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拜托,“大材小用论”已经过时了

2020年10月01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来论

  

  连日来,“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的消息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当然,现在网友们都知道了“此辅警非彼辅警”,这位博士后缪元颖是成都高新区公安分局聘用的专家型人才,他从事的工作是法医物证检验,与本身生物学的专业也高度相关。

  这么一解释,不少网友接受了“博士后当辅警”不是“大材小用”的说法,但我想说的是,如果这位博士后真的是网友们想象中的“辅警”呢?是不是就坐实了“大材小用论”?

  不得不说,在大学毕业生进行市场化就业已经20多年后,所谓“大材小用论”真的已经过时了。这已经不是“计划就业”的时代,没有什么“包分配”的概念了,而充分的市场化就业会实现人才的最优化配置。在此背景下,还用“计划就业”的视角去评价“市场化就业”的选择结果,只是旁观者以此“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首先,高学历者就是“大材”吗?学历只是评价人才的一方面因素,与高学历是“大材”对应,低学历不就变为了“小材”吗?用学历来评价人才,本就有失偏颇。

  至于“小用”,谁说从事普通工作,就是“小用”?只要没有他人强迫,选择一项工作是综合个体因素和市场因素决定的,那就是人尽其用。

  本质上,认为所谓的“大材”就得有所谓的“大用”,就是“计划就业观”,可这样的“计划就业”观点,早已被实践证明并不能形成人才的最优化配置。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评价“材”,不能只看学历,而必须综合评价人才的能力;而评价“用”,不能再用传统的世俗观念,要看人才自身的自主选择。只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的职业,就谈不上“大材小用”。

  □熊丙奇(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