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发现美好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发现美好

再次领略北京之秋

从长城到大运河,寻找熟悉地标下的文化意涵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北京市密云区墙子路“V”字形长城。图/视觉中国
长城文创产品之“明小兵”笔筒。
跨北运河的“千荷泻露”大桥。
西海子公园秋景,远处是地标建筑之一“燃灯塔”。
通州大运河景观拼图

  2020年的北京相比往年少了些嘈杂,但经历了几个月的休养生息后,终于迎来了金光灿烂的秋天。金色的阳光、树叶,蓝色的天空跟河水,共同构成了一代代人记忆里的“北京之秋”。老舍说,“秋天一定要住北平”,他还形容北京的某处经典有着“震荡的诗意”,让我们跟随文化作者的视角,看看北京四季中的秋天。

  文化地标:长城

  在北京北面的莽莽群山之间,长城,犹如一条昂首挺胸的巨龙,绵延数万里,气势恢宏。它从空间中走过:“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也从时间中走来,从古至今,长城不仅是一条军事屏障,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一把打开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钥匙。我们远眺它、游历它,更在漫长的岁月中保护它、守望它,北京北,长城长,长城和时光一起长啊长。

  北京北,长城长

  长城究竟有多长?

  人们总说“万里长城”,但关于长城究竟有多长的问题,实在是少有人能说得清。广义上的长城范围极大,它不仅跨越了1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在遥远的黑龙江、青海、新疆都能觅得踪迹,而且由于历朝历代对其进行不停地修整和增补,使得它成为了一个处于不断变动之中的概念。事实上,长城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条“线”,而是一片巨大的区域,这是两千多年来不断营建积累的结果。

  观察长城,还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长城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存在着多处重合。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同时也是草原和森林的分野,也可以说,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这样一来,修筑长城的目的也就清晰多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冷兵器时代,长城即是“因地形,用制险塞”的典范。高大的山体本身就是阻挡敌军人马的屏障,有利的地形还能提供居高临下的开阔视野。而平行于河流的城墙,更是与河流一起组成多重防线。

  然而,一味地挡并不是长城的全部内涵,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早已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写进了文化基因里。长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而我们通常所指的狭义上的长城,其实是专指北京周边以及包括河北境内的明代长城的遗址。

  秋日赏秋色

  老舍说,“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秋天来的时候,总是那么的盛大和雍容,入了秋的北京美成了北平,而当渐浓的秋意终于染透了长城内外的层层山林,那才真叫一个“满城尽带黄金甲”。

  长城是北京的一张名片,而秋日的长城,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去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走走,站在陡峭高耸的城墙上望望,看那秋风好似一只巧手,在天地间装点出绚烂的视觉盛宴。

  天是高远而通透的蓝,它那么的蓝,蓝得不管不顾,蓝得肆无忌惮;晴空下,山峦的轮廓被照得是那样的清晰,锐度刚刚好,饱和度也刚刚好,阳光是最好的滤镜,把那山峦显得越发华贵而恢弘;更别提横亘在山峦之间的长城了,它们随山势大开大合,大有龙行天下的干云豪情。所谓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非得要在这开阔的天地广宇之间好好体味、把玩一番才行。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关于长城的历史和传说。猎猎的战旗曾在此飘扬,熊熊的烽火和狼烟曾在这里燃烧,呐喊声仍在耳畔,浩然豪情长存心襟……

  当然,长城的精彩还远不止这些。除了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这几段知名的长城外,北京周边还有很多长城值得亲身游历。只有到过这些地方的人们,才会明白王安石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绝非一句空言。

  首先要推荐的莫过于位于京郊怀柔区西北的八道河乡境内的箭扣长城了。这段长城背靠陡峭的山势,呈W状蜿蜒,因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长城险峻秀美,集残破、古旧、朴拙于一身,充满了荒凉、沧桑,不事雕琢的自然雄浑之美。

  除此之外,还有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的金山岭长城。据史书记载,它由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主持修建,“万里长城,金山独秀”说的正是这里。如今,这里更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最后还要推荐大榛峪残长城。此段长城起伏多变,登临此处,便可尽情饱览层林尽染之美,真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在变与不变之间

  数年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游览长城的方式也在悄然间发生了改变。

  旅游项目不断推陈出新,由最初身体力行的简单攀爬,逐渐开发出“夜游长城”、“VR参观游览”、“长城文化节”、“长城文旅融合摄影作品展”、“包机飞行”等主题活动;文创产品空前丰富,过去只有简单的几种印着“我登上长城了!”的文化衫和鸭舌帽,如今却有了涵盖服装、包袋、冰箱贴、钥匙扣、书签、文件夹、农副产品等多种品类的文创和旅游周边;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八达岭长城附近原本只有几家数量有限的宾馆,现如今却出现了更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民宿、客栈和快捷酒店;水果采摘、温泉小镇等体验项目,更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和延伸,充实了长城旅游的内容,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然而,旅行的方式在变,体验的内容在变,长城却历尽沧桑百年,保有着自身可贵的精神气质不变。在变与不变之间,古老而年轻的长城焕发出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201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大众旅游持续发展,长城文化和旅游业态不断涌现。作为《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长城的建设与发展将会掀开新的篇章,为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生动的注脚。

