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居民出行难不妨先想法过渡
据报道,住在北京朝阳区燕保、北焦家园的居民反映小区交通不畅、出行难。小区东北方向就是地铁7号线焦化厂站,目测距离五六百米,可人要走到,须绕道约3公里,步行要40多分钟。小区附近有一条微循环公交线,但发车间隔最短也要20分钟,有时更长。而北侧规划的市政道路,却一直不见动工,多次咨询也无回音。
日常出行是居民头等大事之一,交通不便不只影响到上班族按时上下班,也会影响到中小学生上学、老人到医院看病等。房地产项目招商引资,先要实现三通,居民小区建设也应重视三通,居民出行方便应有保证。像燕保、北焦家园出现的问题,如彻底解决需要长时间,能否协调先修一条简易道路连接地铁,或适当增加微循环公交班次,缓解居民出行难。 □吴文元(市民)
升级厨余垃圾桶学生出了好点子
据报道,在北京房山区拱辰街道绿地花都苑社区,一种升级版厨余垃圾桶投入使用。这是一位高二女生设计的,垃圾桶底部设置了漏网,实现厨余垃圾干湿分离,漏网下还做了个抽屉,以便回收水渍和油污。
我们知道,在有的城市,厨余垃圾被称为“湿垃圾”,进行干湿分离也有必要,更体现了垃圾分类的精细化。垃圾分类分得越细,越有利于后期处理。所以,我们要为这个高中女生的创意设计点赞。显然,这个高中女生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创意,离不开她对垃圾分类的热情、仔细观察和勇于实践,把自己的点子变成厨余垃圾桶的升级版。垃圾分类没有旁观者,就该多一些主动参与者。作为普通市民,我们不妨向这位高中女生学习,多贡献一些好点子,共同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好。 □陶崇银(职员)
中小学科普教育不能只玩机器人
据报道,我国已开展科普教育近20年,但中小学科普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学校不愿在科普教育上花费过多时间,而中小学开设的科普教育活动课程,也基本上是围绕机器人、航模等展开,同质化现象严重。
科技创新与发展在国家层面一再被强调的今天,认真做好中小学的科普教育工作,无疑是非常必要的,而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中小学生,就是我们科技未来的生力军。因此,针对科普教育内容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有必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对相关科目进行重新规划、调整,让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科普教育各具特色。当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针对不同兴趣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科普教育项目,以真正培养学生的科技思维、激发其创新能力,而不是千篇一律只玩机器人。 □韦依(市民)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shepingbj@vip.163.com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