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5:封面报道
下一篇

北京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于军

数字贸易港将打造成国际领先“数字特区”

2021年01月2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北京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于军。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北京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于军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十三五”时期,海淀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速7%左右,高于全国、领跑北京。未来,海淀将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谈“十四五”

  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核心区

  新京报:回顾“十三五”时期海淀的发展,海淀如何明确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

  于军:“十三五”时期,海淀区把“创新”基因根植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交出了人民满意的答卷;“十四五”开局之际,海淀区将发扬新时代中关村精神,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级,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新京报:目前海淀的经济结构如何?在过去五年,海淀为全市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于军:“十三五”时期,海淀区构建“创新雨林”生态体系,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跑出“加速度”,形成海淀特色的高精尖经济结构。海淀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速7%左右,高于全国、领跑北京,经济总量和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连续五年保持“双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90%左右,远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2020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历史性突破8500亿元大关,增长5.9%左右。中关村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预计突破3万亿元,增速达13%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10%,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0%。

  这些重要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为海淀区开启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新征程、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谈区域发展

  科技自立自强将成为战略支撑

  新京报:今年,海淀的发展将聚焦哪些领域?海淀会发挥哪些优势推动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于军:2021年,海淀区将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区域发展的战略支撑,聚焦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量子信息等关键领域,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我们全力做好国家实验室落地建设和配套服务,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支持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大力培育前沿产业集群。

  同时,建设智源未来智能系统平台、区块链算力平台等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和科技应用场景,打造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战略长板;完善“龙头企业+中小创新企业+公共平台+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体系,实施研发投入倍增计划,开展通用底层技术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新京报:海淀区在推动北京市“两区”建设方面,将发挥哪些作用?

  于军:2021年,海淀区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三区”政策叠加优势,努力打造“两区”建设示范标杆。加快推进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打造全球创业投资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四项重点制度创新政策落地。

  同时,大力推进信息业、医药健康、科技服务三大重点产业,不断打出创新政策、空间、人才、资金“组合拳”,逐渐形成以大信息产业为支柱、大健康产业为突破、科技服务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高精尖”产业体系。

  我们还将全面推进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中关村软件园、东升科技园、中关村西区、清华科技园五大科技园区建设。探索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海淀区将利用科教强区的人才优势以及数字领军企业总部云集的优势,帮助中国的数字企业走出去、外国的数字企业走进来。立足中关村软件园等片区,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加强跨境数据保护规制合作,增强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和数据互信机制的建立,力争将数字贸易港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数字特区”。

  新京报记者 吴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