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北京新闻

时隔160年 马首铜像回归圆明园

昨起在圆明园正觉寺展示;我国已与23个国家签署非法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双边协议

2020年12月02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12月1日,圆明园正觉寺,嘉宾在观看马首铜像。A08-A09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流失海外的十二兽首,首次有“游子”回归圆明园。12月1日,马首铜像正式归藏圆明园,距离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夺,过去了整整160年。

  至此,圆明园西洋楼外的“十二生肖”,已有七尊归国,仍有五尊下落不明。

  兽首的回归有两种方式——捐赠和回购。中国政府一直不赞成境内机构和个人竞拍圆明园兽首。专家指出,中国买主的竞价,让中国非法流失文物价格飙升,不仅为未来流失文物的追索造成障碍,还可能助长文物犯罪。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昨天表示,对于历史上因战争劫掠、文化掠夺、非法贸易等原因流失的文物,如何开展追索返还,国际社会依然缺乏法律基础和普遍共识。

  不过,近年来随着各国的共同努力,非法流失文物的返还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目前,我国与23个国家签署了追索返还双边协议,对阻止文物非法流通起到了关键作用。

  马首铜像归藏圆明园正觉寺

  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此次入藏仪式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马首归园,昭示了文物追索新方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框架下,中国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机制日益成熟,成果丰硕。

  2007年8月,国家文物局获悉马首铜像即将在香港拍卖,随之积极斡旋。2007年9月,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以6910万港币购得马首铜像,希望借此带动更多人参与保护中国文物的工作。此后,马首一直在港澳地区展示。

  12年后,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何鸿燊决定将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去年11月13日,马首铜像在国家博物馆揭开“面纱”。

  国家文物局接收捐赠后,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以更好地弘扬、践行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地的文物保护国际共识。

  此番马首铜像归藏圆明园正觉寺,为其百年回家之路画上完满句号。

  马首铜像回归展将展出三年

  “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昨天在圆明园正觉寺开幕。展览以马首回归为主线,分为圆明重光、万园之园、马首回归三个单元,展览面积1172平方米,展出文物、照片等约100组件。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李向阳介绍,该展览计划展出三年,马首将持续展出。

  李向阳表示,该展览以马首回归为契机和线索,将圆明园相关的历史文化一并进行展示。参展文物中,特意选取与西洋楼有关系的文物、图片和历史故事等,通过多种媒介手段展示兽首当初的使用场景,希望展览让观众能铭记历史。

  ●释疑

  马首为何时隔一年才入藏圆明园?

  此前没有博物馆级别安防条件,为迎接马首做特别准备

  马首展示的位置,位于圆明园正觉寺文殊亭。为了让文物安全回家,圆明园做了特别的准备。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文物返还办公室主任邓超介绍,圆明园是遗址公园,没有博物馆级别的安防条件,而正觉寺是整体围合的建筑,对其实施了安防与展示提升工程后,建立了完整的、有纵深防护的安全保障体系。同时,安放马首的文殊亭,是乾隆年间的文物建筑,与马首属于同一时代。

  邓超表示,此次马首回归圆明园展示,让文物以一种有尊严的方式与观众见面。马首不再是皇家私藏,而是属于全民的文化遗产。

  邓超说,此次展览展示的不是一个悲切的圆明园,而是振奋、昂扬的圆明园,希望观众从文化元素中感受到马首蕴含的文化精神。

  马首的艺术、科学价值究竟有多高?

  毛发纤毫毕见,堪称失蜡铸造工艺精品

  马首铜像为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清乾隆年间由宫廷匠师精工制作,融合东西方艺术风格,是一件非凡的中国古代艺术品。马首以分铸法、失蜡法和铆接工艺等多种技法制作,神态栩栩如生,毛发纤毫毕见,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马首材质为精炼红铜,色彩深沉厚重,历数百年风雨而不锈蚀。去年,接收捐赠的马首后,国家文物局便组织专家进行了初步研究。检测结果表明,马首使用的材质为含微量铅锌的红铜。使用红铜,应当是为了呈现紫红色的效果。

  研究人员对铜像内壁细节放大观察,发现内壁附着了不少白色残留物,可能是水垢等沉淀物,很有可能和其作为喷泉这一使用功能密切相关。

  初步工艺分析证实,整个马首都使用精密铸造失蜡法一次铸造而成,工艺十分精湛,可谓失蜡铸造的精品。近距离看,鬃毛和脸上的细小汗毛都纤毫毕见。顶部鬃毛采用分层制模,通过蜡梗与马首连接,一体浇铸而成。总体工艺水平相当高超,体现出该器物级别很高,非皇家需求而不能达到。

  追问1

  追索流失文物有何困难?

