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金融、文创金融的差异化道路上突围;为顺应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北京银行持续改革跑出“加速度”
|
城市商业银行来源于城市信用合作社,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产物,伴随中国经济发展不断成长。作为城商行队伍中重要的一员,北京银行见证了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成为城商行发展的样本。
经过25年的改革发展,北京银行总资产由成立之初的217亿元增长至近3万亿元,年度净利润由几亿元增长至超过200亿元。作为一家产生于首都的银行,北京银行立足北京,在科技金融、文创金融的差异化道路上突围。同时,为顺应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全新趋势,北京银行完善顶层设计、变革组织架构、强化科技赋能,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持续跑出“加速度”。
●业绩
总资产由217亿元增长至近3万亿元
1993年《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试办城市合作银行;199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城市合作银行领导小组,推动城信社向城商行改制的工作。1995年3月,领导小组召开组建城市合作银行试点城市座谈会,部署了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石家庄5个试点城市的城市合作银行组建工作,此后又将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国16个试点城市。
但城商行成立之初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加上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城商行初期举步维艰。作为首批5家试点银行之一,北京银行的前身、北京城市合作银行面临着同样的行业困境。
1996年,在90家信用社基础上组建的北京城市合作银行成立,但90家信用社合并不是“强强联合”。“90家城市信用社,经营管理参差不齐,基础薄弱、风控机制差,而且自成体系,各自为政。”一位北京银行的资深员工回忆。
1998年,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严重违法账外经营案件爆发,金额高达229亿元,造成实际损失67亿元,而当时北京银行的资本金仅10亿元。“在挑战面前,北京银行明确提出‘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在加快发展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上述该行资深员工说,经过长达十年的努力,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充分依靠自身创造的税后利润,逐步化解核销了近百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维护了首都金融的安全。
进入21世纪,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北京银行提出了“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重要指示。2005年,北京银行正式引入荷兰ING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作为境外投资者。2007年,北京银行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首批登陆资本市场的三家城商行之一,并创造了股权清理最难、上市进程最快、融资效率最高、冻结资金最多等多项纪录。
经过25年的改革发展,北京银行总资产由成立之初的217亿元增长至近3万亿元;存款总额由183亿元增长至超过1.6万亿元;贷款总额由49亿元增长至超过1.5万亿元;净资产由10亿元增长至超过2100亿元;年度净利润由几亿元增长至超过200亿元;各项主要经营指标保持行业先进水平。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北京银行品牌价值升至597亿元,按一级资本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第62位,连续7年跻身全球百强银行。
●特色
立足首都经济建设 打造科技金融、文创金融
作为一家扎根首都的银行,北京银行25年来全力服务首都建设,以“首善标准”大力支持首都城市建设、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发展。25年来,为前门大街、平安大街、两广路、四环路、京昌高速路、东直门交通枢纽、地铁九号线、大兴国际机场、北京环球度假区、城市副中心职工周转房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动批”、“新发地”、“锦绣大地”等疏解项目提供表内外融资支持。北京银行相继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3年北京园博会、2014年APEC峰会、2019年世园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还全力支持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为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五棵松体育馆、延庆赛区场馆、奥运村建设及后期改造等冬奥会相关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同时作为金融市场的后来者且是一家中小银行,发展特色业务、细分市场成为北京银行的选择。在服务北京的探索中,北京银行确定了将中小企业中的科技、文化领域列为重中之重,用特色服务构筑起竞争优势。
在科技金融领域,北京银行致力于打造中国“硅谷银行”,在行业内创造了多个第一:2000年,首家成立以中关村科技园区命名的管理部;2001年,首家在中关村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专营支行;2011年,首家设立中关村分行;2015年,首家设立银行系“创客中心”;2016年,首批获得“投贷联动”试点资格;2017年,发起设立“中关村投贷联动共同体”;2018年,创新设立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创新推出了“智权贷”、“软件贷”、“研发贷”、“前沿科技贷”等一大批特色拳头产品。累计为2.9万家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6200亿元,服务北京市86%的中小板、85%的创业板、76%的新三板创新层挂牌企业,科技金融贷款在中关村示范区始终排名第一。
2006年,北京银行开启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探索之路。2008年,落地国内“版权质押”贷款第一单;2010年,主承销国内首只文化创意中小企业集合票据;2017年,率先成立文创金融事业总部并发布业内首个IP产业链文化金融服务方案;2018年,成立首家银行系文化创客中心;2019年,发布“文旅贷”金融服务行动计划;2020年,首批参与北京市文化产业“投贷奖”风险补偿机制。截至目前,累计为8900余户文化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3200亿元,首都文化金融市场份额始终位居第一,成为国内推出产品最早、小微贷款最多、支持项目最全的文化金融“排头兵”。
●转型
科技引领 加速数字化转型
“科技引领”是贯穿北京银行25年间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成立之初,北京银行确立了“科技兴行”的理念,用一年的时间建设了第一代综合业务系统,实现全行业务和数据的集中管理,在城商行中率先构建起“两地三中心”的信息科技格局。为完善顶层设计,2019年北京银行正式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全行核心战略,并制定实施了数字化转型三年发展规划,朝着打造“数字京行”的目标加速前进。截至目前,北京银行已初步搭建起涵盖信息技术条线,数字金融部、数据管理部、电子银行部三大部门,以及北银金融科技公司“1+3+1”的科技治理格局。
在数字化赋能之下,北京银行的零售业务加快转型,推动数据、场景、业务的全方位融合,积极打造“智慧金融”、“财富金融”、“惠民金融”三大品牌。目前,北京银行管理的零售客户资金量(AUM)超过7700亿元,储蓄存款规模超过3800亿元,零售贷款规模接近5000亿元,零售客户突破2300万户,移动用户超过1100万户。
在助力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北京银行还将大数据信息与风险预警信号紧密结合,构建数字风控能力。近年来,该行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在集团客户关系识别,工商、司法、行政、舆情等外部信息整合,风险信息监控提示等方面强化系统应用,以科技赋能风险管理。同时,加快建设风控指挥中心,搭建风险管理信息统一平台,切实提升数字经济时代北京银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硬实力。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