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头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1:头版
下一篇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154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薛其坤胡伟武获北京科技最高奖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首次颁发“人物奖”;奖金标准调整,最高奖300万元/人

2020年09月1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胡伟武(资料图)。龙芯中科供图
薛其坤(资料图)。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供图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与计算机领域专家、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伟武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最高奖。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首次设立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这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自2002年颁布以来,首次设立“人物奖”。

  新京报讯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9月10日举行。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与计算机领域专家、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伟武荣获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摘得北京科学技术最高奖桂冠。记者了解到,这也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首次颁发“人物奖”。

  11人获颁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首次设立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这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自2002年颁布以来,首次设立“人物奖”。三个“人物奖”对增强科研工作者的获得感、责任感与使命感,突出科技奖励的人才价值导向有重要意义。

  其中,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旨在奖励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或者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重大突破,创造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或生态环境效益的个人。

  此次,薛其坤和胡伟武2人荣获突出贡献中关村奖;北京大学研究员文再文等6人荣获杰出青年中关村奖;乔斯特·乔纳斯等3人荣获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记者了解到,首届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涌现了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青年才俊。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射频工程中心总经理陈鹏,是杰出青年中关村奖获得者之一。他带领团队开发的射频等离子系统成功应用于国产刻蚀和PVD设备,并实现量产,相关设备已进入我国中芯国际等主要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打破了国外垄断。

  154项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大奖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首次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分别旨在奖励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做出重大技术发明、完成和应用推广创新性科技成果,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此次共154项成果获奖,包括自然科学奖15项,技术发明奖1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27项。

  近年来,北京超前谋划、积极部署基础前沿研究,探索了多个“首创”。此次,由清华大学程功教授主持完成的“蚊媒病毒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项目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果首次证实NS1蛋白是辅助病毒感染蚊虫的关键因子,阐明登革病毒传播的分子机制,揭示了寨卡病毒突然暴发的主因,为重要蚊媒病毒的防治提供了生物学基础,并利用鉴定出的病毒感染因子作为药物研发的干预靶点,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疫苗设计思路,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手段。

  自主创新驱动了企业发展。记者注意到,此次颁发的面向产业的获奖项目中,企业主持完成的项目有56项,占比40.3%。

  此外,记者获悉,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突出贡献中关村奖300万元/人,杰出青年中关村奖50万元/人,全部属获奖人个人所得;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00万元/项,一等奖50万元/项,二等奖20万元/项。

  薛其坤 突出贡献中关村奖获得者

  中国实验室有了诺奖级发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是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2013年,他带领团队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我国物理学家在过去40多年发现的最重要的全新物理效应,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学术影响。

  解释这个复杂的难题,薛其坤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1980年,德国科学家发现的量子霍尔效应,在强磁场的驱动下,电子像高速公路的汽车一样,分道行驶,可以大大降低电子器件的能耗。我国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不加磁场的条件下就可以实现电子的‘高速公路’、电子的有序运动,为发展低能耗电子器件、拓扑量子计算等未来的信息技术奠定了基础。”

  课题组于2013年将项目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得到了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高度评价——“这是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2019年1月,“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7年,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发起成立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薛其坤任院长。“如果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重大科技创新的突破,量子院的成立则是重大自主创新的探索。”薛其坤说,他和全院科技人员正在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目标就是将量子院建设成为中国量子信息技术的核心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薛其坤今年还获得了2020年度菲列兹·伦敦奖,这是国际公认的低温物理领域最高奖。

  【声音】

  中国科学家要不负使命

  我内心始终有一种信念,中国的科学家要不负使命,穷其一生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新时代的开启,意味着我国科技创新进入了无比宝贵的创新时期,北京市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为首都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我会把获得突出贡献中关村奖这一崇高荣誉作为全新起点,不负使命、砥砺前行。

  胡伟武 突出贡献中关村奖获得者

  主持研制“龙芯”系列芯片

  胡伟武是著名的计算机领域专家,任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我国第一颗通用处理器龙芯的总设计师。他坚持自主研发,主持研制了“龙芯”系列芯片,实现了我国CPU关键技术的突破。

  上世纪90年代末,通用计算机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国内诞生了一批通用计算机生产企业,但最关键的CPU芯片全部依赖进口。“中国芯”龙芯的孕育始于2001年,32岁的胡伟武在中科院计算所组建了课题组,开始了自主CPU的研制。

  2002年8月10日6时08分,“login:”的字样如约出现在安装了“龙芯1号”CPU的计算机屏幕上,一阵欢呼声从中科院计算所北楼105房间传出。这标志着我国已初步掌握当代CPU关键设计制造技术。十年间,胡伟武带领团队在计算所里进行技术积累。

  2010年,胡伟武带领“龙芯”团队从课题组转型成立公司,他担任龙芯中科总裁,“龙芯”从研发走向产业化。2014年、2015年,“龙芯”进入销售快速增长阶段。

  经过20年的积累,“龙芯”CPU的研发和应用取得很大发展。胡伟武将其概括为三点:“一是性能不断提高,正在逼近市场主流产品的水平;二是在电子政务、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得到批量应用,产品成熟度不断提高;三是基于‘龙芯’产品初步形成了包括几千家企业的自主信息产业生态。”

  今年,胡伟武团队最新研发的5000系列CPU将采用12纳米工艺,预计单核通用CPU的性能较前一代产品提高50%,达到市场主流CPU产品的水平。胡伟武期待,2023年起,“龙芯”CPU可以参与开放市场和海外市场的竞争。

  【声音】

  通过自主创新打破垄断

  我们这一代计算机人自主化的基因来自第一代计算机人的传承,市场化的本领则向第二代计算机人学习。我们将通过自主创新,在开放的情况下打破垄断。作为在北京中关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计算机人,我们将继承和发扬前辈精神,集聚关键软硬件产业资源,在中关村形成自主信息产业链条,营造自主信息产业生态,为北京市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建立自主创新的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而奋斗。

  新京报记者 张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