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娱乐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娱乐周刊

每完成一部主旋律就像一次产业升级

2020年11月06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吴京、管虎和张译在讨论《金刚川》剧本。
《我和我的祖国》获得口碑和票房上巨大成功。
张一白导演认为“中国速度”的背后离不开成熟电影产业的支持。

  映后感悟

  “超出预期”、“比想象中的好”,不少亲历这几部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者总是在为团队们团结起来用“中国速度”做出来的影片感到骄傲,伴随着一部部优秀的主旋律作品走进中国影市,越来越多观众对这个类型电影充满期待,也越来越为中国电影日渐成熟的电影工业感到骄傲。

  需要热情,更需要成熟产业体系支持

  从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国》到今年的《我和我的家乡》,张一白感慨颇深。对如今业内都在探讨的“中国速度”,他认为这四个字,还是得取决于有没有成熟电影产业体系的支持,有没有成熟团队与成熟导演的努力和拼命,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主创的热情、团队的协作、产业的支持”,这三个是能不能实现中国速度的必要因素。

  《我和我的祖国》无论票房成绩或是观众口碑均取得了主旋律电影新的成功,并形成全民的观影热潮。在大半年时间内孵化出来的作品,多少人在做之前都认为是很难完成的任务,但张一白说做这样的片子本身其实没有那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旦接到任务,在制作剧本的时候同时进行相应的工作的开展。中国电影整个产业体系梳理得比较明确,在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下建立的项目,加之每位导演具有的丰富经验,建立起相应的成熟团队,同时每个参与者都有想参与创作的热情,这些要素一有,其实在制片层面上来说真的不算难。”张一白表示,如果非要说最难处理的一般都是在创作上,台词如何打磨,剧作如何精彩,这才是永远需要精益求精的方面。

  要靠人、靠经验。没什么不可能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拍摄,剧本打磨时间不超过三个月的《一点就到家》,也给了编剧张冀太多意想不到。采访中,他反复提到“时间非常之紧,非常之赶”,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与紧张感下保证效率,对此他深有感悟:“《一点就到家》是我截至目前编剧的项目中最快的一个。有些时候能在这么紧张的环境压力下把一个片子做成,你真能体会到团结有多重要。这些年,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初具规模,国产电影对人员的培养、对市场的开发上都一点点打造出自己的地位,人也在创作实践中锻炼出来,这是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最终需要靠人、靠经验。”“电影人、电影工业、观众都跟着国产电影的创作者一起成长,例如香港导演和内地演员的融合度也非常高,大家都互相贡献着经验和力量,电影市场还是要靠电影人,没什么不可能的,创作者最高兴的还是你的电影被观众喜欢。”

  而中国速度这个概念在张冀看来,越拍越快的时代要保证质量可靠,目前的环境下也是需要拍这样的电影,也需要用这种速度拍电影。对于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每个环节完成好自己的分内工作。“诚然,压力是非常大的,压力下要找到相应的应对方式,例如《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相遇》剧作,很大的先决条件是在创作上、表达上与导演达成共识,这样能比较快、比较稳地去执行。”张冀说,中国速度能成功的基础还在于要有创作基础,在人物上尽量真诚,他回忆在创作《相遇》时,仅是搜集资料就让他非常感动,似乎被带到六十年代一对普通情侣面前:“要进入到特定历史年代的现场,进入到普通人的身上,他们平凡也有不平凡的经历。成功的主旋律之所以成功,最重要是体现到人性上的。”

  每一步都要特别清晰、高效地进行

  《金刚川》在开机之前,剧组的主创前往丹东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摄影指导罗攀感受很深刻,“当时我的感想就是,不管是多少人来做这个事情,也不管你怎么去定义这次创作。在抗美援朝的那个年代,至少这些战士们洒过鲜血,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比起这些,我们大家为这个电影付出的汗水与疲惫,根本就是不值得一提的事情。那既然这样你没有理由不把它拍好,也应该、必须把它拍下来。”罗攀觉得《金刚川》超出了预期,可能在战争反思的描写方面有些遗憾,但这么短的一个时间内,这么多优秀的创作人员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色还不错,也对得起观众就很满足了。

  赵宁宇表示现在华语电影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成熟,这样才让主创团队有基础来实现这个谁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金刚川》的每一步都要特别清晰、高效地进行,这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度”制作真的不会有紧张和压力吗?赵宁宇对这样的问题总是摇摇手说“不会”:“如果有压力和紧张就不会干了,国家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不是随便就能够答应的,如果答应,一定要有把握。”回想拍摄的几十天,整个主创团队几乎是没有睡觉,连饭都吃不上,每天天亮就接着投入工作。在赵宁宇看来,这是文艺工作者应该尽到的责任,完成这个不可复制的任务,不是参加创作者的胜利,而是中国电影工业成熟的助力:“以前很多设备、技术我们都没有,就像现在有《流浪地球》的团队,比如现场如何爆破、照明弹如何加量,光线、色彩怎么调试,各方面都非常成熟,大家分工各司其职,只有一切都‘稳’,才会有现在的成片。”

  严密统筹配合拍摄与制作

  “前所未有”,则是美术指导严书恒回顾《金刚川》创作之路时提到次数最多的词语,至今回想起来,那种现场拍摄的紧张感都历历在目。

  在接到项目的时候,“时间紧任务重”就已经刻在了严书恒等剧组人员的心里,那时,各个部门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开视频会议,到勘景后非常果断推进如何制作,各种推进的快速感甚至令人感到眩晕,拍摄过程中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中国影史前所未有的。“要说中国速度,我觉得这就是中国人的速度。我们的民族从来就是一个高效,且忍耐力与爆发力兼具的民族。这样一部与时间赛跑的电影,从一开始就转变了传统的制作思路,将复杂情感精简为以牺牲为主题的创作思路,统一全组方向,并调用多方资源、团队、技术等,严密统筹配合拍摄与制作的时间,高效完成拍摄任务。”

  戏里,志愿军必须赶在凌晨五点之前过河才能赶上金城战役;戏外,全组5000多人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拍完电影。是所有人长达三个月的咬牙坚持,很难复制。《金刚川》背后是5000人奋力渡过影史上的“金刚川”。

  《金刚川》联合导演田羽生至今认为,影片能拍成确实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大家都在讨论“中国速度”的概念,但不是说每个电影都能这么像《金刚川》这样,天时地利人和,应运而生:“首先是管虎导演有这样一个创意,能够调度一切资源多视角拍摄,并在短期内能够让几个团队同时开工,大家的团结让这件事情才有可能完成。《金刚川》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成熟条件下的一个产物,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验,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也是一部很有纪念意义的影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