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北京加速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每年安排重点任务和折子工程上百项
昨日,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场。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雨儿、帽儿等四条胡同人均居住面积提升至37平方米,每年完成长城10项“救命式”抢险任务,全市实体书店数量达到1938家……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杰群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积极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按下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快进键。
在考古工作成果方面,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凌明介绍,“十三五”期间,副中心共完成考古发掘36项,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套),从发掘面积、发掘的遗迹数量和出土文物数量看,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
关注1 老城保护
中轴线南段御道贯通二期工程正在规划设计
王杰群介绍,“十三五”时期,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体系方面,陆续发布了《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和“三带两区”规划。目前,正在编制《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
在法规政策保障方面,出台《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在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条例》等多项地方性法规。
北京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牵引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如,先农坛“一亩三分地”依照历史规制复原,天坛公园恢复坛庙“树海”景观。中轴线南段御道贯通已完成一期工程,二期正在规划设计。
北京还着力推进胡同和四合院、会馆、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第一批429栋(座)和第二批315栋(座)历史建筑纳入保护范围,其中很多是保存完好的胡同四合院、西式楼房,还有知名的建筑,如大家熟知的北京饭店东楼、前门饭店等。同时,通过城市“双修”重塑老城活力,福祥、蓑衣、雨儿、帽儿四条胡同人均居住面积由8平方米提升至37平方米,使“老北京新气象,老胡同新生活”成为今天北京的生动写照。
关注2 三大文化带
每年完成长城10项“救命式”抢险任务
文化带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文化遗产成为一颗颗闪亮的明珠。
王杰群介绍,北京大运河源头的白浮泉遗址,再现龙泉漱玉的景观,并通过腾退打造人民共享的遗址公园;城市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剧院开工建设,即将成为副中心新的文化地标。北运河北关闸至甘棠闸段实现游船通航,今年6月将实现全线游船通航。
长城文化带的保护积小胜为大胜,每年完成长城10项“救命式”抢险任务,“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共开展长城修缮工程41项,涌现出了一批以箭扣长城为代表的示范性保护工程。长城文化节、大运河文化节成为最亮眼的两大文化品牌,“京杭对话”推开了跨省市的文化交流大门。
三山五园地区作为全国首批六家之一,获批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资格。
关注3 公共文化
实体书店达到1938家 居全国第一
王杰群介绍,“十三五”时期,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落地项目不断增多,每年安排重点任务和折子工程上百项,环球主题公园将于今年正式亮相,启动新国展二期建设、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等项目,郎园、798、咏园等一批老旧厂房利用等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北京文化产业一大特色。
另外,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实体书店数量为1938家,排在全国第一,比2019年增加639家,同比增加49%,实现每万人拥有0.9个书店。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刘贵民介绍,“十三五”时期,市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不断增强。全市建有四级公共文化设施6844个,覆盖率99%,基本形成了“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刘贵民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身边化。重点加快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剧院、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布局设施网络,建设区域性综合文化中心。利用疏解整治的腾退空间,在居民身边,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北京还将推动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北京国际旅游节等品牌活动走向社区农村。构建完善首都特色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实现共建共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管理平台建设,建好用好公共文化服务云。推动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发展,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注4 副中心
完成考古发掘36项 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
副中心的考古工作尤其是汉代路县故城遗址发掘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凌明介绍,“十三五”期间,副中心共完成考古调查5项,调查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完成考古勘探51项,勘探总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36项,发掘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共发掘古代墓葬3600余座,古窑址、古水井等各类遗迹700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套),从发掘面积、发掘的遗迹数量和出土文物数量看,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
考古发现为了解通州地区2000年来自然环境的变迁、人地关系提供了证据。考古资料表明,副中心所在区域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大量人口居住,特别是东汉时期社会繁荣、人口众多。副中心的考古发现与天津、河北等地的同类遗存极为相似,京东、津西、冀中地区,自古以来在文化面貌上就呈现一体性。副中心区域是中原农耕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交流、碰撞、融合区域,由此孕育了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的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副中心的考古工作成果中,汉代路县故城遗址及大量文物的发现,为研究北京战国晚期到汉代以来的考古学文化和人地关系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获评2016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新京报记者 张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