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声音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声音

从村到县 一号文件为基层赋能

2021年02月2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薛峰 中共山东省沂水县委书记

项发权 安徽磨子潭镇金岩教学点乡村教师

王春艳 北京市密云区北庄镇中心小学校长

刘海涛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芦正卷村党支部书记

王晓庆 农业中关村发起人

张志敏 北京天福园生物多样性农庄负责人

朱文武 黑龙江望奎县恭头一村第一书记

李杰 河南荥阳土地托管企业负责人

  更坚信殡葬改革路走对了

  薛峰 中共山东省沂水县委书记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学习今年的一号文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党中央对农民利益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我们也更加坚信,此前殡葬改革的路子走对了。

  2017年5月10日,沂水县创新实施以“惠葬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殡葬全免费”政策,统一规划建设110处节地生态型公益性公墓,创新推广“追思会”等新型丧葬礼仪,实现全县户籍居民去世后殡葬服务全程免费,让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让每一位逝者都能够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开全国先河,形成了“沂水样本”。推行殡葬改革三年多来,全县32677户逝者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户均减负2万多元,节省社会殡葬支出8亿元,节约土地1000亩、木材3万多方。

  针对红白喜事开销多等农村群众面临的痛点问题,沂水县进行了“婚俗改革”,抵制天价彩礼、低俗婚闹,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让年轻人安心、省心、放心办婚。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婚俗改革倡导喜事新办的指导意见》,印制《喜事新办倡议书》,积极倡导喜事新办、简约减负。在彩礼金额上,倡导不要彩礼或少要彩礼,最多不超过1万元等。

  改革举措净化了乡风民风,在2019年全省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沂水县乡村文明行动测评总成绩居全省第7、临沂市第一,其中移风易俗满意度在全省137个县(市、区)中位居第一。2020年上半年临沂市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沂水县又居临沂市第一。

  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努力探索新的发展和改革路径。

  办好小规模学校 需先留住青年教师

  项发权 安徽磨子潭镇金岩教学点乡村教师

  2月份的大别山深处,安徽六安霍山县磨子潭镇金岩教学点已经放假了,这里其实只有两名学生,今年59岁的项发权则是教学点唯一的老师。谈及还有同事能一起工作的日子,他无奈地说那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其中提到“要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这个消息,让已经在乡村教育一线坚持了38年的项发权特别开心,但究竟该如何办好,项发权觉着,首先得有青年教师愿意“留下来”。

  金岩教学点这个学年仅有的2名学生,年纪相差两岁,在同一个教室上课,项发权要一心二用。这是项发权独自坚守在这个教学点的第11年,这些年里,教学点学生最多的时候不过十几人。家长们每年问项发权最多的问题都是,“明年这个教学点还在吗?不会被撤并吧?”

  从地图上看,东流河村到距离相对较近的磨子潭镇中心学校超过10公里,山区路又不好走。面对刚刚长至学龄的孩子,这是家长们难以接受的距离。在项发权看来,这个教学点就是附近乡村家长们的指望。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曾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数量做过统计,全国共有不足100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超过11万所。在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乡村教育,文件明确要“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怎样保留?如何办好?项发权最先想到的是留住年轻教师,“学生少,老师更少,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到山里面来。”

  “这不光是提高待遇水平就能解决的问题。”在项发权看来,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地方最难留住年轻的教师,“年轻人看重工作环境,偏远、交通不便,很多人吃不了这个苦。”得知一号文件持续关心乡村教育,项发权很开心,自己这个小教学点也保留有望了,但留下来的同时如何真正办好小规模村小?项发权希望能有更多的好主意、好政策。

  农村高品质教育将得到更多支持

  王春艳 北京市密云区北庄镇中心小学校长 

  密云区北庄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山区寄宿制学校,服务全镇11个行政村,包括幼儿园和小学在内,在校学生总数仅300余人。“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等,对此,校长王春艳由衷表示,文件对于农村孩子是个福音,落地后,农村高品质教育工作将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

  从乡村到城市,又从城市回到农村,从事教育25年的王春艳对于乡村教育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特别的感情。“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她第一时间在文件中将关于乡村教育的字句标注出来。王春艳称,近几年依托于农村教育的种种利好政策,学校的软硬件环境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推进县城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对于这一点的重要性,王春艳有着深刻的体会。在王春艳看来,对于农村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师资力量的培养,北庄镇中心小学以舞蹈教育为办学特色,早些年,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办学条件有限,最初学生舞蹈培训主要依靠本校的音乐教师、依托于密云区教师轮岗交流政策,这才有了不少城里的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对于乡村教师队伍培养以及乡村教育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今,随着农村教育教学环境的全面提升,学校不仅有了专业的舞蹈教师,还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等建立了“牵手”关系,更先进的舞蹈教育理念、更优质的舞蹈资源被引进到学校,这对多年前的山区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

