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
基本医疗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
报告摘录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严格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安全。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医疗医保领域推出的重大惠民政策。2017年9月下旬,全国所有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所有统筹地区均已实现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对接。政策覆盖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等四类人群。
政策实施初期,人社部门以2个月的支出额为预付额度,通过财政专户相互预拨,每月定期由就医地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国家平台统一进行跨省清算。患者在参保地完成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之后,到就医地医院看病时,只需要携带这张社会保障卡,拿着卡就可以完成本人的身份识别、参保地的判断,直接办理入院登记和出院结算。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截至今年4月底,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29299家。其中,京津冀、长三角、西南五省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累计直接结算103万人次,医疗总费用2.41亿元,医保基金支付1.41亿元。
目前,全国医保经办机构咨询电话、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统筹地区开通和定点医药机构联网信息、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地区信息、异地就医备案记录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费用等信息均可通过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查询。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认为,跨省直接结算系统近两年加快建立,许多医院都加入了跨省结算系统,直接结算的医疗费用主要是以住院医疗费用为主。将住院费用的跨省直接结算进而开展到门诊费用的直接结算,主要仍是解决异地就医的费用垫付问题。
“开展这项试点工作,门诊费用跨省结算纳入后,要分情况来看。”褚福灵说,有些地区进行了门诊的统筹可以直接报销,但有一些地方门诊是自费的。所以开展这项试点工作要对制度进行规范统一。
此外,褚福灵表示,门诊还有一类情况就是大病门诊,这在我国医疗医保体系中是视同住院的,普通门诊主要是个人账户支付,大病门诊通过门诊直接结算,降低了成本,又方便了患者。褚福灵表示,这项惠民的措施,期待在试点过程中分类、精准实施,真正发挥惠民的实效。
民生保障
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 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报告摘录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完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制度。做好因公殉职人员抚恤。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要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将助力更多失业人员再就业敢创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时,又提出要继续降低养老保险的费率,包括今年要新增企业“减负”超过2.5万亿元。这对养老保险待遇的发放会带来影响吗?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鲁全认为,我国因制度发展的历史转轨以及制度的地区分割等原因,整个社会保险费率,从名义费率上来看是比较高的。根据不同的计算口径,社会保险费率可能达到40%,有的甚至达到50%。
但是,也要看到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缴费过程中,社会保险费率可能并不是非常高。比如,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我一个月挣了1万元,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时候,可能并不是按照全部的口径来交。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社会保险费率名义上比较高,但是实际上并不太高的问题。
“所以我相信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社会保险的改革,是希望在做实费率的情况下,把名义费率和实际费率调到一个相同的水平,这样就不存在实际费率和名义费率的差别。”鲁全说。
同时,鲁全表示,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不仅包括个人缴费,同时还包括财政的支出、国有资产划转等。现在,我国已经加快了国有资产划转去补充社会保险基金的进程。
“同时,我国在20年前,就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战略储备基金,这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以便用这笔战略储备基金去保证养老金的发放。现在,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了2万亿元。”鲁全表示,无论是从统计数字上来看,还是从制度发展上来看,社会保险费率还是有一定的下调空间,同时保证养老金水平不下降、退休人员的待遇不下降。“相信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尤其是养老保险基金,在中长期还是具有财务可持续性的。”
公共卫生
改革疾控体制 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
报告摘录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虎峰指出,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部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提到要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措辞力度非常大。
在王虎峰看来,当前公共卫生行业发展面临人、财、物的问题。
首先是人。王虎峰表示,公共卫生领域关键是要有合格的甚至高质量的人才。按照现行政策,吸引人才涉及编制、人事、薪酬。按过去的思路,公共卫生机构按照公益一类机构管理,实行固定工资。但现实是,这几年公共卫生机构在减少,公共卫生人员净流出,也就是说绝对数在减少,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要有合理的激励机制。
其次是投入。王虎峰指出,过去有人认为公共卫生投入多点少点没关系,要优先发展经济。但这次疫情让大家看到,公共卫生有了问题,经济就没办法发展了。现在需要重新认识这个问题,该保障的要保障,公共卫生的发展要和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路径相匹配、相适应。
王虎峰强调说,人、财、物三者要有一个最佳的组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有基层认为,投入设施设备、盖房子就好了,自然就有人来了,但现实告诉大家不是这样的。基层培养人才不容易,要留住人才让他们真正发挥作用也非常不容易,人才培养是普遍的短板,不能光投入硬件,不投入软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主任吴明也很关注疾控体制改革。
早在2018年,吴明就提交了《加强我国疾控体系建设刻不容缓》的提案,呼吁各方重视疾控体系的建设。
今年“两会”,吴明依然高度关注这一话题。吴明认为,公共卫生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疾控系统的人员管理方式也需要一次改革。她解释说,各级疾控中心是公立医疗卫生单位,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有工资总额限制而且总额并不高,开始有“吃大锅饭”的趋势。这导致这一职业平台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疾控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
她建议,变革各级疾控中心人员管理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公共卫生队伍,“好的机制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这一行业,疾控系统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教育公平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 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
报告摘录
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对于这一表述,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研究会副会长马学雷从“支持”和“规范”两个角度进行解读。
第一个方面是支持。这是立足于当前国情,幼儿园要普及普惠,义务教育要优质均衡,高中阶段要特色多样,各阶段各层次都要更符合老百姓个性化选择性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如果光靠公办力量是不够的,同时公办的体制机制也不够灵活。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有责任,这一论断对调动全社会力量办好教育提供了强大支撑。基于这些背景,确实有必要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让民办教育在各阶段各层各类领域贡献力量。
另一个方面,规范也很有必要。比如说民办学校掐尖招生、违规办学现象,包括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超前超纲、教师资质、安全隐患、收费行为,都是要规范的,目的就是提升教育质量,让老百姓有公平感,更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
马学雷称,近年来有民办教育从业者对教育政策理解不够透彻,产生了国家对民办教育“规范大于支持”的想法。而总理提出这个方向后,大家对坚定办好教育会更有信心。
另据记者了解,由于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幼儿园仍未有明确开学时间。延期开学期间,园所没有保教费收入,但教职员工的基本工资、社保、房租等各项费用仍需照常支出。
目前,已有多个地区出台政策,向民办幼儿园提供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扶持。因此,马学雷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这一点是在情理之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