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新读《雷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新读《雷雨》

公演版本外不乏特色改编版:删掉鲁大海,删减原著深度挖掘诗意,纪念活动重新解构

《雷雨》不止,恰恰证明经典作品的生命力

2021年01月14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几位中国留学生在东京演出《雷雨》。
图来自国家大剧院“《雷雨》的前生今世”展览
王晓鹰与曹禺合影
诗意版《雷雨》
《雷雨2.0》剧照。Edward-T_-Morris 摄
纪念活动版《雷雨2014》。图来自驱动传媒

  改编《雷雨》的舞台上,除了前文提到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公演版本,还有许多带有特色的改编版,如删掉鲁大海版、集中挖掘《雷雨》中诗意的“诗意版”、视频版、纪念活动版等,它们的出现,印证着一部经典文本应有的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不论在哪个年代,哪个角度,都有可以解构的空间。

  1935年4月27日-29日

  日本版《雷雨》

  地点:日本东京神田一桥讲堂

  在《雷雨》发表过后的1935年,当时在日本有两位关注中国文坛的青年学者武田泰淳和竹内好,在看过《雷雨》之后,深为之感,随即带着《文学季刊》一起去茅崎海滨,找正在那里度假的中国留学生杜宣。杜宣是个热爱戏剧的人,又是个左翼文学青年,而且在当时的日本,中国人受到的歧视有目共睹。中国留学生心中经受着耻辱,那种愤懑在侵略者的国家里长久无法得到抒发。杜宣立刻找来了吴天、刘汝醴一起做导演,并请人把《雷雨》翻译成了日文。为了应付当时日本的宵禁政策,躲避日本警察的查抄,此版本还不得已去掉了原著中的序幕和尾声。1935年4月27日-29日,《雷雨》以中华话剧同好会的名义,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举行首次公演。

  1993年

  删掉鲁大海版的《雷雨》

  地点: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在《雷雨》各个版本的流变中,其中有一个版本最为特殊。1992年,在中央戏剧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的王晓鹰导演,在当时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排了一版没有鲁大海的《雷雨》。他曾解释说,删去鲁大海这个人物是换一个思路来解读《雷雨》,穿越人物之间社会阶层差别带来的表面冲突,进入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排戏前,王晓鹰当时在中戏的导师徐晓钟带他去北京医院见了曹禺,曹禺对王晓鹰说:“《雷雨》这个戏非常非常难演!你有个新的看法,来个新路子,别人想不到,这就占便宜了,开辟个新路子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而这一版,多年来却一直在学界饱受争议。

  2007年1月29日

  诗意版《雷雨》

  地点:上海戏剧学院

  2007年,导演王延松率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多位资深艺术家以及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带来了一个新版《雷雨》,该剧着重呈现曹禺原作中的诗意。此版恢复了《雷雨》原著中的序幕和尾声,导演找来曹禺中学时代的诗作《不久长》作为歌词,谱曲后由歌队吟唱。该版《雷雨》与以往完全不同,是一次摒弃“乱伦”强调“爱之循环”的“全新解读”,为此,王延松将原著的近9万字缩编至35000字,要集中“挖掘出《雷雨》中角色的精神困扰和情感迷失”。

  2012年7月11日

  视频化版《雷雨2.0》

  地点:木马剧场

  被誉为“最具实验气质”的青年戏剧导演王翀,在2012年以《雷雨》为蓝本的后现代戏剧,对经典文本进行了解构。剧中所有台词皆来自《雷雨》,主要人物与人物关系也能隐约窥见原剧的影子,但是观众看到的是一出与《雷雨》几乎无关的新戏,甚至这都不是一部戏,而是一部电影以及它的拍摄全过程。现场有四台摄像机与二十来位“演员”同时工作,如同一个忙乱的电影拍摄现场,所有影像都实时投影在幕布上。舞台电影部分展现的是一部女性主义的艺术影片。

  2014年5月16日

  纪念活动版《雷雨》

  地点:天津大剧院

  2014年《雷雨》发表80周年,林兆华导演的作品《雷雨2014》作为第四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唯一一部国内原创剧目亮相。该剧时长80分钟,从原剧本的近200分钟戏中拿掉了一多半的内容——事实上,这根本算不上一出“完整”的戏剧演出,创作者只是从《雷雨》作品中剪辑出数个片段,以周朴园为表演中心,拉扯出了与之相关的人物和段落,像一出有画面的广播剧。林兆华强调,他的《雷雨2014》“不是戏”,而是一个纪念活动。甚至在节目单上,他的身份也从“导演”成了“活动策展人”。舞台是极简的现代风格,并有室内乐团现场伴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