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下一篇

实现“六保”任务,经济基本盘就稳了

2020年05月29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关注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九

  实现经济正增长的路径,是让资金直达民生,让民众能够获得规模性政策的红利。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中国经济一季度也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下半年中国经济怎么走,如何重新回到正增长的轨道?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给出了答案。

  李克强指出,我们确定了保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等“六保”的目标任务,这和GDP经济增长有直接的关系。经济增长不是不重要,我们这样做实际上也是让人民群众对经济增长有更直接的感受,使经济增长有更高的质量,发展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如果统算一下,实现了“六保”的任务,特别是前“三保”,我们就会实现今年中国经济正增长。

  这段话表明,尽管全球经济今年可能大幅收缩,但中国仍然有信心实现今年经济的正增长。而实现正增长的路径,是让资金直达民生,让民众能够获得规模性政策红利。

  实际上,从“六保”任务的确定就可看出,经济发展资源向民生大幅倾斜,已不仅是以民为本治政理念的体现,而是已经上升为应对经济下行挑战的主方案。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出台的一系列财政方案和纾困措施,更是把保民生细化到了国家账单中。

  保民生的重中之重在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这“前三保”,这一思路在目前的政策安排里,已有多重凸显。

  今年安排的规模性政策资金中投入保就业的比例最高,再次体现了“保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理政思路。

  允许基层将规模性政策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和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政策扶持与打破条框限制相结合,无疑为更多的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提供了清源活水。

  保基本民生既是保生活,也是保消费。全国“两会”推出的规模性政策,把保就业的资金囊括进来,加上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的“两新一重”等投入,大约70%的资金用于直接支撑居民收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进一步而言,就是政府过紧日子,将省下的钱主要用于保百姓的钱袋子。保百姓的钱袋子,就能保住消费的经济引擎功能。从长远看,还有助于尽快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增加对外部不稳定因素的抗打击能力。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市场活力。而保市场主体,又特别强调保基层的中小微企业。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服务业企业增值税,延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等,这一系列政策虽然会导致财政收入下滑,但有助于为企业纾困、涵养税源,对市场来说,无异于放水养鱼。

  值得注意的是,为保市场主体,有关方面还将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让利,自然垄断性企业降价,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这实际上是把国有企业利润向中小微企业再分配。保证“民进”,确实是保市场活力的关键。

  实际上,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虽然目标不同,但有一条共同的逻辑主线,就是以民生为经济运行的基本盘。民生稳了,经济基本盘就稳了。有了这两个“稳”,加之中国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的潜力,今年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并重归长期稳定增长的轨道,确实可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