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内蒙古挂职扶贫两年,蔡超愈发意识到,健康扶贫绝不是送医上门这么简单。特殊地理条件下医疗资源的匮乏、百姓健康观念的缺乏,都无形加剧了因病致贫的恶性循环。
两年中,他组织公益活动,争取国际资源为唇腭裂孩子提供帮助;通过100多场授课培训,提高当地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水平;还成立了一所“健康大学”,一边为当地居民产出医学科普作品,一边打造健康促进领域的“明星医生”,为科普队伍不断培养人才。
还唇腭裂孩子一个微笑
2017年3月,时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的蔡超接到前往内蒙古挂职扶贫的任务,走时,正读高一的孩子宽慰他,“我自己管好自己,你忙你的工作。”
蔡超挂职担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的科室之一是口腔科,不久后他发现,科室接诊的唇腭裂孩子格外多。
12岁的尼尼(化名)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西南部乌审旗,外形的畸形让尼尼打小就自卑。唇腭裂手术费用在2万-3万元不等,因家中拮据,一直没有治疗。
蔡超开始筹集资源,为唇腭裂的贫困孩子提供帮助。当时没有单独的医疗扶贫款,他找到国际组织,借助慈善基金发起两次“微笑行动”。尼尼就是受到帮助的孩子之一。经过唇裂修补术后,尼尼第二天就开始和医务人员说话,回到家中,性格也变得开朗许多。
2017年-2019年,来自美国、英国、瑞典、菲律宾及北京、上海的三十多名专家学者参与到微笑行动中,共筛查患者200多名,手术治疗100多人,受益贫困家庭100多个。
为偏远贫困户送医上门
抵达内蒙古不久,蔡超就开始调研、下乡,先是在呼和浩特及周边,然后拓展到乌兰察布、兴安盟、通辽等地区。
在兴安盟扶贫点,一位三十来岁的小伙子患上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并股骨头坏死,长期瘫痪在床。蔡超协调将小伙子收治入院,免费做了手术,康复后,当地医院还帮他找了一份厨师的工作,使他得以脱贫。
调研中,蔡超意识到,当地医疗队伍不断进步,才是解决因病返贫的可持续之道。之后,蔡超一边带着医疗队下乡,义诊、手术、“送医上门”,一边将自己多年的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心得总结成课程,为当地医院、医联体、学会授课。结合当地传染病特点,举办全国护理感染性疾病学习班和研讨会,为扶贫地区医院培训了300多名护理骨干。
2018年,蔡超发起创办了内蒙古自治区健康大学,受聘为常务副校长。学校的建立有两个初衷,一是为老百姓持续发布可靠的医学科普内容,提高其健康素养;二是打造更多“网红”医生,教会他们用通俗的语言传播专业的医学知识,充实当地的科普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健康大学线下授课92场,基层巡讲37场……受众人数共计150余万。科普的内容涵盖心脑血管疾病、出生缺陷等常见疾病。
■ 对话
尽量多地留下医疗火种
新京报:你觉得医疗扶贫最重要的是什么?
蔡超:除了尽可能为当地的居民提供救治,更重要的是留下一些带不走的东西。比如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能力水平,提高当地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再加上对口帮扶、资金投入等,全方位去做,才能真正实现医疗帮扶。
新京报:挂职期间做了很多事,哪一件让你最有成就感?
蔡超:都挺有成就感的。我一个人肯定解决不了一整个区域的医疗帮扶,所以我会尽量多做尝试,多留下一些平台、一些火种,哪怕我回到了北京,这些资源也能生根发芽,为当地老百姓的健康带来帮助。
新京报记者 戴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