如其分的肢体调度与多媒体的巧妙运用,这些充满现代感甚至未来感的舞台语汇把170年前屠格涅夫笔下父与子所代表的两个时代与两种思潮之间的依恋与冲突,经过解构之后呈现于21世纪的舞台上,毫无违和感。最为巧妙的是,演员肢体实时捕捉与大屏投影画面结合时出现的“错位”,仿佛在顽强地表述着任何时代中新旧交替必然面临的不适与滑稽,联想到主人公巴扎罗夫的悲剧,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心下唏嘘。——尚晓蕾(戏剧翻译、评论人)
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静静的顿河》
时间:2019年8月23日、25日
地点:天桥剧场
原作:米哈伊尔·肖洛霍夫
导演:格里高利·科兹洛夫
演出: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
八小时史诗《静静的顿河》犹如一幅俄罗新现实主义画卷,向观众慢慢展现出俄罗斯民族的积极乐观、坚韧不屈的顽强生命力,且戏剧张力十足。值得一提的,首先是简约的舞台布景装置,随着剧情时空的流动,舞台也随之变化,用简单舞美创造出丰富的舞台语汇、人物语汇,聚焦于人物与人物的情感生活。其次是演员的表演,如此年轻的演员在生死离别中,在复杂的纠葛中却传达了如此厚重情感,热情的舞蹈、饱满的角色、真挚的生活,这正是观众所期待的。假若我们错过了《兄弟姐妹》,那千万不可错过《静静的顿河》,因为我们每一个个体,终将汇集于历史的洪流中,我们在历史中反观自身。——张枢(旅法戏剧导演)
《德龄与慈禧》2019版
时间:2019年9月11日-15日
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编剧:何冀平
导演:司徒慧焯
主演:卢燕、江珊、濮存昕、黄慧慈、郑云龙
写史难脱“定论”的窠臼。李翰祥几部以慈禧为主角的电影,均把她描绘为“一代妖后”,即便《瀛台泣血》里从西方迈入清宫的德龄充当调色板,令她有了一些人味,可是她对光绪的逼迫依旧让观众“步步惊心”,没能改写评判她的色彩。但何冀平的剧作《德龄与慈禧》,除了赋予慈禧紧握在手的权力,还让她把手臂张开,尝试像一个普通的女性般,拥抱亲情、友情与爱情。围绕在她身边一众人物,也跟着扔掉符号化的标签,生出血肉。剧本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观照历史勾连人性,使得家事与国事互为测量的标尺,难怪搬上舞台,无论粤语或国语演出,还是话剧或京剧版本,均广获好评。京津港合作的最新话剧版,文本发出的光芒灿如往昔之外,导演、舞美及演员等,更是合力塑造一出华语高品质戏剧应有的外观与内核,起到示范作用。——梅生(剧评人)
波兰羊之歌剧团《李尔之歌》
时间:2019年10月19日-20日
地点:天桥艺术中心
编剧:威廉·莎士比亚
导演:乔格什·布拉尔
演出:波兰羊之歌剧团
老舍戏剧节之波兰羊之歌剧团《李尔之歌》,将莎士比亚文本中李尔与考狄莉亚的悲剧因子抽离出来,重新钩织成一首幽浮在英格兰原野上的音乐长诗。把“李尔王”的故事分成十二首曲目,呜咽、悲戚、跌撞、哀号、狂野俱在,角色由音乐而非演员塑造,角色的存在亦是表达情感情绪的生发者,而由释讲者承担段落之间、舞台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旋律、和声、节奏、色彩(音色)更重要,通常意义上的肢体与台词只在必要时被强调。音乐的魅力,在剧场中飘飘洒洒,激发出令人着迷的情感互动。——程辉(戏剧评论人、策划人)
孟京辉《茶馆》
时间:2019年11月8日-13日 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原作:老舍
导演:孟京辉
主演:陈明昊、李建鹏、孙雨澄、齐溪等
孟京辉版《茶馆》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它重新在剧本中发现“个人”,《茶馆》中的王利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了前史,灵魂摊开,还与作者老舍本身的命运有了隐性的关联。演员们的表演也是杰出的,尤以陈明昊的王利发为最,他以收放自如的激情和充满哲思的即兴,完成了一次世界级的表演。这部剧的结构、技巧、影像的使用等等,无疑都充斥着浓浓的德国气息,但它的美学表达却又是彻头彻尾的孟京辉式。很多初次接触戏剧的人或会不适应,觉得晦涩难懂,甚至感觉受到了一种生理性的冲击,我想那完全是因为我们之前的很多话剧,很少思考得这样深,又表达得这样自我。可是只需思考一下即会明白,这或许正是孟版《茶馆》的魅力所在。——张敞(文艺评论人)
方旭《牛天赐》
时间:2019年12月25日-29日
地点:天桥艺术中心
编剧:方旭、陈庆、崔磊
导演:方旭
主演:郭麒麟、阎鹤祥
把人物众多的一部小说改成话剧不是易事,把一个人从襁褓到青年的成长史讲清楚尤为不易,话剧《牛天赐》以散文化的笔法,以门墩的叙事开篇,主要以天赐的视线展开场面,保留了原小说的幽默风格,形成了一种笑中含泪的反思意味。从本质上说,戏剧主人公牛天赐是个长不大的巨婴,是个被命运的线索牵扯着的玩偶,因此此剧大量使用了人偶合一的表演,这也是一个既有创新意义又有象征意义的舞台手法,即由演员控制身上挂着的偶人进行表演,偶与人一体两面,珠联璧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戏剧张力。此剧塑造出了真实的有内涵的人,牛天赐也许不够高大伟岸,身上有很多世俗尘埃的沾染,他孩童时的顽劣、淘气,情窦初开时对姑娘的幻想,都反映出成长期少年的真实心理。他还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老北京人、京味儿文化的某些特点。——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
★ 新京报最艺术演出榜年度人气戏剧
《牛天赐》
数据源自新京报App投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