  □樊北溟(旅游专栏作家)

  文化地标:大运河

  沿着运河游北京

  悠悠大运河,水韵北京城。从杭州启程,它一路流过1790多公里的岁月,穿过2500余年的山川,跨过五大水系六个省份,自通州城经过18道逆水行舟的闸口,于公元1293年的一个秋天,终抵北京城。它为北京带来了浙江、江苏、山东、河北与天津的丰硕物产,带来且融合了沿途的风貌民俗,更留下了一脉相承的水岸景观与文化遗迹,成就了我们沿循运河游赏京城的独特资源。

  历史:城从水上来

  人们总说,北京城是水上漂来的。不仅在于元大都的建筑材料,大多数从西山顺水源来自卢沟河的金口河而来,更在于那为了让漕船直接驶入元大都积水潭码头,而贯通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

  元大都建成后,运河的终极目标,便是把粮食、物资源源不断地送抵大都城内,供给整个皇宫乃至都城的运转。当时最便捷经济的方式,莫不过水路。通惠河之前,技术所限,漕船是无法进入都城的,人力、马车的效率极为低下。水利专家郭守敬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巧引白浮十泉,为河道寻找丰富的水源;二是沿河道设立多处水闸,逐级提水,分段控制水位,使载满货物的漕船从地势低的通州逆水而上,驶入地势高出30余米的积水潭码头。

  舳舻千里,漕船终抵。忽必烈以“畅通惠民”之意,为这条人工河赐了个名字:通惠河。作为首都的经济命脉,它带动了城市发展,维系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通惠河的目的地——元代的积水潭、明清至今的什刹海,曾船舶往来一派繁华,曾稻香田田蛙鸣蝉歌,曾寺庙星布诸神护佑,也曾在老舍的文字中留下“震荡的诗意”,成为侯仁之先生笔下北京城内“最具人民性的市井宝地”。通惠河所流过的——河岸两旁,依稀回荡着嘹亮的船工号子;通州兵营营房里,上演过烽火年代的兵荒马乱,更见证过平津、淮海两大战役与抗美援朝战争中重要号令的发布,为新中国、为和平吹响号角。

  现今:文旅新地标

  作为运河终点的北京城,历史上繁忙的漕运功能早已远去,在党和国家的新政策下,城市副中心正以崭新的身姿崛起。而千百年来留下的水岸遗迹,与一处处新起的公园、艺术馆、文化展示区等交织呼应,构成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文旅新地标。

  秋日的午后,阳光正好,惬意地洒在耸立的燃灯塔上,儒、佛、道三教庙宇并立,大运河包容多元的胸怀,在此一览无余。

  不远处,是焕发新机的西海子公园,葫芦湖历史上曾是金代闸河码头,是当时货物自通州经闸河进都城的必经之路,近年来的改造中,充分发掘、保护大运河历史的痕迹,承载起许多通州人的记忆。燃灯塔东北方向,通州北关北运河与通惠河的交汇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大光楼,当年的作用是进行漕粮验收,旁边是运河石坝码头。2007年,被八国联军焚毁的大光楼遗址附近,重新建成一座仿古建筑,掩映着曾经的景象。

  顺北运河往东南方向,可以登上游船,在荡漾的碧波中畅游运河,欣赏两岸的新风景,怀想千百年前的古老故事。河岸一边是崭新的运河奥体公园与运河文化广场,对岸则是可以追溯到金代的静安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同运河终点码头——什刹海的习俗一样,人们都会在这里举办盂兰盆会,运河水中摇曳的荷灯,带去对故人与美好时光的思念。

  张家湾,曾经的运河关键环节,被称为“运河第一码头”,位于金代的萧太后河,400多岁的通运桥横跨其上,旁边是张家湾镇城墙的斑驳遗迹,还有新建成不久的张家湾博物馆,一同述说着当年的运河故事与红楼传奇。如今,附近早已建起面积广阔的森林公园,“漕运码头”一带,还有一处“军粮经纪密符扇”雕塑,而这件写有“运河密码”的文物,就收藏在通州区博物馆。

  通州古城漕运文化展示区、副中心路县古城遗址、通州区图书馆、韩美林艺术馆……一座座文化地标沿运河而起,因通州而兴,不断充实着副中心居民的精神世界,让本就厚重的通州底蕴更显光华。

  展望

  最美的北京,最美的秋天。实在应当找个风轻云淡的天气,来运河边走走,看看桥、闸、码头、钞关,以及记忆中的桨声。如今,大运河文化带已构成“四梁八柱”体系,未来篇章,定会带来更加金灿灿的风景。

  □佟怡天(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业务副馆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