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深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深读

对话光盘行动发起人徐志军,2013年发起“光盘行动”至今

“理性光盘不要走形式”

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2017年9月2日,武汉大学教授张祖勋院士(前排左二)和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谭述森院士(前排右二)参加徐志军(后排右二)组织的光盘行动。受访者供图

  2012年开始,徐志军坚持在微博晒“光盘”照片成为“网红”,并于2013年1月倡导发起“光盘行动”。

  近期,在中央号召下,制止餐饮浪费成为社会主流风气,徐志军的“光盘行动”也引发更多关注。徐志军说:“光盘行动倡导‘理性光盘’,不是‘硬撑式光盘’,要做到‘理性’,就要从数量+结构上下功夫。”

  从晒“光盘”照片到组织集体“光盘”

  新京报:你什么时候开始“光盘”的,为什么想到在微博上晒照片?

  徐志军:其实吃饭“光盘”本就是我生活中的一个习惯,我也一直教导孩子每顿饭都要吃干净。2012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我第一次晒“光盘”。这是因为之前央视“新闻1+1”播出了一集“奢侈的垃圾”,就餐之前是盛宴,就餐之后变“剩宴”,我看过之后深有感触。4月22日这一天,我把视频截图和吃光的盘子的照片做成了一条长微博,并呼吁:珍惜资源别成口号,就拿餐桌浪费开刀。

  新京报:刚开始发“光盘”照片时,有网友关注吗?

  徐志军:当时并没有引发社会关注,有一些网友响应,但更多的是质疑我作秀。2012年12月4日中央八项规定公布之前,餐饮浪费的现象非常普遍,让人触目惊心。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孤独的行者”。

  但我一直坚持发“光盘”,刚开始影响的都是身边的人。中央八项规定公布后,2013年1月16日、17日两天,我再次在微博倡导“光盘行动”,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及网友积极支持响应。在党中央制定出台八项规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大背景下,“光盘”迅速成了流行语,拒绝“剩宴”的理念被更多人接受。

  新京报:除了晒照片,你还通过哪些方式推广“光盘”?

  徐志军:在微博晒“光盘”一段时间后,有些网友质疑:一个人吃饭,“光盘”很容易,难的是一群人集体餐“光盘”。所以我就有了微博约饭的想法:每个人点1-2道最爱吃的菜,前提是全部吃掉,然后由我来买单。

  那段时间,微博“约架”的挺多,但微博“约饭光盘”还是第一个,大家觉得挺新奇。第一次微博约饭是2012年7月15日,那天是个周末,我就想搞个活动来推动“光盘”。当时微博上报名的有十几人,最后来了四五人,这样就有了第一次聚餐“光盘”。之后我又组织了很多次微博约饭,一起“光盘”。我在西藏工作了3年,一共组织147场集体“光盘”活动,规则很简单:大家吃简餐,讲故事,一起“光盘”。这说明,只要大家有意识,行动不难。

  新京报:你2013年发起“光盘行动”,至今有7年多了,成效如何?

  徐志军:从2013年发起光盘行动,我除了在微博发“光盘”照片,还组织了微博约饭、发起“光盘”挑战等,相关微博总计7万多条。

  关于成果,我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了“光盘”的理念。不少网友从最开始的质疑,到响应,后来成为推动“光盘行动”的环保达人,他们把每一次家庭聚餐、同事聚餐,当成一场行动。

  “光盘行动”还是一个经济行为。我工作的中国自然资源报社的食堂,自2013年实行“光盘行动”以后,垃圾大幅度减少;由于浪费少了,食堂进货的菜也买得少了。因为节约各方面效益比较好,厨师和服务员的工资每个人大概提高了300元。

  群体性聚餐可“N+1” 三分荤菜、七分素菜

  新京报:餐饮浪费的“重灾区”是群体性聚餐,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

  徐志军:我的经验是总量“N+1”,结构“三七开”,确保既要吃饱,也要吃好。具体说,“N+1”是一个相对理性的数量,比如4个人就餐,可以点5个菜。现在有的地方倡议“N-1”“N-2”,我认为很难推行。“光盘”不是目的,不能饿着肚子去“光盘”。结构“三七开”,即三分荤菜、七分素菜。这也是比较健康的膳食比例。我坚持“光盘”8年多,体重从90公斤减到72公斤。每一份进嘴的食物都经过了选择,总量控制、荤素搭配,不瘦也难。

  另外,就餐时尽量用公筷,能分餐的分餐,遇到特别客气的东道主,吃不完就打包。但我认为打包只是一个补救措施,很多打包回家的最后还是浪费了,打包盒、打包袋还会造成资源的二次污染。我并不提倡打包带走。

  新京报:有些地方的餐厅要求食客餐前称体重,按体重点餐;还有餐厅规定,食客有剩菜就扣服务员绩效。对这些“奇葩规定”,你怎么看?

  徐志军:创新推动厉行节约值得鼓励,但过火、越界就容易落入形式主义。推广“光盘行动”不要走形式,同时不要寄希望于浪费的垃圾都能够一步归零,减少浪费没有止境,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一步一步来,达到理性“光盘”。

  另外,新时代推广“光盘行动”也要有新方式。比如与区块链技术结合,一人发起、全网广播、交叉验证、共同记账,就比较适合用到“光盘挑战”和“光盘行动”的推广上;推出微信小程序“光盘”打卡有奖励等,用一些新技术、新手段,把“光盘行动”做得更有趣。让大家觉得“光盘”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在趣味中一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最终把“要我光盘”变成“我要光盘”。

  新京报:有网友认为,公款消费、商务宴请应该带头践行“光盘行动”,因为老百姓日常餐饮消费都是花自己的钱,会心疼。你怎么看?

  徐志军:用餐不用自己花钱时,节约会很难。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餐桌浪费中,公款消费和商务宴请占80%。我2013年就建议取消餐饮发票来遏制餐桌浪费,现在仍然认为这个建议是可行的。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每年贡献1000亿元税收,但同时每年餐桌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取消餐饮发票,虽然损失了1000亿元税收,但这不仅让利于民,让企业享受减税,也把就餐变成自己付费的一种行动。当所有人就餐都是自己掏钱,“光盘”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习惯。

  为了“光盘”硬撑着吃完是不可取的

  新京报:2013年,中央发出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今年8月,中央再次提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你怎么看?

  徐志军:这些年我推广“光盘行动”,目标也发生了变化。2013年,提“光盘”更多是养成节约美德;现在,“光盘行动”是践行“两山”理念、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全民行动。自觉“光盘”也是减少浪费、减少资源压力和垃圾处理压力,核心还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新京报:想要长久地执行“光盘行动”,你认为该怎么做?

  徐志军:我认为,倡导“光盘行动”不能侵犯公民的私权。我们没法干涉每一个人的行为,但可以用宣传教育和每个人的行动,让大家接受这种理念,最后实现理性“光盘”、自觉“光盘”、轻松“光盘”。

  不把“光盘”当成一种压力,明明吃不下了,为了“光盘”硬撑着吃完,这是不可取的。用之有节,取之有度。核心还是管住嘴,通过“光盘”实现自律。

  不要寄希望于浪费的垃圾都能够一步归零,减少浪费没有止境,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一步一步来,达到理性“光盘”。——徐志军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