  存在法理困难,需满足“苛刻”时间限制

  对非法流失文物进行追索是最合理的方式,但存在法理上的困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通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这是目前国家文物追索返还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条约。其后,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于1995年又制定了《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

  这两份国际公约对文物非法出口起到了约束作用,并对返还流失文物作出规定。中国于1989年和1997年分别加入这两个公约。

  不过,上述公约无法溯及既往,追索历史上的流失文物,需要满足两个较为“苛刻”的时间限制。第一个限制是文物流失时间必须在公约缔结之后;第二个限制是文物流失时间必须在流出国和流入国都加入公约之后,公约对这两国才具有效力。

  因此,在法理上,历史上的流失文物的追索“无法可依”。比如早在1860年从圆明园流失的大量文物,如今还时常现身拍卖行,却无法强制索回。

  追问2

  文物追索取得哪些进展?

  各国努力之下文物返还迎来曙光

  “对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生效前,历史上因战争劫掠、文化掠夺、非法贸易等原因流失的文物,如何开展追索返还,国际社会依然缺乏法律基础和普遍共识。”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昨天表示。

  不过,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共同努力,为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曙光。

  2015年,针对“1970年公约”表述模糊、缺乏约束力和执行力等问题,缔约国通过了《1970年公约操作指南》,鼓励各国宽泛地解释公约,让更多文物能够适用公约。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授霍政欣表示,中国近些年积极参与国际条约的完善和改革,比如制定《1970年公约操作指南》的历次谈判,中国都参与并提出自己的方案。

  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文物返还领域出现了积极进展。比如2017年,法国总统马克龙明确表态,法国将努力返还殖民时期劫掠的非洲文物。“在亚洲、欧洲、非洲都出现了积极进展,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文物追索取得重要突破的国际大背景。”霍政欣说。

  追问3

  未来计划如何追索文物?

  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

  在实践中,每当非法流失文物出现在交易市场,我国政府都积极采用斡旋、交涉、谴责等途径,阻止拍卖交易。

  一个成功的案例是2018年4月在英国被拍卖的圆明园青铜虎瑩。拍卖之前,中国国家文物局数次发表声明,通过多种渠道与拍卖行沟通,要求其终止拍卖和宣传。不过,拍卖行拒绝撤拍,虎鎣最终以41万英镑(约合366万元)价格被拍出。

  但中国政府的发声,最终让事件“反转”。当月底,境外买家就联系中国国家文物局,希望将文物捐赠给中国。当年12月,归国虎鎣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

  “通过外交、法律、双边和多边国际执法等途径,我国不断增强文物追索的能力,增加追索的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霍政欣说。近年来,我国与23个国家签署了追索返还双边协议,对阻止文物非法流通起到了关键作用。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未来对待流失文物的返还,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包括谈判、协商、诉讼等。

  马首这类文物是被非法劫掠走的,如今拍卖最后往往也是中国买家互相竞价,导致非法流失文物的价格在国际上飙涨。圆明园青铜兽首从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出现,到2009年最后一次在巴黎拍卖,价格涨了一万多倍,中国买家的相互竞价是重要原因。竞拍导致流失文物价格飙涨,可能会对文物犯罪起到助长作用,也会对以后以法律途径追索文物产生潜在障碍。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授霍政欣

  中国政府不赞成竞拍非法流失文物,尤其反对国有单位和企业动用国家财政和国企资金购买非法流出的中国文物。如果个人去参与竞拍,无法强制禁止,但是向来并不鼓励。圆明园兽首价格飙涨,也是因为国外拍卖行借此绑架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王云霞

  新京报记者 倪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