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一些地方与其盲目跟风,不考虑实际情况,把大量资金花在名人身上,还不如认真梳理本地特色和优势产业来得实在。
请名人直播带货,也要算算经济账。8月28日,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少数贫困地区请名人直播带货,但请名人的支出和销售额成反比,“花了几十万、上百万,最后直播带货的销售额才小几十万,这个账怎么也算不过来。”他说,这方面也是教训,也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业态,直播带货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今年疫情以来更是呈井喷式发展,各类零售企业,明星、大V、企业家纷纷入场。这其间,一些地区,或由市长、县长、区长现身说法,或请名人直播带货,这些积极的努力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拓宽了偏远地区的销售渠道,不少一向藏在“深闺”里的农产品,开始飞向千家万户。比如,武汉解封首日,武汉市副市长李强和企业家、达人推介周黑鸭等武汉特色产品,带货总销售额达1793万元。
不过,也要注意到,名人直播带货不管人气多旺、氛围多浓,总归还是在做市场营销、做产品推广。既然这是一门生意,是一种市场行为,就不能大手大脚、粗放经营,就要算算投入产出账。名人社会关注度高,自带流量,但地方动辄为此投入几十万、上百万,如果入不敷出,或者干脆只是花钱买吆喝,则这样的生意并不值得鼓励。
贫困地区资金本来紧张,困难群众帮扶、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项目等,哪个地方都需要花钱。与其盲目跟风,不考虑实际情况,把大量资金花在名人身上,还不如认真梳理本地特色和优势产业来得实在。比如,可以在产业扶持、品牌培育、工业设计、产业链延伸,甚至“进村一公里”等方面下更大力气。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应通过诸如名人直播带货等方式提升地方知名度,而是凡事均有轻重缓急,说到底,直播带货的根本还是在于“货”。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个别贫困县连个像样的产品都没有,苹果、蘑菇等农产品连包装都不过关。如此情形下,即便找来名人带货,又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未能接入市场体系并从中分润。这也是很多贫困地区努力推销自己,加快融入市场的重要驱动力。而作为电商销售的一种,直播带货不失为一种有效营销模式,而且很有可能实现常态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贫困地区走向市场并不能完全离开直播带货。但可以多一些方向性规划,多一些精细化设计,多一些细水长流。
首先,要杜绝以政府为主导的“大呼隆”做法。政府只需传递出鼓励市场发展的信号,比如通过市长、县长、区长带货起到倡导之功,但没有必要介入微观经济,更不能在利用行政力量搞强行摊派中走向市场化的反面。另外,要放手培育市场主体和知名品牌,通过强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做大市场的基本面,增加经济的柔韧度。
具体而言,地方要加大直播电商人才的培养,发展壮大农村直播电商产业群。在这方面,山东、广东、浙江、四川等多地已陆续出台了直播发展行动方案。其中,广州更明确提出要培育农村直播人才,开展直播技能培训,提升农户直播操作、运营技能。今年5月,浙江省义乌市人社局也向19名“带货网红”颁发了全省首批电商直播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总之,地方政府敢于尝试新事物、乐于拥抱新经济,千方百计为经济发展想办法、找渠道,当然是好事,但好事也要办好,要按照经济规律去办,要算经济账。唯此,才能让地方持续获得资源支持,并把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效应,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