  “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到,要“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等,王春艳表示,对于农村教育来说,近几年最直观的变化当然还是硬件条件的变化。

  不仅如此,依托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密云区教委为学校的每位学生都配备了一个平板电脑。“孩子们可以自己去做创客,去网上查阅资料等,尤其疫情防控期间,平板电脑对于农村孩子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毕竟,在山区农村,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王春艳表示,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称“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对农村教育浓墨重彩,文件落地后,将给乡村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给农村的孩子带来更多福音。

  美丽宜居村庄一定是“内外兼修”

  刘海涛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芦正卷村党支部书记

  漂亮的休闲公园、宽敞的健身广场、规整的停车场、干净整洁的公共厕所、大街小巷道路均已硬化……顺义区牛栏山镇芦正卷村肯定配得上“美丽乡村”这四个字。“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芦正卷村党支部书记刘海涛对其中的两个词印象最为深刻——“美丽宜居”和“乡村人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内容中明确提出,要“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在刘海涛看来,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其实涵盖了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什么是美丽宜居村庄?我的理解是,要既包括农村硬件环境的改善,也包括文化和意识的转变,一定是‘内外兼修’。”从事乡村基层工作十几年,对于农村环境的改善刘海涛深有体会。“住在城市和农村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最直观的感受一定是厨房和厕所存在差距,但那是很久以前的差距,现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宽敞明亮的厨房,干净的厕所,包括村里的公共厕所都已经不是大伙儿印象中的样子,单纯从居住环境来看,农村的‘宜居’程度绝对不输给城市。同时,近几年,村民的思想文化意识也在转变、提升”,刘海涛称,“中央一号”文件落地后,依托于各项利好政策,全国各地更多的农村将被打造成“内外兼修”的美丽宜居村庄。

  “乡村人才”是让刘海涛印象深刻的又一词汇。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约束”。刘海涛认为,对农村人才的政策扶持,将更好地吸引人才尤其是吸引青年人才深入到基层,为乡村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新的思想。“而今中国农村早已不是几年前的农村,乡村工作既需要丰富的经验,也需要创新的思维、开阔的眼界,为此,专业人才的不断引进补充是未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撑,犹如催化剂,为乡村发展与振兴提速增效”。

  科技将为涉农企业带来新机遇

  王晓庆 农业中关村发起人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文件提到“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资装备支撑”,这给从事农业的科技企业带来了利好消息。

  作为涉农的科技企业,农业中关村发起人王晓庆,十分关注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在他看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向工业和互联网产业提出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将大大加强支撑现代农业的企业化业务发展。

  王晓庆认为,“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资装备支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性决定,我国要在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就目前情况来看,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业始终是一个距离现代化较远的产业。事实上,农业的现代化决定了我国的乡村振兴大战略,这个决定解决了我国传统农业在水利、电力、道路等方面的基础支撑,单独提出了现代农业的支撑体系建设。

  就王晓庆多年从事农业的经验来看,现代农业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卫星定位及卫星图像应用、气象数据、市场交易信息、机械装备等物联网数据,劳动力培养及管理、种子及种植技术、水肥管控等,一系列交叉学科和其他产业学科内容。就在不久前,农业中关村成立大数据委员会,致力于农业大数据变现流通,服务全国三农。

  王晓庆建议,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出企业为核心的主动性,避免传统中的科研院所做支撑的问题,要以企业为核心,科研院所做基础科研,进行相关技术转化,以市场最终应用结果来量化的有效支撑体系建设。

  此外,文件指出,“到2025年,建立500个左右的乡村产业示范区”。根据此前的调研经验,王晓庆认为乡村产业示范区建设在城乡接合部为宜,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技术、资本和市场四个基本要素,避免该类项目建设到纯农村,还需考核这些要素,以便能够具备真正的示范点,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小农有信心

