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西部大开发36条:扩内需稳外贸“向西而行”

2020年05月19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扫描二维码 微信看“新京报评论”

  经济观察

  重新推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落后地区的建设,将为扩大“内需”、提振外贸水平提供新的空间。

  5月1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公布。《意见》提出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西部地区再迎巨大的政策利好。

  众所周知,西部大开发并非新政策,早于2000年就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20年的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在当前疫情冲击经济的特殊背景下,中央重新推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宏观价值。

  西部产业的特点,

  有较强风险抵御能力

  资料显示,西部总人口约占全国的25%,GDP总和占全国的20%左右。疫情发生以来,西部省份整体上显示出较强的抗压能力,一季度GDP增速超过全国总体水平。西部省份产业的特点,确实赋予了其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当地产业主要依靠本地劳动力,对外来人口的依赖性没有沿海地区强。另外,这些西部省份的经济规模本身较小,外向型不明显,因而受疫情冲击不显著。

  眼下,全球疫情蔓延使得外需增长面临空前压力,叠加当前我国正处在“三期叠加”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当其时。而《意见》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贯穿其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就是创造内需,刺激国内市场来对冲外部需求萎缩,与最近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多次强调的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高度契合。

  就在5月1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了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后,西部大开发战略被重新推出,无疑是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地,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重大举措。

  “一带一路”为引领,

  建设中国经济新高地

  在过去的实践中,基本都是东部地区领跑,由于经济总量的差距,东部地区在事实上成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地区。结果是,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根据官方统计,2019年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为51.6%,而中部、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2.1%、20.7%。

  在当前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普遍放缓的背景下,中西部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快西部落后地区的建设、缩小区域差异,将为扩大内需提供新的空间。正如有学者分析的,西部地区在构建网络化空间和链条化产业的发展余地很大,在生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居民消费等多方面有较大需求,这些需要被充分激活——充分挖潜,对西部发展是机遇,对中国经济也是机遇,那样也能继续增强我国的规模优势。

  不只是挖掘内需。《意见》还特别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在这次疫情中,在外贸额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保持基本平稳,对“稳外贸”起到了重要作用。西部培育多年的中欧班列也显示出其战略价值,4月份共开行979列列车,同比增长46%。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背景下,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贸易通道,在西部培育新的外贸枢纽、建设自贸试验区等举措,对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向西推进开放的步伐将越来越大,我国外贸结构也将进一步得到优化。

  到头来,随着扩内需、稳外贸“向西而行”,不仅西部省份成为中国消费与贸易新高地会此景可期,也必将大力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进一步盘活中国经济的发展潜能与活力。

  □周子勋(财经专栏作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