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不止八佰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不止八佰

导演管虎接受新京报专访:尽可能选择本土团队全程制作,是中国电影工业化必经之路

“希望《八佰》多少年以后回头看,都有价值”

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管虎在大银幕上还原出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悲壮与残酷。
用现代拆迁社区做出的战争废墟场景。

  战争片类型在国内票房其实是有天花板的。《八佰》开机前,好莱坞战争片《血战钢锯岭》于2016年末在中国内地上映,票房虽然只有4.25亿元却口碑很高,这给了管虎信心。战争片就像一个情结一样,在管虎心中挥之不去,一定要拍个留得下来的战争片,“多少年以后回头看,还有价值,还能留下来,这就是我最开始想做的事”。

  抗战时期“八百壮士”驻守四行仓库的故事很悲壮。国产经典影片《甲午风云》(1962)结尾的画面经常萦绕在管虎脑海:“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命令全舰列队开足马力撞向日军吉野号,却被敌人的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管虎永远记着这个情节,那种民族屈辱感深深地击中了他。管虎和剧组经过多年详细筹划,在苏州某地几乎原比例复制出四行仓库、苏州河和多处战场,用众多敬业演员,相当于好几个剧组体量的灯光和子弹点,在大银幕上精准还原出“八百壮士”的英勇不屈和悲壮。

  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导演管虎、美术指导林木,听他们讲述电影创作的幕后故事。

  《八佰》历经八年

  2012年

  管虎已经写出当时还叫《八百壮士》的剧本。

  2013年

  《八佰》正式立项,当时管虎刚拍完《厨子戏子痞子》,他和该片制片人朱文玖,以及在《杀生》中合作过的美术指导林木等,开始第一次筹备《八佰》。剧组成立之初,管虎和主创们就已经打算不能完全依靠CG,必须还原1937年苏州河两岸的原貌。管虎简单建了一个组并做出苏州河两岸布局概念图,但空前宏大的外景制作和巨大的经费问题,令很多想投资这部非常规战争片的老板望而生畏,在筹备了两个月后,该项目被搁置。

  2015年

  收拾好失落情绪的管虎于2014年底执导了《老炮儿》,2015年在《老炮儿》的庆功宴上,制片人朱文玖从华谊一位高管处得知华谊在苏州有块地后,立刻与华谊联系合作。华谊答应在苏州实景搭建四行仓库和苏州河等重要场景,并决定投资该项目。

  2016年下半年

  《八佰》项目重启。剧组开始在苏州实景搭建拍摄场地。

  2017年1月

  原计划在苏州开机,但地基却下沉了,只能全部拆了重盖。开机时间被推迟,不仅如此,有些演员因为档期问题也解约了,电影再度搁置。

  2017年9月9日

  《八佰》最终在苏州开机。

  2018年4月28日

  在历时230天的拍摄后,《八佰》正式杀青。

  2019年6月15日

  原定于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开幕片的《八佰》,因技术原因取消放映。

  2020年8月21日

  《八佰》在全国上映。

  制作

  只要下足功夫,能差哪去!

  在《八佰》230天拍摄的过程中,管虎表示,最大的困难就是第一次面对电影工业化,不过这个难题在电影拍摄前就已经大部分解决了。2009年管虎拍《斗牛》时,每天在片场能走10公里,但在《八佰》的拍摄现场,管虎每天只走2000步,坐在监视器前基本不动,已经专业化的幕后团队在前期帮了大忙。

  《八佰》的拍摄现场与以往经验不同,演员基本不会在现场提出自己对角色的想法,因为每个演员有一年左右时间来融入到角色中,现场反而没话,更多的是华彩,在原来谈好的基础之上,有些新的变通。比如羊拐(王千源饰)和老铁(姜武饰)的一场告别戏,原本不是成片中呈现的那样,两位演员开拍前琢磨了一下,没有告诉导演,直接拍,羊拐对电梯里的老铁说:“送你一程。”这个生动的临场反应令管虎叫好。

  1:1实景搭建出苏州河南北岸的建筑,在当时被看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管虎形容这有点像做一个大的土木工程,他不是导演,更像一个工程监理。但随着工程的推进,他觉得这是中国电影在工业化道路上必不可少的步骤。

  像《八佰》这样的重工业项目,管虎最初也想请好莱坞等国外团队帮忙,但最终选择的基本都是本土团队。管虎自豪地说,谁能想到片中的烟火爆炸用的是八一厂的。为了达到好的效果,子弹打进不同物体的状态,炸弹爆炸的效果等,都要做实验去测试,“只要下足功夫,其实你又能差哪去!”在《斗牛》中管虎也拍过一些战争戏,但与《八佰》中的战争戏不可同日而语,后者有很多攻坚战,烈度更大,并且战争戏全部都是顺拍,因为只有拍完前面,你才能知道墙上的弹孔打成什么样,后面的戏才知道如何拍。

  剧本

  采用群像叙事都是主角

  《八佰》最早的剧本仅停留在热血、英雄、壮士这些层面上,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管虎想让故事上升到精神、社会学,甚至哲学层面。管虎在叙事上,他没有选择上帝万能视角,将抗战军队和日军两边的情况都展现给观众,而是随着逃兵的视角进入到四行仓库中,更身临其境,不过损失的是常规拍摄中的战争大场面。传统的战争片,一般都有主角,但管虎在《八佰》中选择了群像叙事,没有主角,或者说都是主角。这种反类型对电影来说是一个挑战。管虎曾担心因为片子里全是明星,很多演员只露了一脸,大家会不会有意见。结果整个拍摄非常顺利,这些演员拿着最少的钱,花了最长的时间,没有任何怨言。