  张志敏 北京天福园生物多样性农庄负责人

  2021年春节,年近花甲的京郊农人张志敏仍然劳作在农场里,在房山良乡,张志敏与她的150亩土地已经朝夕相处了20年。20年来,张志敏坚持采用脱离农药化肥的生产方式,使这片土地成为北京唯一一处“生物多样性农庄”。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张志敏觉得,绿色发展是“化学农业”高速发展至今的必然趋势,未来,全国的绿色生态农户们应该更有信心。

  “不用化学农药,能种得好地吗?”张志敏说她经常面对这样的问题。2001年,张志敏决定“转行”,成为了一名农场主。在没正式成为农民以前,张志敏是城市“金领”,住在二环边的房子里,从事着国际商务合作。现在,张志敏的办公室变成了150亩的农场,“长期合作”的事物,从国际贸易变成了包括农作物、小动物、各种昆虫在内的生命们。

  当人们逐渐关注到化学农业带来的土地问题、生态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时,张志敏已经用10年完成了农场中的生态循环,由于没有农药,这里成为了一座“百草园”,有各种庄稼,也有杂草杂树,包括戴胜、鼹鼠、黄鼠狼在内的很多小动物自由出没,甚至连那些令人棘手的“害虫”,也被她称为“大自然的信使”。

  确实,张志敏农场的收成不算高,农产品价格跟超市比有些小贵,但这不妨碍她的产品总是刚上市就被老客户们一抢而光,她本人在北京生态小农圈子里也早成了“传奇人物”。但也有人称她是有机农业“狂人”,过于追求极致,对此,她不置可否,甚至连今年种的大白菜都不主动浇水了,全靠老天爷。听到今年的一号文件持续关注绿色农业,提倡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增效,张志敏觉着,至少自己的经历,能给同行一些经验和信心,自己完全不用化肥农药都能坚持下来,那一号文件提倡的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增效,“三农”从业者就更应该有信心践行下去。

  耕地与非耕地协调需要考虑

  朱文武 黑龙江望奎县恭头一村第一书记

  在恭头一村当了3年第一书记的朱文武,在家里用电话安排村里的事情,他想尽快把村里的龙胆草苗育上,今年春节晚,过了年,可能就要晚了,去年就因为晚了,预计800亩的育苗计划,只育了400亩。

  一号文件提出种业问题,朱文武觉得,种龙胆草正好符合了种业自主的趋势。龙胆草是传统中草药,种子的问题不用发愁,全部是自主种子,可以放心发展,事实上,村里育苗基地的苗,很多都是对外销售的,不少人赶远路来买,对村里来说,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育出苗来,解封通路的时间能不能赶上?

  朱文武还关注耕地的事情,一号文件提出要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村里原本的地,基本上都种玉米,但发展龙胆草种植之后,必然会和耕地产生冲突。而且,他和村里的人们,还想着扩大龙胆草种植的面积呢?

  “还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调整策略。”朱文武说。

  朱文武其实也想过,在非耕地的荒地山坡上种龙胆草,中草药本来就是长在野地里的,山坡、荒地适合种植,但真要种,还得花很多功夫,“规模化种植和野地里自然生长不一样,还有很多的前期工作要做,这些都要花时间和功夫,要早做准备。”

  “土地保姆”总碰到“大课题”

  李杰 河南荥阳土地托管企业负责人

  托管11.7万亩耕地,覆盖2.8万名农户,在河南,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规模和成效,李杰和他负责的荥阳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都算是业内龙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这已经是文件连续第10年提及农业社会化服务。拥有了明确的方向之后,政策如何落地,是行业从业者最为关注的。多年的行业经验告诉李杰,社会化服务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否进一步壮大,取决于背后的“配套设施”和“农业基础”,而在难点背后,又都是农业领域的“大课题”。

  他最先提到的是种子。丰产,是社会化服务组织对种子最重要的要求,一些专家团队给出的优质小麦品种确实是面粉、啤酒生产的好原料,“但是亩产可能只有800斤,低于正常的亩产千斤到1200斤,这样的种子向农户推广起来就非常困难了”。

  第二个节点,李杰认为是收获过程中的各种配套措施,比如入库前的烘干,传统晾晒过程可能造成粮食大量浪费。现阶段,解决的方法在于购置粮食烘干塔,但对于托管企业来说,所承担的资金压力会十分庞大。随后就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要做到旱可浇,涝可排,做不到这一点,不仅社会化服务组织无法向农户交代,也是当地粮食安全生产责任的隐患,“等着老天爷下雨,是无法保证粮食安全的”。

  B06-B07版撰文/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曹晶瑞 耿子叶 田杰雄

  B06-B07版摄影/受访者供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