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封面报道

厄瓜多尔进口冻虾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

海关总署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源头管控;专家:冷冻食品成为新冠肺炎传染源的可能性非常小

2020年07月1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为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传入的风险,全国海关对进口冷链食品开展了新冠病毒风险监测。近期厄瓜多尔三家企业进口冻虾外包装、集装箱内壁检出新冠病毒。专家研判认为,检出结果不代表具有传染性,但反映出相关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目前海关总署已经暂停了23家境外肉类企业产品进口。

  

  新京报讯 昨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防范疫情输入风险、加强进口食品冷链监管有关信息举行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近期一些国家肉类水产品企业发生聚集性感染疫情,海关总署已暂停23家境外肉类企业产品进口。

  此外,近期厄瓜多尔三家企业进口冻虾外包装、集装箱内壁检出新冠病毒。专家研判认为,检出结果不代表具有传染性,但反映出相关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海关总署已暂停上述相关企业产品进口,对暂扣货物采取退货、销毁等处理措施。

  暂停23家境外肉类企业产品进口

  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表示,随着境外疫情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些国家“带疫复工”,冷链环节受污染的风险加大。为此,海关总署加强了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源头管控。

  据介绍,海关总署已要求向我国出口冷链食品的全部105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部门,督促输华食品生产企业完善食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做好预防措施,保证输华食品安全。

  同时,开展远程视频检查。重点检查境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监管责任落实情况,境外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以及境外官方和企业对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冠肺炎和食品安全有关指南的执行情况等。

  针对近期一些国家肉类水产品企业发生聚集性感染疫情,海关总署采取暂停其产品进口等措施。目前已经暂停了德国通内斯、美国泰森、巴西Agra、英国Tulip等23家境外肉类企业产品进口。

  “不少国家和企业积极配合,这23家企业当中有10家是根据中方的要求,由出口企业自主暂停对华出口。”毕克新说。

  海关对进口冷链食品开展新冠病毒监测

  据了解,为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传入的风险,全国海关对进口冷链食品开展了新冠病毒风险监测。近期厄瓜多尔三家企业进口冻虾外包装、集装箱内壁检出新冠病毒。

  对检出阳性的样本,经核酸序列分析并经专家研判,检测结果提示厄瓜多尔三家企业产品的集装箱环境、货物外包装存在被新冠病毒污染风险。专家研判认为,检出结果不代表具有传染性,但反映出相关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毕克新表示,为保护消费者健康,海关总署决定,自即日起暂停厄瓜多尔上述三家企业在华注册资格,暂停上述三家企业产品的进口,对暂扣的货物采取退货、销毁等处理措施。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经营司副司长党倩英表示,按照海关统筹安排,市场监管总局将指导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督促相关产品的经销商采取停止销售、下架封存、配合进口商做好产品召回等工作。

  毕克新表示,海关总署已将有关情况通报厄政府主管部门,请其就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并尽快向中方反馈。同时,请其进一步加强对输华食品企业的监管,保证输华食品安全。

  释疑1

  冷冻生鲜食品是否会传染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经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

  北京新发地市场突发疫情后,新冠病毒污染食品或食品包装,并在冷冻食品运输过程中留存和传播的问题引发高度关注。那么,冷冻水产品和冷藏肉类食品是否可能传播新冠病毒?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宁表示,基于相关权威机构观点和现有证据,冷冻食品成为新冠肺炎传染源的可能性非常小。

  她进一步解释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食品安全局、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组织和机构都有明确的观点,且观点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新冠病毒主要是经人的呼吸道、飞沫和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经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根据以往冠状病毒引发的疫病调查经验,没有通过食品消费向人类传播的案例发生。

  “到目前为止,尚无新冠病毒经食物传播的证据,全球确诊报告的1000多万病例、我国确诊报告的8万多病例也都没有因进食食品而出现病例的报道。”李宁表示。

  释疑2

  如何防范冷冻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

  我国正在制定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规范

  李宁说,我国针对冷冻食品的生产经营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相关的标准规范,作为生产经营企业,一定要遵照执行。

  她透露,国家卫健委正在组织制定关于冷链食品的生产经营卫生规范,对食品冷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都提出了具体的食品安全的规定,“这个规范的制定不仅仅针对新冠肺炎的预防,对全面提升食品冷链的卫生状况和预防疾病也是极其重要的。”

  李宁同时提醒,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如果周围的环境被新冠病毒污染,或者食品从业人员本身就是新冠病毒的感染者,都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

  为了避免和预防这种污染,疫情期间,食品从业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做好食品在生产加工销售环境和设施的卫生消毒,食品从业人员要加强自我的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当立刻离岗就诊并报告,千万不能带病从业。

  释疑3

  冷冻食品还可以放心食用吗?

  做好食品安全五点要求,就能放心吃

  李宁建议公众牢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做好食品安全的五点要求,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

  李宁提醒,食物在加工之前要认真清洗,清洗过程中要防止水花飞溅。食物要烧熟煮透,一般家中烹调温度即可杀灭新冠病毒,这对确保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同时,要生熟分开,用的容器,包括案板、刀具等都要注意,特别要注意的是处理生肉、生水产品等食品时,避免交叉污染。在烹调加工结束以后,对台面、容器、厨具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此外,消费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处理食物,包括包装材料的整个过程中,之前之后都要勤洗手,而且这个过程中要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

  “以上这几个方面的要求,如果消费者都做到位了,食物安全就能得到很好的保障,食品就可以放心食用。”李宁说。

  ■ 回应

  加强监管进口冷链食品符合国际规则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中方在充分和科学的风险评估基础上,对冷链食品加强监管,并对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同等适用,相关做法符合世贸组织规则要求。

  李兴乾表示,目前,全球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呼吁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联合发布的指南要求,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做好各项预防措施,严防出口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共保食品贸易安全。

  同时他呼吁共同遵守世贸组织规则,不采取不必要的贸易限制措施,一起努力维护国际贸易供应链安全稳定。

  针对有企业反映进口冷链食品通关慢的现象,李兴乾也给予了回应。

  他说,针对近期北京市发生的聚集性感染,有关部门在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定前提下,加强了生鲜冷链产品的新冠病毒风险监测。

  他表示,加强监管与通关便利并不矛盾,由于近期食品、农产品进口规模持续攀升,进口冷链食品集中到货量大,个别港口出现淤堵迹象,正协调有关部门提升贸易便利,在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管理的同时,减轻外贸企业经营压力,降低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新京报记者 许雯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