  在搜集历史资料时,最让管虎头疼的是“历史就像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同一个历史事件会出现各种不同说法,调研得越深越产生疑惑,最后只能采信大多数认可的历史事实。比如杨惠敏送旗,有的资料说她不是渡河过去的,还有的资料说她送的旗很小,第二天升起来的不是她的旗,是一个商人送的。

  在剧本创作上,《八佰》里面填充的血肉不断丰富。因为《八佰》涉及工程量浩大的实景搭建,而很多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与场景相对应的。所以,《八佰》的剧本在筹备期间一直在根据场景的设计来做相应调整。

  数读

  1:1复制四行仓库

  剧组在苏州某地按照1:1的比例复制了“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的南墙和西墙,在设计上几乎完全还原当年的四行仓库,经得起历史的推敲。而北墙和东墙的图片资料特别少,因为苏州河北岸是一个对敌的战场,林木把四行仓库想象成一个易守难攻的堡垒。资料组就找了一些风格更扎实的东欧建筑,包括切尔诺贝利的一些库房效果作为参考,融合到了仓库北面的设计当中。所以整个四行仓库的外部设计,一半是完全还原,另一半做了一些夸张的强化。

  200米苏州河划分地狱天堂

  剧组共完成了68栋建筑、30多万平方米的搭建,并挖出一条长达200米的“苏州河”。

  《八佰》中出现的大量建筑,不但从美术的角度要尽可能承担最大的戏剧空间和叙事可能性,而且从建筑学方面来说,在承重和设计理念上也必须符合真实的居住条件。美术部门与建筑设计部门两个不同行当经常要在现场反复沟通和修改各种设计方案。林木记得施工图纸好像有700页,厚得像一堵矮墙。

  美术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南岸临河的建筑大多以两层的民房为主,不是租界中心,没有那么繁华。这与最初美术组和导演管虎的创作理念有点偏差,他们的思路是想营造苏州河“北岸战场悲壮惨烈,南岸租界歌舞升平”的戏剧分界点,强化一个是地狱,一个是天堂的反差。最终,美术组摒弃了对于历史原始记录的方式,还是按照最初的创作理念,有意把大上海最繁华的元素借用到这里,用管虎的话说,就是把南岸租界打造成“东方梦巴黎”。

  50000个子弹炸点数量 能拍十部电视剧

  为了营造出真实的战争场面,剧组共烧掉300多公斤烟油和近5吨的旧报纸,地面布置近50000个子弹炸点,相当于十部大电视剧的量,平均一个镜头700个子弹点。还原了一个硝烟弥漫、炮火四起、短兵相接的真实战场。

  2000名化妆师 近5000名群演精准还原社会缩影

  剧组最多的时候有将近2000名化妆师,本身的化妆师主要负责战争戏涉及的大量硝烟妆,其余的化妆师来自90个化妆学校,他们主要负责为南岸租界区的群像化妆。

  影片中群戏场面很多,最大的场面有3000名-5000名演员和群演参与。在美术造型上,为了让南岸的群演真的像生活在1937年的上海,美术组让每个群演都设定好身份,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会在这里,看到对岸发生的一切,是什么反应等等,都要给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性,这样展现出来的气质就不一样了。副导演还在网上提前一年征召律师、画家等各种不同职业,苏州河南岸街边画画的群演,就是从上海的一个美术学院里找来的教授,本色出演。“我不太希望把上海车墩或北影厂门口的群演拉来,换上衣服,喊两句口号,走两步,衣服也不合适,吃完盒饭就走了,那样完成不了这部电影。”管虎说。

  300颗照明弹 2400盏台灯打造视觉高潮

  摄影指导曹郁在摄影上用“光和影”表达诗意。为了呈现出最好的视觉效果,确保画面真实感的同时凸显美学价值,摄影指导曹郁在片场架设2400多盏台灯来配合不同的镜头。剧组灯光部门的电线加起来有50公里长,连起来的长度都快赶上从苏州拍摄基地到上海一半的距离了。

  《八佰》结尾的冲桥段落是全片视觉性的高潮点和精神化的象征之一,在光线设计上要有写意的感觉,就用了很多照明弹。最开始筹备的时候,剧组搞技术科研做照明弹,甚至动用了军工厂,制作时间很紧张,只做出了300颗,这场戏光照明弹就花了一百多万。灯光团队又研发了一组闪光灯,再结合照明弹,才把这场戏完整展现出来。

  花絮

  借用拆迁的社区改造场景

  《八佰》有个场景发生在影片开篇,一群逃兵在一片废墟上与日军遭遇,这个场景在片中体量很大,要展现出溃败局面和战争残酷,并且这场战争发生在城市边缘,林木在美术上力求让战争更具有城市化特征,他经过大胆设想后向导演提议,找一片正在拆迁的社区,借用拆迁来改造成开场的场景。管虎竟然同意了。

  当时得知宁波有一个社区正在拆迁,美术组立马去勘测,发现空间布局可以利用,时机也恰到好处,正好拆了一半,再晚半个月楼房估计已经平了。美术组赶紧叫停拆迁,当地市政府也给了很大支持,暂停了拆迁工程。

  这估计是国内首例拿真楼盘拆成电影废墟的场景,完全没有任何经验。但这里毕竟是一个现代社区,外挂空调机处处穿帮,改造量非常大。美术组先是对楼体进行航拍和基础测绘,在三维场景里还原建筑模型,然后用三维预想了拆除后的样子,再参照设计指挥工程车拆迁臂修理楼房,哪些楼要拆一半,哪些楼只能拆三分之一,都要根据设计去拆,而不是全部摧毁。

  B02-B08专题采写/新京报记者 滕朝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