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县级市要办“钱学森科技大学”,可这校名不合规

2020年08月1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就算是为了致敬钱老,用“钱学森科技大学”命名也不合适,不仅有傍名人的舆论指责,还有不合规之嫌。

  近日,“钱学森科技大学”正在筹建的消息,赚足了公众舆论眼球。但恐怕光命名获批这环节,就得“打回重改”——以人名命名大学,要承受的可不只是“建高水平大学不必傍名人”的舆论指责,还有不合规之嫌。

  湖南浏阳要建“钱学森科技大学”,最早是《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提出的。

  地方筹建新的大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但与以往办新的大学主要为增加高等教育资源不同,现在地方层面新建大学,都希望“高起点”“高水平”。尤其是有些欠发达地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高起点”新建大学也契合公众期待。

  因此,作为县级市的浏阳,要筹建一所以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命名的科技大学,引起社会关注,也就在情理之中。

  但从现实效果看,这所大学是“成也这名字,败也这名字”,“成”是指成功吸引了公众眼球,学校还没建成名气先打响了;“败”是指,这校名十有八九通不过主管部门审批。

  “钱学森科技大学”命名能不能得到钱老家人同意,是个很重要因素。但就算家人同意了,也未必能过关,因为更大的难题在于,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并不允许以个人姓名命名大学。而将筹建的大学暂命名为钱学森科技大学,也暴露出高等教育规划缺乏足够的科学性。

  国内不少地方的本科院校,近年来热衷更名,从学院更名为大学,在校名中增加时髦的科技、文理、经贸等词汇,以为这可提高学校的档次。但很多更名行为反映了办学理念上的“迷失”:说白了,就是不清楚自己的办学定位,缺乏办学的特色。

  更进一步讲,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各地规划高等教育需要坚持科学性,重视内涵建设。“高起点”新建大学,校名当然也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困惑传统公办高校发展的体制与机制问题。

  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学校的筹办者也是没办法,在欠发达地区和小地方建大学,就要突破传统思维,借助名人效应、打名人牌。尴尬只尴尬在,钱老和浏阳没什么直接关系,所以有些牵强。

  请恕我对此看法无法苟同。依我看,如果是想借名人效应吸引关注,那就是十分有“传统特色”的追名逐利思维。那什么是现代思维?拿办学来说,就是要找准定位、特色办学。而欠发达地区和小地方规划高等教育发展,也该多去寻求办学制度的突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回答钱老“世纪之问”、培养更多人才的关键。

  话说回来,县级市想办大学,本身没什么不妥。国外不少知名大学就在小地方,甚至在镇上,比如耶鲁大学。这些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一流大学,源于学校的办学制度尤其是开放的办学理念与面向社会的募款体系。

  国内这方面,西湖大学可资参照。2018年,西湖大学成立,最初舆论关注是因为施一公担任校长等,但此后的焦点,则是该校采取基金会办学模式,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这路子就走对了。说白了,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国内新建的大学,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抑或是中外合作办学,都不能满足于新增一所与传统高校一样办学模式的大学,而要在办学制度上进行探索、突破。

  比起在拿名人名字命名上下功夫,筹办者或许该更多地想想这些,包括办学定位是什么、要实行怎样的学校治理——这些可比学校命名重要多了。

  □熊丙奇(教育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