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空场比赛的CBA,在提升屏幕前球迷的观赛体验上下功夫,新增的原声直播,让埋在球队席前广告板里的话筒物尽其用,为观众打开了新世界。继上赛季复赛阶段之后,本赛季常规赛第一阶段,教练、球员,包括裁判员都贡献了诸多名场面。
内行们看门道,CBA版的“演员请就位”也让外行们津津乐道。篮球是攻防往来的运动,表演则是“声台形表”的艺术。本专题精选了第一阶段的名场面,赏析CBA将帅的表演业务能力和台词功底。那么问题来了,手持“S卡”的各位看官评委,你们会把票投给谁?
杜锋
经典台词:
一会儿两失误,你是导演。
(与裁判交涉)一会儿两个技犯,为什么不能提醒我?
可兰没有防守,不要那么多变向。
贡献过“硬一点行不行”和“超级高水平”等金句后,杜锋指导便一直稳居CBA“首席语言学家”之位,并在本赛季持续保持高产。
在原声直播无死角的包裹下,杜锋在要求队员保持精神高度集中时率先垂范。他在场边的主帅指挥区域内挥洒自如,从容面对镜头和话筒的追逐。在杜指导这里,教练是被原声直播需要的。
表演界有句行话——好演员每根汗毛都是戏,达到如此境界的人必为大家,也须承受各色目光的审视、窥视。居高位仍泰然处之,专注在“表演岗位上”深耕,这样的杜锋指导,配得上如今的江湖地位和赞誉。
方硕
经典台词:
谁给我掩护?
这是谁?
他在这干吗?
这是北京首钢当家球星方硕在比赛中的“灵魂三问”。无论在表演界还是在球场上,高颜值都是加分项,但“方超巨”走的是实力派路线。无缘欣赏到超巨本人的帅脸,但丝毫不影响这“连环三问”构建的画面感扑面而来。
首钢外教和队员尚在磨合期,在比赛形势胶着、暂停时间所剩无几时,方硕通过语速的递进、语气的变化,层次分明地表达了3个问题的逻辑关系,还兼顾了京腔京韵、字正腔圆,只靠寥寥几句台词,便交代清楚当时的场景,精细刻画出人物内心的急切之情,堪称台词课上教科书式的范例。
富兰克林
经典台词:
篮板!
篮板!
篮板!
在CBA,外援不防守司空见惯,那些攻防两端都肯花力气的“国际友人”成了各队的宝藏男孩,比如人称“敬业富”的山西队外援富兰克林。
与四川队之战,队友没能保护住后场篮板,富兰克林明知“以小打大”很可能赔上一次犯规,仍奋不顾身与哈达迪争球。当犯规如期而至,“敬业富”用一声怒吼加砸球的肢体动作,最直观地表达出懊恼、失望的情绪。紧接着,他用汉语清晰地喊了3声“篮板!篮板!篮板!”
有了此前的铺垫,当他说出台词后,瞬间将整个表演推向顶点,将观众留在他营造的情绪中。老外会说几句汉语不稀奇,但富兰克林用最简短的词语准确传达出意图和感染力,他的表演可圈可点。
刘维伟
经典台词:
中央五直播上了,你们什么态度?!
看看你们那脸,这点儿是睡觉的点儿是吧!啊?
何谓“严师出高徒”?刘维伟指导是也。
感谢原声TV,让大家看到杜锋指导“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用语言鞭策青年军成长方面,两位少帅同样出色;感谢原声TV,为CBA观众奉献了刘维伟这样一位沉浸式表演大师,他必须一秒入戏,情绪全程保持在很高的点,用肢体、表情和话语,将队员带入营造好的氛围之中,产生“共情”。
不得不承认,东北人是天生的演员。刘维伟的口音自然而然就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台词节奏张弛有度,配合着战术板和广告板等道具,推进得行云流水。他的走红,是自身业务能力过硬,也是“市场”的认可。
巩晓彬
经典台词:
正常比赛该吹就吹没问题!
好球吹坏了,我冷静什么?
在那里胡吹,叼那个哨子!
巩晓彬球员时代长相帅气,打球飘逸,人送雅号“逍遥王”。虽然如今脸上留下不少岁月的痕迹,但他站在场边的逍遥恣意却一如当年。
无论容貌如何变化,巩晓彬举手投足和言谈间始终体现着山东大汉的阳刚和无所畏惧。他身材高大、不苟言笑本就自带气场,讲话自丹田运气,声如洪钟,语气不需太过抑扬顿挫,便有不怒自威的效果。
众所周知,方言表演往往会收获惊喜,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巩指导的台词,以浓重的山东口音烘托人物性格,实力诠释着山东人有多爱说“倒装句”,而且脱口而出,一气呵成,成为点睛之笔。
杨鸣
经典台词:
哎哎哎——附加动作!
我得有说话的权利吧?
这是犯规!这是犯规!……和我没关系?
有统计显示,辽宁队主帅杨鸣在CBA第一阶段上过16次热搜,而球队在第一阶段只打了12场比赛。毫无疑问,他已从过去的“CBA第一帅”进阶到“场均热搜破1”的男人。
球员时期,杨鸣凭借帅气的外表、轻灵的球风俘获一众球迷的追捧;担任主教练后,他的执教能力也广受认可。
这张帅得“人神共愤”的脸,搭配上制服和皮鞋,不立儒雅人设太可惜了。但杨指导就是具备从安静的美男子光速切换至火冒三丈模式的能力,所以儒雅与暴躁在他身上能完美共存。如果不是颜值超高,试问谁能接受这样的设定?毕竟有一个热搜是——杨鸣骂人都很帅。
裁判
经典台词:
我错了,但我不能改,我下次会注意。
CBA进入原声直播时代前,裁判员老师们执裁的一招一式,与教练、队员交流时的动作、表情,让他们看起来更像是默剧演员。有道是“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当比赛环境因封闭和空场变得安静,同时收音设备却更加先进,观众通过听觉对CBA裁判员的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本赛季的判罚有从严趋势,入选执裁第一阶段的裁判员承受了比以往更大的压力。在“有声音+有画面”的多维度直播环境中,他们的受关注度进一步提高。“我错了,但我不能改”——一名裁判的这句“台词”,因原声直播意外走红,但今后成为常态也是必然。“抢戏”并非裁判群体本意,但作为配角,主角的戏,他们必须接得住。
撰文/新京报记者 刘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