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近六成治愈出院,其中重症病例较一周前下降53.2%
昨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加强医疗防控物资出口质量监管举行发布会。发布会开始,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宣布了一个好消息:经过武汉和全国援鄂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截至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米锋介绍,4月25日,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已有近六成治愈出院,其中重症病例较一周前下降53.2%。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9万例,境外疫情继续扩散蔓延,输入我国风险持续加大,本土聚集性疫情仍有确诊病例报告。要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及时发现,快速处置。
3月以来我国已出口211亿只口罩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防疫物资销往全球。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介绍,据海关统计数据,3月1日到4月25日,全国共验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资价值550亿元,包括口罩211亿只,防护服1.09亿件,护目镜3294万副,病人监护仪11万台,红外测温仪929万件,外科手套7.63亿双。
金海表示,我国主要防疫物资出口从4月初的日均10亿元,到4月中旬的日均20亿元,到近期的日均25亿元,说明我国防疫物资出口呈明显增长态势。
防疫物资质量问题有多重原因
出口防疫物资的质量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从调查情况看防疫物资出口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原因有多方面,很多是因为中外质量标准不同,使用习惯存在差异,甚至是操作不当,导致非医用口罩用于医用用途。
为避免类似问题发生,4月25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发布12号公告,要求出口方和进口方签署共同声明,确认双方接受产品质量标准,进口方承诺所购非医用口罩不用于医用用途。
李兴乾表示,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严格执行监管政策,确保防疫物资出口质量。
同时,也希望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进口环节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产品适用范围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对于出现的有关问题,建议双方企业加强沟通,按商业化原则和合同约定协商解决。
回应1
中国限制医用物资出口?
商务部:是曲解和误读
近期,商务部等多部门先后发布两则公告,加强医用和非医用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有观点认为此举旨在限制医用物资出口。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对此回应称,所谓“中国限制出口”完全是曲解和误读。
李兴乾表示,中国从来没有限制防疫物资出口,而是想方设法为世界各国采购提供便利和支持。据商务部统计,截至4月25日,74个国家和地区、6个国际组织与我签署了192批次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累计金额14.1亿美元。72个国家和地区、8个国际组织正与我企业开展129批次商业采购洽谈。中国31个省区市通过市场化采购方式,已经向19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防疫物资。
“对不合格的防疫物资,中国政府绝不会放任不管,两个公告分别加强医用和非医用防疫物资质量监管,根本不是限制防疫物资出口,而是本着对各国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主动担当,确保把中国的合格产品更有效地提供给国际市场,让各国最终用户安心放心,以实际行动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积极贡献。”李兴乾说。
回应2
中国口罩加价出售给国外?
商务部:报道不客观、不准确
有媒体报道,中国口罩生产厂家相互压价致口罩贱卖,也有外媒报道中国口罩被抬高数倍价格卖到国外,李兴乾对此回应称,报道不客观、不准确。
李兴乾表示,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在满足国内防疫需要的同时,为各国提供支持。价格由市场主导、供需决定,短期内中国出口口罩价格可能因供需变化有波动,也可能个别厂家出口价格有异常,但总体看中国出口口罩价格符合市场原则,是良心品质。
“我们不能因为口罩贱卖,让加班加点赶工生产的国内企业受到损害,正当收益得不到保障,也不能让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非法行为,损害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李兴乾说,中国政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违规出口、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和出口秩序行为,对违法违规行为将严肃惩处。
新京报记者 许雯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